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08-31 02:30:29

浅谈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的教学方法

摘 要:如何上好作为中职学校机械类各工种专业基础的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课,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是机械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因材施教、科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角度,对如何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谈一点浅见。

关键词: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任务教学 多媒体

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各工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专业工艺课和生产实习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该教材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该课程提升到与专业课和技能课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如何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以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呢?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很重要。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就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

按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但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又无实际操作经验,同时缺乏对机械制造、使用的感性认识。刚接触到专业基础课,新生普遍感到教材内容生疏、枯燥无味,从而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首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检测的基础知识入手,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合理分析和处理教材,紧紧抓住基本概念。对各种国家标准、测量方法在原理上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采用“使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比如车工、钳工、数控铣工等机加工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全面学习;而管工、焊工等非机械加工类专业就不必面面俱到。

从另一角度来说,学习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这门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来调整教学的起点和速度,以及详略和拓展情况。对识图能力强的同学,教师要考虑加大深度和难度,适当进行知识面的拓展教育;对识图能力较差的同学,学习内容则要简单一些,首先使其能理解基本图形,能正确识读图上的有关公差标注,再引入图形零件加工合格的条件(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以及如何才能使得零部件合格,从而加工出合格的零件,进而得到应得的报酬。只有这样,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及其对各种方法与技巧的驾驭与运用能力。它是决定教学效率和整个教学成败的关键。

该教材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编排,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导学精讲点拨任务实施任务完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1.任务导入

任务导入的目的是要营造一种真实的工作氛围,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从生活经验导入任务。例如,在生活中遇到长度测量,问测量房间的长度和宽度通常用什么工具?学生会很顺利地回答用皮尺。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皮尺并提问,能否用皮尺测量任务给出的工件。大多数学生会回答不能。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校内实训场地,观看现场加工过程中的测量环节,认识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2.教师精讲点拨相关理论,组织学生进行任务操作

对该项目的任务内容进行引导或有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并且对所检测的工件进行分析,示范检测操作,让学生理解掌握。同时在讲解或示范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教师在这一环节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到位。例如:任务2“用千分尺测量阶梯轴”如上图,通过分析工件图样,要讲清有关尺寸公差、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等术语的含义,分析基本偏差系列图有什么样的特征,以及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和读数方法。

任务实施前要对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为一个学习团队,各个小组要有合作精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去检测工件,当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师的示范教学、来回巡视指导不可少。这是学生检验、巩固知识、训练测量技能并完成任务的主要环节。

3.学生任务完成,进行任务测评

学生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按下表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求每个小组中每个学生对本次任务先进行自检,再请小组同学互检,合格后交指导教师评分,经教师签字,方可进行下一个任务的学习。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谈谈对测量工作的认识、操作中的不足与收获;各组派代表进行组间交流;教师做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及时完成实训报告。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有针对性和互动性,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空间,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将书上的实例、图像资料以影像或立体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现场生产过程中测量环节的视频等。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优化教学的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方法,抓住重点、克服难点,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以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教学目标得到充分实现。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技师学院)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化学 下一篇:词汇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