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虚拟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时间:2022-08-30 05:14:03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虚拟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模式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如何达到企业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是现如今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投入产出函数、层次分析法、综合模糊评判法、EVA增长法等方法,计量员工的人力资源价值,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性的为员工设计了虚拟股权激励方案。

关键词:人力资源价值 虚拟股票 期权 股权激励

虚拟股票期权是指企业授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虚拟股票来激励员工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这种虚拟股票不同于股票期权计划中的实在股票,是一种推迟支付的报酬,员工对虚拟股票没有所有权,只享受股票价格升值带来的收益和分红的权利。在虚拟股票期权方案的实施中,授予股权数量是研究股权激励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在设计股权激励制度时一别传统的设计方法,引入了人力资源价值的概念,通过对公司人力资源群体和个体价值的量化分析,在货币计量的基础上,结合非货币计量方法,由人力资源实体价值来决定员工所应拥有的股权份额,这样可以使得企业股权分配更加科学合理。因此,从人力资源价值的量化角度来探讨企业研发人员股权激励方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在美国,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95%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实行了股权激励制度。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Louis O.Kelso在关于股票期权的“二元经济学理论”中为解决劳动获得收入和资本获得收入制度,设计了“员工持股计划”,以此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责任感,这就是后来公司激励制度中的股票期权计划的雏形。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理论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刘园、李志群(2002)在《股票期权制度分析》一书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股票期权制度,具体介绍了股票期权的设计与管理,分析了股票期权的成效,并针对跨国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进行了分析。李豫湘、史长勇(2003)在“股票期权计划及在国企中的运用探讨”一文中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对国有企业建立股票期权计划的可行方式以及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周仁俊(2006)等探讨了经营者适用的激励方式与评价指标选择,强调激励方式和评价指标选择之间的对应关系;顾斌(2007)等通过对剔除行业影响后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不明显,不同行业和不同的激励模式之间具有不同的激励效应。国内学者对股权激励方面的研究不断的推动着我国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

模型建立

(一)基本假设

1.人力资源会计主体假设。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载体,是人力资源产权的最终拥有者,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人力资源来为自己创造新价值。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对人力资源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的信息,提供人力资源的所有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信息。

2.企业持续经营假设。在计量人力资源价值时,必须假定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能够持续经营下去,否则计算人力资源价值就没有任何意义。在认识和理解持续经营假设时,还应该考虑到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能否适应企业长期经营的需要。

3.人力资源会计分期假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连续进行的,企业不可能等到所有经济活动都宣告结束、各项资产都化为货币形式、各项债务都清偿完毕后再进行结算和编制工作。同理,人力资源的活动也是连续的,为发挥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重要作用,也不可能等到经营的最后一个时期才进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

(二)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

在计算人力资源价值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业、企业和员工的特点,以选取适当的计量方法。本文采用李世聪教授提出的当期价值法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计量方法,其中货币性计量选用柯布•道格拉斯投入产出函数来计量群体人力资源价值,非货币性计量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模糊评判法来计量个体人力资源价值。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确定人力资源贡献率H。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投入产出函数Q=ALαKβ确定人力资源贡献率,式中Q为效益或产出,L为人力资源投入,K为物力资源投入,A为技术水平参数,α、β分别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投入的效益参数。

对柯布•道格拉斯投入产出函数两边取对数,然后根据企业近两年的效益产出和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就可求得上述公式中α、β的值。

人力资源贡献率为人力资源群体新增价值在企业整体新增价值中所占的比例。即:

其中L`、K`分别为人力资源投入和物力资源投入的对数值。

2.人力资源价值群体计量模型。完整的人力资源价值群体计量模型应包括两部分,一是从当期会计账户中归纳整理得出的人力资源群体投入成本;二是人力资源群体当期新增价值,公式如下:

其中V为人力资源当期群体价值,L为人力资源当期群体投入成本, OP为企业营业利润,RI为企业投资收益,DL为企业减亏额,H为人力资源贡献率。

3.人力资源价值个体计量模型。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一般都有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后勤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等,不同类别的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不同,每个类别中划分的岗位不同,各岗位下的员工为企业创造的贡献价值也不同。因此,本文根据员工的具体归属和岗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权重,计量某员工所属岗位的群体贡献价值。

在确定激励对象所在岗位的群体贡献价值后,再计算出某激励对象所创造的个人贡献价值在这个岗位所有员工创造贡献价值中的权重,就可以得出该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源个体贡献价值。在计算个体权重时,需要计算个体价值贡献率。

由于个体价值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在计算人力资源个体价值贡献率时无法按照人力资源群体价值贡献率的方法进行计量。因此,本文考虑采用非货币性计量的方式对研发人员个体人力资源进行评估。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构建出个体价值评估体系,再通过调查和专家评分得出各指标的权重,随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将定性的指标量化,从而得出个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贡献率。计量激励对象个体贡献价值的公式如下:

