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托起学困生的翅膀

时间:2022-08-30 06:01:29

用爱心托起学困生的翅膀

教师要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增强每一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学困生,他们大多数学习差、纪律差。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然而,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学困生;而作为老师,谁也不愿意自己的班级存在学困生。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我们老师与学困生本人乃至家长的共同心愿!

如何转化学困生呢?为此,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以下方法可以转化学困生。

一、以心换心

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学困生的情绪极不稳定,与正常学生的学业和思维能力有较大差距,他们往往感觉老师已将他们遗忘,同学们已将他们疏远,所以他们往往自卑感较强,严重缺乏自信。这类学生一般表现为破罐子破摔,自觉性差,害怕老师找,上课总躲着老师的目光,生怕老师点他们回答问题,纪律观念不强,且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成绩差。这类学生一般也很难引起老师的兴趣,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往往没有“好气”,长此以往,师生距离越拉越远,成绩自然而然是越学越差,学生成绩越差教师越不愿管,导致恶性循环,其主要责任还是老师“偏心”。这正如吃饭,正常人能吃的,三大碗两小碗,让他们尽情地吃,而本身就有这样或那样的病的病人要吃饭,如果只给他们把三大碗摆在面前,或许病人因臂伤一口都吃不到嘴里,如果送饭的人举手之劳喂他吃,或许这位病人会胃口大开,同样也能吃三大碗两小碗,甚至更多。那么学困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教师也许只是偶尔的举手之劳却能使学困生得以转化。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对学困生要以心交心,用满腔热情关心爱护他们,用满腔热情去温暖他们受伤的心灵,唤起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的上进心。

二、让信任常相伴

如果学困生经常受到教师的鼓励,就会产生一种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努力学习,并促进学生自我反省,不断克服自身缺点,这种动力就像一双有力的手推动他们不断前进。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也就真的能进一步创造新的“闪光点”,这些工作最需要爱心和耐心的呵护。可以说,任何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优点,对于不同的学困生,教师要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捕捉。对转变学困生有经验的教育者都是用“放大镜”去看学困生的优点的。只有不断发现并褒奖学困生的优点,他们才会喜欢你、亲近你、信任你。为了赢得教师的信任与期待,学困生可以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只是因为信任产生的学习动力是无穷的。

三、给学困生“特殊照顾”

学困生和一般学生如能一样齐步走的话,也不会叫学困生了,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让学困生小步子走路。如果教师对学困生的要求能低点,建立立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时能谆谆善诱,课堂节奏有弹性,作业设计有坡度,问题设置有难易度,让学困生有适合的问题可思考,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更有体验成功的乐趣,如能对学困生实行“优选扮演,优选提问,优选批改,优选辅导”的策略,何愁学困生不能开步。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困生一起徜徉在学海之中,做他们最真诚的朋友,做他们最放心的导航员、领路人,引领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小步子走路,只要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小步子也能走完万里长城。

四、乘着兴趣的翅膀飞翔

针对语文学困生,教师更是要变着法子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朗诵、演讲、辩论、书法、故事、诗配画等比赛,广告、民间传说、乡土文化、地名来历、民风民俗等知识的收集,鼓励参加广播、办报等宣传工作,以及辅导小弟弟小妹妹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吊起学困生的胃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学困生引向“最近发展区”。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多给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侃侃而谈,让他们感受到精彩的魅力,感受到语文成功的乐趣;课外再给学困生适当的收集整理任务、阅读和写作要求,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浓厚的语文兴趣伴他们遨游语文大世界。

许多老师一时心血来潮,对学困生关心一下,点酌一次,看到学困生进步不大,擂之恨之吼一顿算了。其实,如果学困生一点就转变,一说就听,也就不叫学困生了。所以要想彻底转变学困生就必须有耐心、信任感,加之引导要持之以恒。当学困生感受到被爱,被持久的爱就会产生巨大的原动力,学习兴趣就会持久,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语文教师转化学困生其实并不难,只要对学困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喜爱他们、分析他们、研究他们,并一如既往地转变他们,相信付出必有回报,播种必能收获期望。

教学实践表明,学困生转变的途径是客观存在的,关键要努力去发掘。可以说哪个语文老师抓住转变学困生不放手,哪个语文老师就会赢得语文教学成绩的全面丰收。学困生也是教师的朋友,学困生也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百灵鸟小学)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下一篇: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