“文艺复兴”复兴了什么?

时间:2022-08-31 04:05:50

“文艺复兴”复兴了什么?

“文艺复兴”一词最先由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里在其《意大利艺苑名人录》(也译作《最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记》)的序言中提出的。伏尔泰1756年的《论各族的风尚和精神》中,正式把文艺复兴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对文艺复兴予以深刻地说明。

该词是法文Renaissance,意为再生、复兴,有的英译为“the Renaissance of the Arts”,中文通译作“文艺复兴”。但大家应该注意到的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文艺复兴”与这一词的本意是有区别的:其本意是再生,而我们把它译作文艺复兴,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其意义所指范围。因为复兴可以包括的范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包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复兴。历来关于这一词的所指,在学术界就有一定的争议,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时代,彼特拉克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曾清醒地认识到他所处时代与前代的不同,他说:“当我瞻前顾后的时候,我是正站在两个世界之间的人。”有人则把文艺复兴看作是一场有关科学、艺术、文学的运动。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持第一种观点,既认为“文艺复兴”所指的是一个时代,与Renaissance一词的原意更符合,也更全面。如果我们持第二种观点,即认为只是关于科学、艺术和文学的一次运动,那么,一定程度上我们就把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文艺思潮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可以说,把二者等同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艺复兴中除了文化艺术之外,其他方面的“再生”,如经济等,而只是把这些看作了文艺复兴的一个前提或背景。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文艺复兴的“复兴”是以文学艺术为先导的,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说文学艺术在当时得“复兴”的风气之先,由此我们可以说,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以文学艺术复兴为主体的文化运动。

根据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文艺复兴始于十四世纪后期的意大利,十五、十六世纪在西欧继续得到发展”的一场文化运动。关于这一段历史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甚至有人否认存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其实这无关紧要,所谓的历史阶段不过是历史学家强加给历史的外在之物而己。不过,不可否认,西方文化史上的确存在这样一个时期,一般的历史学家把这个时期描写成“从黑暗时代的灰烬里诞生的现代世界,或把它描写成一个发现世界、发现人类和在生活、思想、宗教、艺术等方面不受约束,自由发展的时代”。所谓复兴主要是指复兴古代文化,即古希腊罗马文化,当时一些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打出了“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声称要把淹没的古代文化复兴起来,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其实,真正复兴是不可能的,所谓复兴不过只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试图利用古代文化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用以摧毁中世纪的神权统治,尽力消除基督教思想的束缚,从而建立起新的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体系,而这样的思想,后来被称之为“人文主义”。但这样一来,在客观上造成的结果就是,将“文艺复兴”这个历史上的文艺高峰期与古典时代直接联系到了一起,从而跨越甚至是忽视了文艺复兴以前中世纪漫长的近千年的历史。事实上,中世纪时期的人们并没有否定古典文化,在这一点,可以说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是相通的,其不同之处是,文艺复兴在对待古典文化与文学时,更明显地体现出一种修正态度,既对古典文化进行一种相对客观与公正的评价,对其进行有甄别地吸收。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文艺复兴早期的杰出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认为这部作品“是在中世纪的垃圾堆上怒放的一朵奇葩,是文艺复兴现实主义初期自由思想的代表作品,也可以说是欧洲第一部资源共享产阶级现实主义作品”。无论如何,我们很难相信在垃圾上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事实上,中世纪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可能性空间。因为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毕竟文艺复兴是在中世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是有史实可证的。早在公元8世纪,在查理大帝在位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艺的政策,鼓励人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发掘、整理和加工,并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当时基督教的一些思想观念,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其中了。这被史学家称之为“加洛林文艺复兴”。到公元12世纪,暴发另一次所谓的“文艺复兴”式运动。美国史学家哈斯金斯将其命名为“十二世纪文艺复兴”。“这次文艺复兴有其外部原因,也有其基督教内部的原因。外部原因是出于为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建立思想文化体系。内部原因是在基督教内部出现了一股重新阐释基督教教义、建构基督教解释新体系的强烈热情。这种对基督教教义的重新诠释中,基督教文化和多种其他文化要素有机整合,人们从关注‘灵魂被基督拯救’转向了‘基督拯救和人自身拯救的统一’。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关注人的主体性。人的地位被从神的灵光中逐渐突显出来。”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说,文艺复兴与古典文化之间并没不是,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发生在中世纪时期的两次“文艺复兴”充分证明:穿着古典文化的外衣,扛着古希腊罗马的大旗,高呼着“回到希腊去”口号的文艺复兴先贤们,实际上都是中世纪的直接受益者,并深受其影响。

