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霉菌侵染情况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31 02:38:38

大米霉菌侵染情况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米;霉菌侵染;调查;预防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0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75-01我中心于2010――2012年,针对北方以大米为主食的饮食特点,为了增加食用大米的安全性,对县内部分粮店的大米霉菌侵染情况进行了监测调查。在粮食霉菌侵染高发的秋季度,分别随机抽取部分粮店、农贸市场出售的大米样品进行了霉菌侵染情况调查。以了解当地人们日常食用的大米霉菌侵染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提供给市场相关执法监管部门,为其提供执法依据。同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霉菌侵染大米在市场上的流通。以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大米的安全。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降低霉菌侵染大米流通的有效措施。使全县市场流通大米的霉菌侵染率逐年减低。有效地保障了人们食用大米的安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样品来源

在全县22个乡镇的粮店中,分别于霉菌侵染高发的第三季度随机抽取大米样品,共计55份。

2采样方法

分层采取不同点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取500g样品,置入灭菌纸袋内于4℃冰箱内保存。48小时内接种完毕。

3霉菌分离与鉴定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北京卫生防疫站《食品霉菌检验方法》,并引进日本含田浩《食品卫生杂志》等方法进行。曲霉菌属鉴定到群,青霉菌及其他菌属鉴定到属。

4降低霉菌侵染大米流通措施

为了减少乃至杜绝霉菌侵染大米在市场上的流通,我们积极寻求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终于形成了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督促粮食经营部门自律经营,加强粮食经营部门对粮食贮存知识及防霉知识的培训,积极宣传预防霉菌粮食知识,提倡群众监督等措施。通过以上措施,使全县粮店等粮食经营部门经营的大米的霉菌侵染率不断降低,有效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

5分离与鉴定结果

5.12010年结果见表1、表2。

6结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2007年大米霉菌侵染率为30.2%,2008年28.9%,2009年25.7%。可见通过每年粮食霉菌侵染率调查为粮食监管部门提供了市场监管有效的依据,同时经过防控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霉菌侵染大米在市场上的流通。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

7讨论

7.1粮食在大田、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均可感染多种微生物,当谷物中水分含量超过15%时可致霉菌的大量生长繁殖,当谷物水分达17%-18%时,为霉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条件,而且粮食中含有大量的霉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大田粮食若逢湿冷气候,往往会感染烟曲霉、紫红曲霉、毛霉、青霉、木霉和拟青霉等。粮食收获后,大田期的霉菌逐渐死亡,但若未完全干燥尚可在贮存期感染其它的霉菌。据调查,粮食最容易污染霉菌的阶段是收获期,如粮食不能及时晒干入库,每克玉米外部黄曲霉霉菌孢子数会迅速增加并迅速繁殖产毒。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粮食、饲料等农作物产品受霉菌侵染。

7.2在我国,谷物、饲料、食品等黄曲霉毒素的感染状况较为严重。这些霉菌会产生多种对人、畜禽均有危害的霉菌毒素。食用霉变后的粮食,可能引起人、畜禽类急性或慢性中毒,人长期食用甚至能引起癌症。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粮食中的霉菌及霉菌毒素,应加强粮食中霉菌侵染情况调查,积极寻找安全、可靠、有效的措施以减少霉菌及霉菌毒素给我们造成的危害及损失。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食用粮食的霉菌侵染情况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应的研究报道极少,同时没有提出有效地预防措施。

7.3大米在全国基本上是日常饮食的主要食物,大米在贮存、流通等过程中,由于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很容易侵染霉菌。但是由于近年来,很少出现因霉菌侵染大米食用中毒事故,人们和粮食监管部门对霉菌侵染大米情况多年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该项调查及时地提醒了粮食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提高了社会的重视程度。同时为粮食监管部门执法监管提供了有效依据,并积极协助相关监管部门寻求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形成了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督促粮食经营部门自律经营,加强粮食经营部门对粮食贮存知识及防霉知识的培训,积极宣传预防霉菌粮食知识,提倡群众监督等措施。通过以上措施,使全县粮店等粮食经营部门经营的大米的霉菌侵染率不断降低,有效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因此该项调查社会意义十分重大,采取的措施效果显著。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上一篇:颞下间隙病变的CT影像诊断及鉴别分析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