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理念下的高职数学课堂评价分析

时间:2022-08-30 10:11:23

基于发展理念下的高职数学课堂评价分析

【摘 要】虽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数学课堂评价仍大多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而此已无法适应当代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传统评价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了基于发展理念的高职数学课堂评价,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阐述了其重要特征。

【关键词】课堂评价 发展理念 高职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19-02

近些年,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发展迅速,然而对数学课堂评价的改革却相对落后于数学课程及其他方面的改革,以至于影响整个高职数学教育改革的效果。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实际评价中学业成绩仍占绝对地位,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未顾及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评价方式单一,标准机械,内容片面,重结果,轻过程。这样的评价方式使长期笼罩在“数学考试失败阴影”下的高职学生再次对数学望而生畏,进入高校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树立好学习数学的信心又被受挫的荡然无存,最终只好对数学“死心,麻木不仁,敬而远之”。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针对传统评价存在的弊端并为解决这些弊端而提出来的。与以往的评价相比,以往的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发展型评价特别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以往的评价注重的是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而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多次性的形成性评价。

一 基于发展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评价注重全过程的情感领域

过去的课堂评价大多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很少注意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态度、欣赏、毅力、好奇心等情感领域。情商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人智慧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因此,与数学知识相比,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与态度显得更为重要。如在自主性学习中,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大胆实践;在合作性学习中关注学生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并尊重别人的意见,能否正确对待自我,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能否做到争论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关注学生能否进行多向观察,在问题的分析中能否涌现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 基于发展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评价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数学课堂评价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全面、准确完成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优势各异,在学习中所表现的以及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个人观察到的,因而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让课堂评价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加油站”。

为了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解答的题目,应改变过去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由小组思考,提出想法和意见,或由学生“扮演”教师给予讲解评价;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尝试让学生进行说课,讲完后,由台下同学进行点评,主要以赏识的眼光评价同学的优点,再提出其说课内容的失误之处,并予以纠正。此外,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资料的收集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结合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的评价,以激活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交往、互相合作与竞争能力,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当然,学生评价别人的过程,也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可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三 基于发展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高职学生由于生源特点,各方面的差异性都很大,不仅包括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水平。

注重差异性评价的准绳是看每个学生是否在已有的水平上不断发展。因此,数学课堂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评价学生的“将来”,就要发现学生现在的优势和不足,使其优势得以发扬,不足之处得以改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来选择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如有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不足,教师就应以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阶段性的评价目标;有的学生上课不爱发言,教师就应以促进其主动大胆发言作为阶段性的评价目标;有的学生与同学间的合作能力较差,教师应以促进其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往,促进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阶段性的评价目标。又如在学期的平时考试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层次的试卷,或者采用不同的标准。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获得发展。

四 基于发展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评价注重以能力为中心

高职教育倡导以能力为本,在数学课堂评价中强调用“能力为中心”取代传统的“学科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其考核的重点是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在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数学规律,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工具去解决生活和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通过写数学小论文或进行数学建模、使用数学软件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教师先确定一个恰当的课题(如用导数解决经济中的相关问题)或一道开放性较强、难度不大的数学建模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或PPT汇报的形式给予评价。

五 基于发展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评价注重突出过程性

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逐步积累及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的。因此,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的使用数学语言,能否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否体会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能否尝试解释结果的合理性,是否有反思的意识,总结学习经验和寻找差距等。建立数学学习的成长记录,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和成长历程。如满意的说课,PPT汇报,特有的解题方法,印象深刻的数学体验,已解决的问题方案,提出的新问题,探究性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同时,引导学生适时反思,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

六 基于发展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评价注重延时性

由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如果统一采取即时评价不仅不能发挥其功能,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一定的目标。对此,教师可采用延时评价方法。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评价表现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进步,教师可给予二次评价。这种延时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延时评价能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基于发展理念的课堂评价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原则。评价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教师如何运用,教师在评价前应对评价方法进行严密的组织,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评价方法,使评价方法的运用更加完善和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黄月秀.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评价[J].社会科学家,2006(S2)

[2]孙燕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构建和谐数学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1)

[3]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吴建红.数学课堂评价应关注什么[J].教育科研讨论,2010(1)

上一篇:数字化校园与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 下一篇:面向学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