文艺复兴之所以会发生在十四世纪的意大利,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些具体原因。首先,在当时的意大利,较早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工商业发达。新兴资产阶级要反对封建统治。使意大利成为贸易中心,城市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达。城邦国家,大学众多,有利于新思想发展。是罗马古典文化的发源地,是东西文明交流的中心。其次,中国的四大发明的传入,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的兴起和发展。马克思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为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教皇不但没有置身于当时文化潮流之外,反而成为文艺复兴的积极参与者与支持者,甚至领导者。出现了多位文艺复兴教皇――这无疑是文艺复兴的巨大推动力。教皇之所以会出此,主要与教权的衰落和教皇的世俗化有关。但在客观上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是不无积极意义的。

虽然打着古典文化的旗帜,继承了中世纪的诸多文化因素,但作为新时期的一股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们倡导的思想理念与传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如果说,传统的,特别是中世纪思想的主体是关于“神”的的话,那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主体则是关于“人”的。可以说,那是一个人被发现的时代。因此这一时期思想的核心被称为人文主义,人的地位在西方的历史上首次超越了神的地位。文艺复兴的先驱,被恩格斯认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但丁的话,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神人关系的认知。人成为了独立的存在,而不再是神的奴仆,人的权利与尊严自然也就得到了肯定。但还是但丁,他的代表作《神曲》却建构的是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和基督教思想融合混杂的世界。从作品的构思来看,诗人通过梦幻的形式向人们暗示,无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整个人类而言,只有经得住苦难的洗礼,历经了灵魂净化与涤荡,才能走向新生,达于无比光明与至善至美的彼岸之境。而要完成这一过程,人必须具备理性和信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对人的重视与关照,其思想内核中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因子。他并未能完全脱离宗教的影响。作为虔诚了基督徒,他并不完全反对基督教,而是怀着深厚的信仰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风格与样式:地狱、炼狱与天堂无疑是宗教的概念,作者以此来结构全书;从作品中人的得救过程也可以看出,诗人显然赞同基督教的“原罪论”和“灵魂拯救”的思想,认为人只要克制,苦修苦炼就可以上达天堂之境,反之生前放纵、不思悔改就必然要被放逐于地狱的黑暗之中。由此可见,在但丁的思想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宗教情怀,而所谓的人文主义思想只是这个深厚背景下的一线光亮而己,虽然这一线光亮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而且历史证明,它最终照亮了人类灰暗的前方之路。

由此可见,问题远没有想象得这么简单,人文主义者只是把原来信仰一统天下的局面打破了,把人的理性与信仰并置在了人类精神的天平之上,最终理性似乎取得了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信仰失去了它的位置,它仍然占据着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一元。一个事实是,原来我们认为的那些力挺人类理性精神、高呼人性的人文主义者的代表们,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神,否定上帝。这种情况在文艺复兴的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彼特拉克,这位人文主义之父就曾公开宣称:“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的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在他看来,只有基督是绝对的价值,基督教是最高的真理:“为了真正地进行哲学探讨,我们首先必须热爱和崇拜基督。”而薄伽丘这位在他的《十日谈》中尽其奚落、嘲笑、批判基督教之能事的作家,同样相信上帝是一切善的源泉。在他的《十日谈》中,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杨诺的犹太教徒在改信天主教,并学习了天主教的教义后,成了一个高尚虔诚的善人。这个故事,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薄伽丘对基督教的态度。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是各种思想交汇之时,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可能也会存在着两种甚至更多看似完全不相容的思想观念。但也许因其复杂性,才使得文艺复兴给人以神秘感,具有吸引人们永久注意力的魅力。文艺复兴最终复兴了什么,也许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文艺复兴使传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而传统与变革的合力才是历史前行的永恒动力源。■

上一篇:看不懂的印度风俗 下一篇:把天上的“耶稣”拉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