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时间:2022-08-30 10:47:58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文言文教学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由“怕学”变为“乐学”,才能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文言文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文言文

1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好的导语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使学生自愿投入到文言文中。导语设计,有的可以从题目入手。例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因为该文内容较简单,而且主要人物通过题目就可知,所以开始上课时,我就问学生:从这个题目,你会想知道一些什么?学生马上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三峡》导语为:“我们先一起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千里江陵’指的什么,‘万重山’指的是哪里?”这样引到美不胜收的三峡;以古今对比导入,从文章的中心入手。例如教学韩愈的《马说》时,我请学生填一个成语:“?摇 ?摇到成功”或让学生说出有关马的成语。学生积极性很高,踊跃回答。导语的设计应各种各样,千变万化,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让不同的学生来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意教学方法,授人以渔

对于现代文,学生易于通过文字直寻主题,文言文则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讲”些什么,怎么“讲”,很值得一提。

2.1 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特殊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讲的目的是促使知识类化,或使学生进行常用词的积累,或让学生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从而触类旁通。就某篇文章而言,教师要“讲”的三个方面,应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因文施教。这样也许会有人担心教师没讲到的学生会不会理解。其实,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则学生大致疏通文义的要求是能够达到的。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但日积月累,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退一步讲,文中有些非重点的难点,暂时不懂也无妨。教师不能完全代替学生“读懂”,否则学生永远无法自己读懂。

2.2 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直述规律时,如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语法的差异、词性的变化及古代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就行。可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3 学会摘录。“不动笔墨不看书”,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3 注重语言教学,感受文言文的美

文言文教学实际是传播、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塑造未来灵魂。在文言文教学中,师生通过对文言文的鉴赏,可以在细微之处体味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艺术表现力的熏陶。在传统文言文的教学中,大多采用“疏通字词——归纳段意——板书结构——理解主旨——总结特色”的套路,对现行课标已不适应。应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注重语言教学,让学生在语言中得到熏陶,得到教育,欣赏文章的语言。

3.1 赏言辞之美。古人的语言风格首先追求自然与简朴。自然,就是合乎事物本来的不做作的语言。简朴,就是简洁明了而朴实的语言。如《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朴实的语言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尤其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把劳动者的美德和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顿生同情之感,其中“尽”、“惜”等字值得回味。其次精练与含蓄。被誉为“唐宋家”之一的欧阳修十分注重语言的精练,如《醉翁亭记》中“还滁皆山也”的改稿就成为千古美谈。再次,好的言辞还讲究形象鲜明与生动,这主要表现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修辞的运用刻画出木兰出征前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又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此句运用夸张手法刻画了木兰矫健的身姿。最后,还要注意音乐美与声韵美。《醉翁亭记》中叠用21个“也”字以声传情,一唱三叹,音节匀称,声调和谐,迂徐舒缓,余味无穷,正是古代音乐美的精彩体现。

3.2 赏句式之美。古代散文的句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齐美,二是参差美。整齐美在骈文、赋文中表现突出,如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句式对仗工整,平仄相间,有一种整齐和谐的美,《木兰诗》中五字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参差美”指语言形式上有规则的错落,形成美感,主要体现在姘散结合的文章中。

3.3 赏结构之美。这类结构美体现较多的是在古代优秀论说文中,如孟子的文章。在孟子的文章中论说文结构非常典范,同时大量使用排比造成文章的一种气势美。

总之,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上一篇: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探究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