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有效\高效教学的四个特征

时间:2022-08-30 03:16:50

中职英语有效\高效教学的四个特征

摘 要:多少年来有千百万名工作在一线的中职英语教师对中职英语有效、高效教学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探索的核心是在教学中探索认知规律、教学规律,他们探索的根本目的是由此揭示有效、高效教学思想,进行有效、高效教学的实践。而有效、高效的教学又有其规律性、发展性,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对有效、高效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中职英语;有效、高效;教学活动;特征;实践

有效、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高效教学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益而言。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有质有量即为有效,高质、高量即为高效。量对应着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高效教学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或高效率和高效果。

我们常常能得到有效率、有效果的课堂教学或高效率、高效果的课堂教学,但如若这堂课传授的是“过去时态”的知识技能,那么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就毫无用处,这能说是“有效”的吗?对于直接面向社会职业活动,面向市场的职教来说,首先应该考虑教学效益,即首先要使教学活动最终满足社会需求、满足个体需求,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然后才是掌握得好坏,掌握了多少。这是由职教的教学活动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只有达到效率、效果和效益的和谐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高效教学。

现如今,一方面新课程标准出台,教材信息量增大,素质要求更高,就业、创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兴趣低落,厌于苦读。在这种形势下,有效、高效教学理念和实践日臻凸显。

有效、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多少年来千百万教育者孜孜追求的东西。有效、高效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发展性。这里本人就有效、高效教学的四个基本特征加以阐述,以其对中职英语教学有所启迪。

一、分层设标,分科侧重,分开基本知识与能力拓展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标向的作用。它规定了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开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有效、高效教学理念下的目标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如何设立中职英语教学目标:

1.分层设标,这是效率观、效果观的体现

中职学生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情感个性各异,分层设标是必要的、可行的、现实的。这里把学生分为A、B两类。就量而言,要求B完成Task1,要求A完成Task1和Task2;就质而言,要求B部分掌握,要求A全部掌握;要求B会翻译课文,要求A不仅会翻译课文还要会背诵课文;测试卷有A、B之分,如翻译词组一项A卷要求汉译英,而B卷学生可能只要求英译汉。按惯例,教师通常以学生的平均发展水平来确定目标,似乎唯此,才最公平、才最合理。殊不知,这样的目标恰恰与公平、合理相距甚远。它只顾及中间层次的学生而忽视了优等生与后进生的需要。更有甚者,有人从未有目标意识,未考虑不同地区的生源水平差异,只是照抄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泛泛而谈。长此以往,整体教学势必大打折扣。因此,有效、高效的教学,绝不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我们应实事求是地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将其视为一种资源,一种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真正有所发展的基本依据。

2.分科侧重,这是效益观的具体体现

江苏省现行通用的中职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形式活泼,内容翔实。但学习每类题材的单元时,平均用力是不现实的,缺乏效益的。我们提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所侧重。我们要求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全部精通有关电脑的单元,甚至要求了解参考词句,这方面的题材因为他们比较熟悉,对他们有用,所以他们学得轻松,也学得有劲。

3.把要求的基本知识与能力拓展要求分开

英语教学目标要体现不唯“知识中心论”,但又要有基本知识的扎实定位。因为英语具有工具性、实践性,是意思的载体,在中职英语中,这些意思还仅处于初级阶段,载体的基本单元是词汇,基本词汇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因为离开了词汇的强化记忆,教学就会犹如空中楼阁。另外,基本要求与拓展的分设也使日常教学有抓手,可操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教学民主,和谐发展,构建民族和谐的课堂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在他(她)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教育学也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英语教学要真正实施有效、高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教师尚未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他们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专制”“严肃”有余,“民主”“开放”不足,甚至流露出鄙视学生的言行。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学生不会也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只会消极被动地听讲、记录、背诵,甚至与教师背道而驰。由此导致的教学效果会怎样,自然不难预料。

本人通过观察以及与一些同学谈心发现,有好多中职学生首先是在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之下,而不是在知识本身的召唤之下而进行学习的。所以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愿望、充满乐观和具备耐心之外,还要采取一些有助于营造宽松的氛围的措施。如:态度要和蔼亲切,平易近人,不要让学生产生畏惧感或敬而远之;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言行,不强求学生的思维与自己保持一致;有时要通过“互换角色”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活力与生机,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

当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真正的有效、高效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自主建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能力。只有“使教育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变“奉送真理”为让学生“发现真理”,教学才真正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我们从下列几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①参与制订教学目标,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要求。②参与选择教学方法,自主选定对自己有效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③参与与他人的合作,沟通互动,学会理清、表达自己,并学会聆听他人见解,学会相互接纳、欣赏。如学习了Speaking内容之后,我们常常布置小组编制对话,第二节上课表演。这种活动过程是自主复习、参阅或查阅资料、构思英语剧本、再集体表演的合作过程。④参与教学评价。有效、高效教学应确立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地位,可以自评、互评,结合师评,借此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鉴别。这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如上面③中的课后练习,表演之后可让学生评判打分,适当评价。但是自主与导航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导航”,可能会因遇到暂时的困难或自觉性不高而使进度延缓。

四、生疑激趣,研究创新,以研促学,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如果说自主学习主要是针对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而研究性学习则是针对目标的拓展和延伸的。它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一种学习方法。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能动性、互动性。在学习中,信息源、信息载体和信息加工方式都是多元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个性复杂,研究性学习显得更重要、更迫切,因为他们很难听话,不愿做被动的英语学习者。所以,一方面,我们成立了研究式学习课题组,通过讨论选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筛选,研究、成果展示、动态评价等。《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卷》《你我他如何学英语》《我是计算机操作员》等都成为我们可能选的课题。但另一方面,我们更注重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常规教学之中,因为日常的一个个小研究是“大”研究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更是良好学习行为养成的基础。一个英语小剧本、一次对话表演、一场主题演讲、一篇阅读理解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结果。而研究性学习的动因则是通过生疑激趣引起研究创新的。理学大师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们每节课的引入介绍往往以设疑开始,这就是所谓的“教有疑”,有疑才会生趣,然后是引导学生解题,达到“无疑”,再后是课后设疑或下节课的设疑引入,这样环环相扣,“有疑”与“无疑”循环往复,达到认识的不断上升。当然这种过程人人知道,但往往意识不强,或觉麻烦,觉得不如自己讲解来得直接,或疑得肤浅,不足以激趣,事倍功半,最终使教学停留在课本程度或者半途而废。

“Computers”单元学完后,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学生冷不丁地问了我一个有关电脑的表达法,我突然想起,这就是一个研究型题目。当我说出我的想法时,这位同学立即赞同,我让他来进行组织。学生先自我整理出本单元的相关术语,再结合电脑专业课内容,制作电脑英语板报,参与比赛,选出等次,并进行橱窗展示。学生探究过程的智力和心理感受,可想而知。在教“Food and drink”单元时,笔者安排餐饮服务专业的同学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由于这题材本身很有意思,再加上结合宾馆服务专业的技巧,这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实际行动。于是,讲台被搬开,课堂成了表演舞台,人人上场,人人都想演好自己的角色,气氛轻松愉快。大部分学生由于讲得好,表演成功而产生愉、满足感,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我可以讲得更好。

总之,对于现实情况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在上述四个特征的支持下,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高效课堂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数学课上的美学思考 下一篇: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