式中vLi为研发人员个体贡献价值,HRVL为人力资源群体贡献价值,θ为研发人员群体贡献的权重,Wj为某个研发岗位的权重,hi为研发人员个体价值贡献率,为某研发人员在目标评估群中的权重,i=1,2,…,n。

虚拟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一)确定虚拟股票的授予对象

虚拟股票的授予对象应该是为企业贡献较大且对企业未来发展有重大作用的群体。但在确定股权激励机制的激励对象时,需要对纳入激励机制的激励对象进行一定条件的限制,并且企业可以根据当年的利润以及企业的基本情况,控制激励作用的范围。

(二)确定虚拟股票的激励基金

虚拟股票激励基金是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公司在一个财务年度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提取比例,从公司的税后净利润中,提取虚拟股票期权奖励基金,作为以后设计虚拟股票期权的基础。每年从净利润中提取激励基金的比例θt应该由股东大会讨论得出,其公式为:

Ct=NIt×θt

其中Ct为企业当年用于激励的资金,NIt为企业当年的净利润,θt为激励资金占当年企业净利润的比例。企业剩余价值的增加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完全承认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属性的情况下,θt等于第t年人力资源贡献率,当企业的人力资本部分得到承认时,0≤θt≤Ht (Ht为第t年的群体人力资源贡献率)。

(三)确定虚拟股票价格

确定虚拟股票行权价格是虚拟股票期权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行权价格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激励计划能否发挥预期的激励作用。虚拟股票的内部价格是指由薪酬委员会根据公司内部情况和相关资本市场情况制定的价格,主要在折算虚拟股票数额、确定行权价格和计算收益时使用。确定虚拟股票价格的方法主要有净资产法、市盈率法、EVA增长法,本文采用EVA增长法。

采用EVA增长法确定行权价格,首先要在准备实施虚拟股票期权计划时明确规定虚拟股票的基础价格P0,假设每年的虚拟股票价格在上年的基础上增长率为gt,则:Pt=Pt-1×(1+gt)

其中,当IEVAtI>IEVAt-1I时,;

当IEVAtI≤IEVAt-1I时,gt=0;

EVA=税后净利润-资本×加权资本成本率

(四)确定虚拟股票期权的总授予数量

确定了虚拟股票期权的激励基金和提取比例θt后,就可以计算第t年可用于激励的虚拟股票期权的数量:。

(五)确定每个激励对象应授予的虚拟股票期权数量

在确定每个激励对象应授予的虚拟股票期权数量时,就要引入前面计算出的个体人力资源价值。本文中以个体人力资源价值为依据,来进行虚拟股票期权份额的分配。具体公式为:

其中qit为对某个激励对象可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Vit为某个激励对象的个体人力资源价值,为某激励对象的人力资源贡献占目标评估群的比例,i=1,2,…,n。

(六)虚拟股票期权的行权

虚拟股票期权的行权主要包括行权价格、行权条件、行权时机和行权方式。通常来说,虚拟股票期权的行权都需要经过一个等待期,在等待期后行权都不会一次性完全行权,通常是分期分批的进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避免持有者进行短期行为,即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放弃企业的利益。虚拟股票期权的行权也有现金行权、无现金行权和无现金行权并出售三种行权方式,企业可根据流动资产的大小对行权方式进行确定。一般而言,三种行权方式都可以采用,第一、第二种行权方式还可以享受企业每年的分红权。另外,企业在进行虚拟股票期权激励时都会对行权时间进行一定的限制,虚拟股票期权持有者只有在为企业工作期间才能行权,如果激励对象在行权期间离开企业,则虚拟股票期权将被取消,或者转作对他人进行激励。

综上,文中以虚拟股票期权计划作为一个激励的研究方向,引入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为虚拟股票期权方案的设计提供了较好的量化依据。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时,运用了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判法公平公正的对人力资源群体价值和人力资源个体价值进行了有效的计量。为验证人力资源价值与虚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相结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在获取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个体价值作为虚拟股票期权持股份额的量化依据,提出并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虚拟股票期权激励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园,李志群.股票期权制度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李豫湘,史长勇.股票期权计划及在国企中的运用探讨[J].商业研究,2003(18)

3.周仁俊,喻天舒.经营者激励方式与业绩评价指标选择[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4)

4.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J].会计研究,2007(2)

5.李世聪.论人力资源贡献率及其贡献价值计量的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4,20(2)

6.朱娜.我国高科技企业虚拟股票期权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

7.徐应华.EVA在股票期权激励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1

8.袁功鑫.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计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9.朱煜明,潘泉,郭鹏.人力资源价值模糊综合会计计量方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论生产决策方法的完善 下一篇:哈耶克的货币周期理论及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