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2-08-30 10:50:04

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究

[提要] 农村土地流转对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农业产业化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长沙县8个乡镇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以实地采访、发放调查问卷等调研方式,了解该县的土地流转现状,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长沙县;土地流转;建议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调查――关于长沙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9日

一、农村土地流转定义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经营组织。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二、现今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土地的使用方式逐渐向集约化、规范化方向转变,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缓解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问题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起来。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由于自发流转比较灵活普遍,思想阻力比较小,完全出自农民自愿,且对外部条件要求比较低,比较容易实现,农户自发流转在大部分地区还是占据主要角色,具有普遍性。但是,农户自发流转普遍规模比较小,难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三、长沙县土地流转现状

各地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也有所不同,通过调查了解湖南省长沙县8个乡镇的土地流转情况,结合当地的乡镇府提供的土地流转数据,对长沙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对长沙县开慧镇、双江镇、白沙镇、榔梨镇、青山铺镇、黄花镇、福临镇和黄兴镇8个乡镇中的26个村庄进行调研。据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8个乡镇流转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0.68%,开慧镇达到85.20%,在被调查的乡镇中流转比例最高。在被流转的土地总面积中,流转耕地面积占83.83%,已流转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8.77%。

根据我国农地流转的制度和有关法律规定,全国各地的农地流转行为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主要的农地流转方式有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和入股等,一般以转包为最主要的流转方式。随着国家各项农业政策的不断落实和农村经济的开放式发展,据调查显示,长沙县土地流转75.19%以出租形式进行,同时注入了入股和转让等新形式,只有一小部分仍延续着以前转包的流转形式,改变了长沙县土地流转多年来单一的土地流转形式。

据调查,在长沙县土地流转的主体中,企业占到46.62%,农民占45.11%,科研单位占4.51%,政府机构占3.76%,改变了以前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间进行的局面。增加了农民对于土地流转方式的选择,减少了农村土地的抛荒现象,有利于促进土地进行大规模流转和大规模机械化集中经营。

长沙县农村进行土地流转时,工作程序在不断规范化,据数据显示,流转过程中,以签订书面协议(78.20%)和进行第三方证明(12.03%)的形式占到绝大部分。改变了过去口头或其他非正式的方式确定流转关系,保障了土地流转双方关系的稳定性。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8个乡镇中,有乡镇政府和村组统一引导流转的土地占到60%以上,政府在土地流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在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农民双方的权益,进一步促进了土地流转的规范推广。

四、长沙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究

(一)存在强制性流转现象。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是农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在调查的8个乡镇中,存在着少数经济组织或企业强制流转的现象,因农民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经过小吵小闹之后,只能无奈接受流转合同。

(二)存在土地闲置现象。一些经济组织在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之后,因为经济效益不佳,只将部分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留下的土地整理好后任其荒废,因农田的灌溉设施已经破坏,农民已无法进行再次耕种。

(三)农村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土地用途管制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但是,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方面利用流转的土地建立工厂等工业设施的现象随处可见;另一方面耕地变成林地,稻田变成果园,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贯彻执行力度欠佳。在调查的乡镇中,流转的土地67.30%主要用于种植业,11.91%用于养殖业,生态农庄占12.5%。导致在流转合同期满后,并未解决非农业经营产生的遗留问题,已经被改造甚至损坏的耕地排水系统和土壤结构,不能得到及时还原,农民无法继续耕种,对农民的利益将造成损害,且在更大程度上加剧了未来农村土地抛荒问题。

(四)农村留守问题加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要求。因此,农村种植粮食普遍没有收益,许多农村青壮年在土地进行流转后都外出务工,不愿留在农村看着“一亩三分地”,将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里,使得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上升。在长沙县双江镇调查中发现,该镇大多农户都是“3860”人群,留守问题十分严重。

(五)政府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农民对土地流转制度了解不够、甚至不了解,土地是“命根子”的概念根深蒂固,导致农民在土地流转选择及维护自身权益方面较为被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土地纠纷现象较为严重。

(六)农村土地程序不规范。调查中发现,各个经济组织或农户在流转土地时,没有特定的组织进行组织和证明,只是简单的由政府行政人员当面进行口头调解处理,不仅增大了政府的工作量,还使政府的廉洁性受到质疑。

五、提出建议

(一)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形成农户、土地流转中介和企业三方流转体系,中介服务组织要为流转双方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使土地流转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档案,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及时协调处理土地流转合同纠纷,促进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进行。

(二)政府增设宣传渠道。政府对于相关文件,应及时在群众中采取各种宣传形式,使土地流转政策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同时,政府应积极探索正确引导农民进行流转的方法。

(三)严格处理闲置土地。政府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管理力度,与各企业之间建立合法的管理条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土地闲置的处理提供依据,在总结以往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善闲置土地认定、处置方式和处置程序等,使闲置土地认定和处置工作有法可依,使闲置土地处置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以减少农村土地流转后因闲置带来的大量资源浪费和矛盾。

(四)严格规范流转的土地用途管制。政府对农村流转土地的用途管制应进行监督,防止流转的农地大量用于非农建设。定期抽查流转后的土地使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用途,对违反合同约定用途的土地流入单位应责令其整改。流转合同期满后,对土地的复垦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改善土地质量,促进流转后的土地进行集约化利用。

(五)建立健全保障制度。第一,在政府提供正确的技能培训下,流转土地的组织或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适当的岗位,提高本村的就业率,缓解当地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第二,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保障制度,解决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养老保障问题,消除“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现象。

六、结束语

长沙县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实施虽然还处在初步阶段,在流转的过程中,给当地的农民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也需要就存在的问题在流转程序、保障制度和土地利用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M].

[2]董芳.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农经管理,2011.1.

[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2.

上一篇:我国农地征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融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