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编目工作研究

时间:2022-08-30 04:03:42

【摘要】(二)编目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及相关支持性措施 编目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提高书目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就此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做了实际调研。 从文献资料中发现,我国大部...

图书馆编目工作研究

书目数据的质量要求由其技术规范—编目规则来体现,但当技术规范运用的组织体系不完善时,规范本身就不能保证书目数据质量始终达到要求。因而必须在书目数据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加强管理和实施监督,建立相应的质量体系,提供能充分说明质量符合要求的客观依据。这样促使质量问题由技术层次提升为管理问题。

一、管理层面

(一)质量教育工作

提高质量如同一辆前进的推车,必须在质量意识的推动和牵引下,依靠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两个轮子的共同作用才能前进。

质量教育要做到经常化,而不是搞突击,赶任务,或临时抱佛脚;要经常抓,反复抓,在教育内容上要温故而知新,对编目员的态度培训要重视。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端正了,任何工作才能做好,这是一个必要前提。编目人员对质量的责任心也事关重要。只有编目人员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高度工作责任感,书目数据的质量才有保证。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是质量教育工作的核心。

(二)编目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及相关支持性措施

编目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提高书目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就此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做了实际调研。

从文献资料中发现,我国大部分图书馆都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编目工作制度,管理工作具体细致。比如海南大学图书馆自2004年7月起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任命了质量管理代表,成立了质量管理办公室,确定了质量方针与目标,同时也制定了编目部的工作手册,依据1509000管理认证体系的标准,将编目部工作具体细化,主要内容包括:①部门工作职责;②人员构成;③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④编目工作流程;⑤编目工作目标与检查;⑥编目相关文件和规范;⑦记录表单;⑧附件等共8部分。另外,各个图书馆对编目质量控制都采取了一定措施,基本上都有成文的编目工作制度,都重视编目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在质量控制过程中,都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重视读者反馈。

衡量书目数据质量好坏不再是唯一依据—符合规则、标准,而需要综合评价,特别是要将读者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依据。以上案例中重视读者反馈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现象。

二、技术层面

我国编目规则目的或目标:“两化”和“五性”,即标准化、规范化和准确性、统一性、完整性、通用性、权威性。我们在编制书目数据时,应依据的标准有以下几方面:

著录标准化。著录是对文献外部特征的描述,书目数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著录的标准化。1980年以来,我国己陆续颁布了《文献著录总则》等GB3792系列,其中有7个关于文献著录方面的国家标准。1996年,文献标准化委员会又组织起草了《中国文献著录规则》。这些标准、规则对于统一中文文献著录、处理中文文献数据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图书馆在文献著录时必须严格执行上述标准、规则,而且各馆还应在执行过程中制定出本馆的编目细则。

标引标准化。文献标引是揭示文献内容特征的一种手段。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结果将形成文献检索系统中两种重要的检索点。因此,标引质量的控制是文献数据标准化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国内采用的《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为文献主题标引的标准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在具体操作时还需要一系列的标引规则和统一的实施条例,以便标引人员共同遵守,达到一致性要求,以保证文献数据的质量。

数据格式的规范化。从计算机联合编目、联机检索的角度看,不仅要有统一的著录标准和标引工具,还必须使用规范的机读目录格式,规定记录在机读载体上的记录格式,便于通讯、交换与数据质量控制。中文文献采用文化部颁布的《中国机读目录格式》 (CNMARC)。但由于各操作单位对MARC格式字段的理解、做法不一,书目数据质量无法保证。

规范控制。规范控制或称权威控制,是文献著录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作为文献编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控制是指对录排检标目的规范、统一,其目的在于保持同一排检标目的一致性。建立目录排检标目规范的工作,在机读编目中又称为规范文档,包括主题规范文档、名称规范文档和丛编规范文档。编目员或计算机通过查检规范文档,可对具有多种形式的事物名称进行规范,选定某个名称作为标目,从而将与该名称相关的记录集中在同一规范、标准的标目下,以保证标目的一致性、规范化,提高数据的有序性。故而,规范文档的建立是数据库的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图书馆于1997年编写了《中国机读规范格式使用手册》、《中文图书主题规范著录规则》、《中文图书名称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使各图书馆在编制规范数据时有了依据。另外,北图还制作了名称规范数据库和主题规范数据库。

具体工作标准(本馆使用本):“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加工出来的。”质量标准的选择与制定,是质量控制的起点,是关键阶段。要熟悉国际、国内标准,在此前提下,立足本馆编目工作实际和现状,采用优胜基准法,确立质量目标并设计、制定工作细则,使目标具体化,便于操作。在设计、制定时,注意到标准的适合性,者利用,使读者满意。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馆规范细则的制定: ①如何处理各种来源的规范数据;②如何处理编目沿革中不同形式的名称规范;③如何为本馆局部规范文档的编制做好编目积累工作。图书馆在建立MARC记录时必须将书目内容的标准化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按照标准的MARC格式录入,采用统一的分类主题标引、统一著录格式,建立相应的规范文档。只有编目信息标准化,才能实现编目的统一,而统一编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检索。

领导重视、支持,保证文献源和书目数据源质量,有运行良好的编目系统,有业务交流与学习的条件与机会,有完备的参考书及广泛的解决问题的信息渠道,工作氛围激发工作热情。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工作中去,工作中形成知识共享、不断创新的文化,最终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国平.质量管理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赵晓洁.新时期图书馆编目T作的发展契机[J].前沿,2007(5):235-237

[3]毛贤芬.论全面质量管理下我馆中文图书编目工作的质量控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2):158-160

[4]杨下麟.信息描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李育嫦.论书目数据库的质量控制[J].晋图学刊,2003(2):46-48

上一篇:活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 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从“微公益”的兴起谈青年组织动员新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