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文艺复兴”

时间:2022-08-16 04:51:27

话说“文艺复兴”

无论文艺为什么服务,都有时代的烙印和痕迹。文艺作品就是社会的“晴雨表”,政治和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都在其中。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之所以的雕像和油画多,就是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群众要打破封建专制,争民主、争自由的时代潮流。维纳斯女神、胜利女神、大卫雕像、蒙娜丽莎的微笑等等,既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也是时代的号角,唤醒了人民黑暗统治的意识和决心,使整个欧洲迎来了资本主义的新文明。

在中国最登峰造极的,就是现在市场上逐步升温的“红色”收藏。这些“红色”作品门类众多,领域广泛,想当年真是就连空气里,都到处飘着“红色”的味道。这不仅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文艺的悲哀。在那个时代,人们不仅物质匮乏,精神更加匮乏。十亿人民就看八个样板戏,就看几张画,一幅画或一个电影都要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才行。

有的人可能不同意我的看法,会认为当时虽然生活困难,什么都凭票供应,但精神不空虚。我觉得那不叫精神不空虚,那叫精神紧张,或叫担惊受怕。试想那个年代都能把人整到说“错”一句话,就是反革命,每个人都要随时狠斗自己内心的“私字一闪念”。好多人升官的唯一途径就是靠“整”人。文艺也就自然沦落到了只能为政治服务的地步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又一次充满了生机,文艺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作家、诗人最先登场,用文学作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饥渴。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全民阅读。一个电视剧万人空巷,全民观看。作家、诗人是被崇拜的对象,文学热潮席卷全国,文学青年比比皆是。

精神和思想解放了以后,人们又开始不谈主义,转而渴望物质追求了。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全民下海经商,挣钱成了政府和个人的第一要务。务实的中国人开始不顾一切地向钱看。作家、诗人以及各种文艺工作者都被“海浪”冲的无影无踪,沉寂到社会边缘的角落里,无声无息了。文艺成了“酸文假醋”、穷困潦倒的代名词。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加上中国人的勤劳勇敢,中国人的建设成就硕果累累。2010年3月份中国的GDP已达1.33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就连经济实力依然遥遥领先的美国,也听到了中国人追赶的脚步。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对美国人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的快速发展,提醒美国人也要少说多干。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累得“遍体鳞伤”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伤”主要是:环境破坏和污染、社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各种假冒伪劣“日新月异”、各种社会矛盾呈现激化和扩大之势、反腐败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以房价为代表的,各种涉及民生的涨价,像子弹一样飞得快,民众难以承受人有气总是要出的,好在我们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又催生了一系列“另类”的“文艺复兴”。

由于电脑的广泛普及,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连写字都快不会了,更不用说毛笔字了。然而近年来,在中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一个用毛笔或刷子写的“拆”字,写遍了中国城乡的大街小巷,成了引发社会矛盾最多的一个字。没想到中国古老的书法,会以这种形式焕发了青春。笔墨当随时代,又一次被验证了。只是这个“拆”字的书写,很多不是权为民所用,而是对百姓土地的强行剥夺。

一些人为了这个“拆”字,拆掉了内心的坚守,拆掉了道德和法律,拆到了人民的对立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个“拆”字没给人们带来舒心和喜悦,而是拆散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拆散了人心。这个“拆”字闹得鸡飞狗跳,这个“拆”写得人心不满。

摄影虽然是西方的,但来中国也有100年了。在这100年里,经典名作层出不穷,美不胜收。然而真正让人记忆深刻和最具影响力的,我认为当数陕西农民周正龙的“周老虎”以及“犀利哥”这两幅照片。这两幅照片折射和包含了太多的内容。一是“周老虎”不仅反映了地方政府为了GDP,不惜做假和造假,而且还知错不改,百般狡辩;二是国家的相关部门及各路专家,对鉴别一张相片的真伪显得如此无能,迟迟没有结果;三是“周老虎”本人竭尽耍无赖之能事,谁怀疑,就要跟谁拼命;四是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以老农民坐牢和罚款,当替罪羊而告终。

“犀利哥”则是一方面说明时装艺术家创意的无能和思路的枯竭。另一方面也又一次证明了一个真理,艺术必须源于生活。同时通过影像把一个原本生活自由、英俊潇洒的“犀利哥”,回归了所谓正常人的生活,使之变成了像挨过霜打的茄子一样的“痴呆老人”,让世人再一次怀念和感叹自由的美丽和风采。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使词汇的创造一日千里,百花齐放。过去曾有人提出要编著一本“”词典,并且应在字典中及时加入流行语,我本人是十分赞成的。因为这就是时代和文化的发展。我们不能只吃老祖宗的饭,并且已经吃了几千年了,我们怎么也该有点创新吧?自己也应该学会“炒几个菜”了。

2010年的流行语是:“给力”、“我爸是李刚”、“恨爹不成钢”、“神马都是浮云”、“非常艰难的决定”、“蒜你狠”、“豆你玩”、“鸭梨”、“菲警”、“强拆”、“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拆迁你们文人吃什么”、“我只为领导服务”、“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群众说话”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无不在其中。字字句句都深刻地记录了中国人,在社会急速转型时期的困惑与无奈,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

以“春晚”为代表的中国文艺舞台,在莺歌燕舞、国泰民安、欢乐祥和之中,走过了近30年。能让人记住和一夜之间传遍全国的,也就是每年小品里的几句话,说明其他艺术也就是个陪衬和摆设。这也不奇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的样式不断更迭和变化,不仅正常,而且也符合时代的发展。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脚步越来越快,一些人的心里越来越烦,也有少数人的安全感越来越差,在舞台上就催生了小品,在民间就催生出了所谓的“段子”。例如,最近广为流传的就是“让子弹飞”。“段子”的流行主要是反映了民意,人们看了都会会心一笑。“段子”是文化,是艺术,也是政治。它是和人们形影不离的“手机”,紧密结合的崭新的文化,它是大众心声,它把假大空的宣传变成了笑料。段子里面有智慧、有情感、有幽默、有实情。

最能激发全球人民写作热情和“行摄天下”的就是微博。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世界,无论好与坏,谁也不能置身其外,视而不见。微博的出现,一是每个人都想传播自己的思想,二是怕人篡改了自己的言论,三是愿意与人分享自己认为是好玩的和好看的,四是一些人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和别人的一切都晒给大家,满足人类偷窥别人隐私的爱好。

现代社会的特点,一是高速化,二是多元化,三是信息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人群,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都被细分了,即把以往是一个整体的“大众”群体,都变成了有不同爱好和需求的众多的“小众”群体。整个社会有了不同的阶层,没有了“大一统”和“高大全”。各个社会群体,需要有不同口味的文艺作品,这就使得任何一个艺术门类的受众范围都大大缩小了,也就是各种艺术的观众都大为减少,这就是社会现实。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创新才更有动力。网络书法、网络摄影、网络绘画、网络相声网上什么都有,人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真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民主和自由必然会带来文艺的繁荣和复兴。不论用什么方式表现和抒发,正面的或反面的、消极的或上进的、歌颂的或批判的、自己的或别人的、内心的或外在的,不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应战,都证明社会在进步,社会的宽容和容忍在给力。

“文艺复兴”的根本还是思想和舆论的自由,有了互联网,文艺复兴的路就不会太远了,文艺复兴的曙光就在前头。谁能适应时代,谁就能脱颖而出。

(作者系包商银行副董事长)

上一篇:金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父子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