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时间:2022-08-31 12:03:35

浅谈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用技术能力落后的现象已见端倪。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我国技工教育面临的新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工教育起步较晚,相对落后。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技工教育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本文从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加强文化基础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

当今是科技迅猛发展、劳动岗位变化加快的时代,学生要在短短的就学期间掌握全部现代科学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提高适应能力。技工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是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技工学校要注意克服忽视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同时也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忽视技能训练。

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技工教育与生产劳动是最直接的关系,技工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技工教育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安排得不多。因此,技工学校要在今后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增设选修课程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从业者一生要变换数次工作。因此,个性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技工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广泛增设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置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选修自己有兴趣的课程。今后我国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允许学生在选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比如,根据本地区的企业特色,增设一些有利于本地区企业发展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增设选修课程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适当比例,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三、完善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

我国技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很少。(九十年代前,技工学校大都有实习工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校办工厂很多已萎缩)。学校培养的学生常常不太适应企业的要求。在办学模式方面,必须充分调动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技工教育的发展。使技工学校的专业课程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方进行,学生可以以合同制形式在企业实习。学生能够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及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检验。这不但能够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专门的职业技能,而且也有利于缓解企业劳动力紧张的局面。

另外,在课程开发方面,技工学校课程开发要邀请企业界人士参与,开发的课程紧随企业的生产实际,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开发应由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和教育界的课程专家共同完成,这样课程才能符合企业和社会的要求,能够充分展现技工教育的特色。

四、推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技工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程度。技工教育师资要通过开展科技知识培训,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科技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教师的培训是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进修,要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育方法。同时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技工学校任教,比如,招聘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即实习指导教师。

总之,技工教育要加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校企结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技术革新、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为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转变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 河南省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高职经贸类专业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实用性 下一篇:给学生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