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30 10:04:12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探索了满足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了重点打造特色专业建设和深化深化服务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社会服务能力

一、引言

中国的人力资源强国之路需要终生教育的快速推进和职业、高等工程教育的加速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发展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职教育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的一个课题;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受传统观念以及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当前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跟进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根本上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转向“就业导向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在学习制度上,从“学校是核心,全日制教学是主体”转向“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弹性学制,职前与职后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从“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转向“重视专业领域建设,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就业导向重于书本知识”;在证书制度上,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制度;在教学评估上,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注重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一致性;在学习方法上,从“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是主要学习地点,书本学习是基础”转向“教室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设计,注重工学结合,就业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学习过程上,将从“系统地学习经过组织的主题材料,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转向“满足经济界和学生生涯发展的双重需要,为提高就业技能打基础,重视能力培养”;在对专业教师的要求上,将从单一的“知识理论型”转向强调“双师型”与“导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学历层次上,促进高职教育多样化发展趋势,不仅应用于专科层次,也可运用于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2]

三、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实施

校企合作双方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双方的优势资源的共同投入和促进,具体实施方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打造特色专业,二是:深化社会化服务能力。

1.打造特色专业

对学校特色专业的打造,不但能够促进学校专业发展,而且还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主要实现方式: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队伍

从企业中选拔优秀的行业一线的工程师到学校的师资团队中,实施师资混编,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当前行业的前沿技术及与技术发展同步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工程现场培养体系提供保障,使得学院师资具备工程师能力。汇编的师资不单是培养高职学生,同时还担负起培养企业客户,通过对企业的客户培训的锻炼,学院师资获得持续的工程师的技术能力培养。通过这种企业讲师和高校教师的融合,建立企业培训课堂移植高校直通轨道,高校教师可以进入企业进行行业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的同步更新,教学活动和企业培训活动持续融合,做到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可持续性培养,从而保证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3]

2)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高技术人才

对企业需求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理论知识的培养,二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程、实验平台、教学法等资源,由混编的双师型师资,通过网络教学模拟工作过程的进行专业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技术理论能力。

对职业能力的配养: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岗位需求,明确学习方向,实现自我职业定位,针对学生个性不同输出教学解决方案,让学生明确自我教学设计,达到个性化教学的效果。通过在学习中及生活中模拟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同时通过开展企业认证,提升学生的岗位技术能力。

3)打造学生全方位就业通道

构建优质、大量的企业资源库是保障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通过对学生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双主线的培养,极大提升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针对性的推荐就业,为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规划工作提供了保障。

2.深化社会化服务能力

1)为学校和行业提供服务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实际工程试验平台,可为教育业和行业内实现资源共享,为高职院校双师型培养提供典范培养机制,也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2)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养平台

校企合作共同形成的课程体系、教师资源、设备平台和认证资源等面向行业和企业开放,同时也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服务。

3)为校企双方提供科研研发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形成的资源整合,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科研研发的软硬件基础。有共同开发的试验平台,双师型的师资资源,校企合作双方可以引进企业项目以及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等方式来开展科研工作,不但可以弥补高职院校科研实力起点低、科研底子薄的格局,同时也能更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结束语

通过这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规范、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但为学校、企业和社会提高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而且还能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海宗,陈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机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2,(03)。

[2] 陈永刚.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

[3] 程相波. 对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方法的探讨[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上一篇:施工企业“清欠”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激发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