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及节能建筑优越

时间:2022-08-30 05:23:37

建筑节能及节能建筑优越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建筑节能的概念、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以及建筑节能设计的内涵。第二部分则充分论证了节能建筑的优越性。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能耗节能设计 节能建筑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在满足建筑舒适性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建筑能耗的构成包括建造过程的能耗和使用过程的能耗两部分,建造过程能耗是指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的生产和运输,以及建筑施工和安装中的能耗,使用过程的能耗是指建筑在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和热水供应中的能耗。一般情况下,日常使用能耗与建造能耗之比约为 8 : 2 一 9 : 1 。可见使用过程能耗应做为建筑节能的重点。

二、影响建筑能耗因素

1 、室外热环境影响:各种气候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及降水等)通过建筑的围护结构、外门窗及各类开口直接影响室内的气候条件。

2 、建筑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门窗的气密性是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围护结构的传热热损失约占 70 一 80 % (其中外墙约占 25 % ,窗户约占 24 % ) ,门窗缝隙空气渗透的热损失约占 20 一 30 % ,可见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特别是加强窗户的保温性和气密性是节约能耗的关键环节。

3 、采暖供热(制冷)系统的效率:采暖供热(制冷)系统是由热源(冷源)、设备、网络和连接用户组成的系统,设备效、率和媒体的经济性是其关键。

三、建筑节能设计

1 、门窗节能

1 . 1 控制窗墙比:外窗的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 40 %一 50 % ,在保证室内采光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窗墙比十分重要。一般规定各朝向的窗墙比不得大于下列数值:北向 25 % ,东西向 30 % ,南向 35 % 。

1 . 2 提高门窗气密性: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密封条应采用弹性良好,镶嵌牢固严密,经久耐用的产品。根据门窗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密封条,如橡胶条、塑料条或橡塑结合的密封条,其形状为条形或片形,可用粘结、挤紧或钉结方法固定。

1 . 3 加强分户门、阳台的保温:分户门采用双层板间填充聚苯乙烯或岩棉板,阳台可在拦板处贴保温材料,上面透明部分采用双层玻璃窗。

1 . 4 改善窗户保温效果:增加外窗玻璃层数,利用夹层空气热阻,可改善窗户的保温效果, PVC 材料的导热系数还不到铝合金的 1 % ,因此可采用铝塑复合窗,以改善热桥及结露问题。

2 、墙体节能

墙体保温材料可采用聚苯乙烯或矿棉板。节能建筑的墙体材料多为多孔砖或加气硅砌块,不但保温性能有很大改善,而且节省了建筑面积。

3 、屋面节能

屋面保温层应选用容重小,导热系数低、吸水率低的材料。

4 、采暖供热系统的节能

设计采暖系统应选用节能产品,合理设计热负荷及房间散热器面积。热力站的设计应选用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自动脱垢或易于除垢以及使用寿命长的换热器,应设置调节装置,为量化管理创造条件。锅炉、鼓风机、引风机、除尘器等设备的选用应符合节能标准。设计热水管网时应选取经济合理的敷设方式,保证水力平衡,以达到节能效果。其供热管道的保温应符合国家标准 《 设备和管道保温设计守则 》 GB8175 。

四、节能建筑的优越性

1 、居住节能建筑舒适健康

首先,由于节能建筑加强了外墙和屋面等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改进了门窗的热工性能和密闭性,使得冬季供给室内的热量不容易散失,夏天室外的热能不容易侵入,室温得以保证,舒适度大大提高。

其次,由于外墙和门窗的结合更加严密,门窗设置了二层至三层玻璃,使隔音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室外的噪声不容易传入室内,能给住户创造一个宁静的居住环境。第三,由于门窗本身采用了密闭措施,阻塞了缝隙,增加了房间的密闭性,使室外的尘土难以进入室内,从而大大减少了室内打扫卫生的劳动量,给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有利于居民身体健康。

2 、居住节能建筑维持费用低

节能建筑由于保温隔热性能好,冬天室内热量不易散失,室外冷气难以侵入,夏天室内冷气易于保持,确保“冬暖夏凉” , 供热和制冷的能量可以大大降低,相对于不节能建筑,采暖和降温费用可以相应减少。其次,新建的节能建筑都按可分室调节温度进行设计,住户可以根据不同房间、不同时间的使用情况,对室温进行调节,达到既保证舒适度,又避免浪费的目的,住户对能量使用控制的主动性就更大了。同时,通过分户计量收费,可以促使住户养成注意节约、避免浪费的美德,有利于能源的主动节约。

五、总结

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不但可以保证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所以节能工作势在必行,而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建筑节能技术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上一篇:西宁海湖新区体育中心体育场不规则管桁架网壳... 下一篇:某高速公路的桥梁抗震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