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之痛

时间:2022-08-30 03:00:14

“养老”之痛

养老资金缺乏,人口老龄化即将到来,数亿中国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可能会拖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腿

如果你认为美国存在养老保障危机,那就把目光投向中国吧。中国人口正迅速迈向老龄化阶段,数亿城乡居民无法享受国家社会养老保障计划带来的好处。

而现在的中国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小孩,他的适龄劳动力人口2010年将达到高峰,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戏剧般减少,中国的公共和私人部门并没有足够资本规划工人的退休福利。

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开始推行国有企业重构战略后,数百万人被迫下岗,或者提前退休,偿付养老金的责任被推给了地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如果从1997年开始的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算起,将自然延伸的义务算在内,中国的养老金债务高达1.5万亿。对于养老保险金的缴纳,改革计划明确,职工养老账户的20%由雇主分摊,8%由雇员分摊。这笔钱可以存在银行,也可以投资政府债券。在中国,男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性为50-55周岁。

但大量资金都没有到位,为了补充养老金缺口,地方省份纷纷“借钱”填补自改革前就欠下的这笔债务。

为帮助地方履行养老保障义务,中国中央政府在2000年成立了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接受了国家运作的社会福利彩票和海外国企捐赠收益投资。基金会还有财政性投资计划,帮助地方政府充实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计划只部分满足了个人账户的充实问题,总缺口仍缺300亿美元。

怎么办?

首先,政府应当在现收现付制基础上,以税收收入为来源,投资社保资金。这个办法使国家承担了应由国家承担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成本,基于中国高度发展的经济增长水平,政府也能承担得起。

其次,北京应当取消保障系统的分地区管理办法,这种模式只会将社会保障系统的管理分割支解。国家统筹的模式相对来说效率较高。考虑到地区收入的差别,国家统筹可执行性强,有利于劳动力的跨省流动。

第三,中国政府应当继续完善其他的养老金手段,弥补由于国家统筹不足带来的困难。由于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月度养老金支付额也应当适当调整。

中国企业被允许采用类似美国资方养老金投入计划的方式承担保险义务,工人可以在职业生涯选择薪水扣除额,退休后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障。由于税收政策的调整,偿付率还相当低。

在中国的城市地区,一些国有企业从政府的强制性保险计划中购买了组合式保险,以便获得适当的收益。如果中国的退休计划能得到很好执行的话,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形成,这样,健康的资本市场就能为中国的养老计划提供更多的回报。

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会每年能获得3%的回报,具有成长为监督社保政策执行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但即使有高回报,要填满社保资金的漏洞也是不可能的。由于退休人口数量庞大,特别是妇女――与男人71岁的平均寿命相比,妇女74岁,这就要求中国应当考虑将退休年龄适当推后。

总之,中国在人口老龄化前一定要实现富裕。现在,中国政府引入了很多计划去迎接挑战,但能否满足社会的养老保障需求还是个未知数。

上一篇:资源富,良民穷 下一篇:资源富,贪官刁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