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的特点及文化差异

时间:2022-08-16 07:39:43

中式英语的特点及文化差异

摘 要:随着21世纪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越变越快。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论是民间交往或官方交流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英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式英语;文化;差异

一、中式英语的特点

英语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国际会议,跨国公司和互联网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英语的全球化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语言是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有一定的差异性。一般人们常常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从而形成了“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是以规范的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国际使用型的英语变体。中式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1)词汇使用方面,具体表现为数量大、淘汰率低、翻译方式灵活多样、表意准确,许多汉语借词常见诸英美报刊,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词汇的使用;(2)语音方面主要反映在超音段音位层面;(3)语义表达方面,由于受到汉语思维与汉语句法的局限,中式英语倾向于修饰成分前置,致使中式英语在语篇内句子简短,单句偏多。英语表达喜欢用委婉含蓄的句式陈述观点,而汉语则喜欢直截了当。中国人在英语写作和宣传资料中,汉语写作特点和篇章结构几乎难以避免,尤其是在英译的政论文章中。中式英语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并伴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和中国特色语言文化的形成而逐渐普及,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也促使了英语受汉语的影响不断加深。

二、中英文化中的语言及表达方面的差异

由于居住环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历史发展等的不同,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规范,这就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1)见面打招呼时,中国人喜欢谈生活,英美人则习惯于谈天气;(2)待客礼仪方面,中国人好客套,英美人则实在;(3)表达赞扬或馈赠方面,中国人含蓄,英美人大方;(4)自我评价方面,中国人谦虚,英美人自信;(5)在做介绍时,中国人先重后轻,英美人先轻后重。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差异说明了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三、中英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习语是某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习语形成于语言的使用过程中,经过实践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们有着固定的结构和浓厚的历史色彩。习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由于汉、英两族在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思想方法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反映在成语的形象、含义及用法上也大不相同。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只有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意思。(1)语言环境方面的差异,例如在形容一个人非常奢侈浪费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2)传统文化及习俗方面的差异,例如“狗”在汉英两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如“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等。而英美民族却把狗看成忠诚的伙伴,常用狗来比喻人。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

英语与汉语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因此在使用中比喻不同的事物,但它们的比喻义是类似的。在翻译这些习语时,应该改变其形式以保留其灵魂。把这些相互对应的成语用在英汉互译中,可以再现原文的语言效果,且能清楚地达意。在中英文化的交流中,掌握正确的问候语是良好交际的开端,也是保障交往得以继续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正确选择符合对方文化准则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文化语境,掌握文化能力,学习交际方式,两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交际成功,使得外语教学更加顺应社会变化。

四、英语教学方面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国的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西方的教育则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国内和国外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国,尤其是年轻人大多很有主见,这种独立意识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在国内,大多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依旧是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西方国家更重视兴趣培养,当然也有其弊端。通俗地说,西方现代教育主要是教人做事,而不是做人。

参考文献:

[1]吕文澎,王法吉.中国英语:英语在中国社会文化中再生[N].光明日报,2003.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江西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上一篇: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思维动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一篇:边缘学科视角下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