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时间:2022-08-30 01:59:04

企业并购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摘要]依据知识转移的主体要素模型结合并购情境构建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以知识转移效果为因变量,从知识转移主体、转移的知识、转移情境、转移方式以及并购情境5个构面提出10个自变量影响因素以及5个控制变量,该模型成为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并购 知识转移 并购整合 知识距离

[分类号]17270

知识转移是指一方(个人或组织)从另一方(个人或组织)获取知识的过程。从其定义可看出,知识转移研究可包括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的知识转移研究,而目前的组织知识转移研究可分为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和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两个分支。2008年6月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的专刊主题是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指出知识转移的边界研究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包括个人、团队、群组之间的知识转移。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主要在战略联盟(或合资企业)以及企业并购,前者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并购知识转移研究相对较少。

并购是一种从组织外部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方式。20世纪以来,全球先后掀起了6次并购热潮,而且是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进入20世界90年代以后,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转移等因素的推动下,无论是并购交易金额,还是交易次数都屡创新高。但许多企业的并购知识转移并不成功。Gam-melgaard对许多并购案例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并购企业双方有关研发、经营管理模式以及产品品牌等方面知识转移的失败已成为许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1 企业并购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并购知识转移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战略管理学派研究并购知识转移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而组织行为学派的研究则集中于并购知识转移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等。

1.1 知识转移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

Finkelstein(2002年)研究的是企业并购的经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他发现,如果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属于相似行业,则对并购绩效有正向影响。而如果本次并购与上一次并购的企业属于不同行业,则会产生负向影响。该研究结论说明以前的并购经验知识的转移不一定对并购绩效总是有正影响,还要取决于两次并购的相似性。

1.2 并购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Cassiman(2005年)利用31个并购案,从并购企业的技术相关性与市场相关性角度研究了并购对企业研发过程的影响。发现如果并购双方在技术上是互补的,则并购后研发投入会增加,而如果双方在技术上是相互替代的,则并购后研发投入会减少。Cloodt(2006)研究了并购对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非技术类并购对并购方的并购创新绩效有负影响。技术并购中,被并购方的相对知识存量大,则降低了并购方的创新绩效,被并购方的绝对知识存量只在并购的前几年有正影响,但之后就会对并购方的创新绩效产生负影响。

1.3 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Bresman(1999年)提出促进企业并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包括5个:交流,访问和会议,知识的可表达性,并购后的时间以及企业的规模。尹向东(2006年)提出了我国钢铁企业并购知识转移效果的8个影响因素,包括了并购企业基础知识条件、被并购企业基础条件、知识转移动机、知识识别、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实施和知识情景整合。Huysman等运用学习的观点研究了科技企业并购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提出了并购过程中知识转移受到4种因素的影响,即并购之前决策、并购整合的方式选择、并购企业双方的相似程度以及社会资本共享程度。

基于目前对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且没有形成得到普遍认可的影响因素模型,故本文依据知识转移的主体要素模型,结合并购情境提出了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2 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础

2.1 知识和知识类型

企业的知识类型主要包括技术知识、市场知识和管理知识。Simonin(1999年)指出过去知识转移的实证研究主要以技术知识转移为主,研究较少的领域是市场知识。最近对管理知识的转移研究逐渐变热。转移市场知识和管理知识要比技术知识转移更困难,因为这些知识是嵌入在文化和社会中的。

根据王立新和任荣明(2004年)的研究,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专利技术知识、嵌入在设备中的知识、设计类知识以及技能诀窍知识;市场知识包括品牌、营销渠道知识和客户资源知识;管理知识包括组织设计知识、管理制度知识和业务流程知识。

2.2 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理论

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主要是基于知识转移的主体要素模型结合并购情境而提出的。尽管各个学者对知识转移要素的划分各有不同。本文对这些不同的要素模型进行了概括:认为知识转移要素应包括知识转移主体(即知识源和知识接受方),知识(转移的内容)、转移方式(转移活动或媒介),转移情境。转移情境体现了知识转移与信息传递本质的不同,这源于知识具有情境依赖性的特点。

2.3 并购过程与知识转移过程

整个并购过程分为并购前和并购后两个阶段。在并购前通常又包括并购准备和寻找合适并购目标的两个过程,并购后主要是进行并购整合以及整合完成两个阶段。Szulanski(1996年)认为知识转移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过程,认为企业的知识转移包括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和融合阶段。并购知识转移过程就是并购过程以及知识转移过程的结合如图1所示:

3 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并购知识转移而言,其知识转移主体为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但因为并购类型的不定,并购中的任何一方都可能充当知识源或知识接受方。Bresman的研究发现,并购后初期主要以并购方向被并购方的单向知识转移为主,而并购后期逐渐成为双向的、互惠的知识转移。因此并购知识转移研究中很难进行知识源与知识接受方的区分,本文主要是从知识接受方进行知识获取和学习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转移。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是从知识接受方、知识、转移情境、转移方式和并购情境5个构面出发,提出了10个影响并购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

3.1 并购主体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以前的知识转移研究中涉及的知识接受方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习意图、学习能力、接受方知识存量等。Cummings(2001年)发现知识接受方缺乏知识转移的动机会造成知识转移的困难,而如果有高度接受意愿,知识接受方通常在克服知识转移的困难中表现出极大的耐性。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意向会影响实际行为,而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最主要因素。因而影响并购知识转移的因

素中,学习意图,即知识转移意图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意图只是动机,要实现知识转移必须具备相应的学习和转移能力。对于并购方或被并购方,进行并购是否有明确的学习意图,并且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是实现知识转移的前提条件。

・学习意图。就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并购是快速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手段,基于研发和技术的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不同组织和产品中的知识。并购企业是否具有学习意图,则主要体现在并购前后是否具有明确的获取知识资产的目的。学习意图体现在两方面:并购目的和并购后的学习动力。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一般认为学习能力的范围比Cohen(1990年)提出的吸收能力范围更广,吸收能力只强调以前的经验。而学习能力则还要依赖于接收方以前的知识积累,即知识存量。因而在知识接受方学习能力的因素进行分解时,主要考虑了以前的并购经验,知识存量和企业的总体学习能力。

3.2 并购知识转移情境影响因素

Cummings提出知识转移绩效的情境模型中将关系距离作为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关系距离就是关系质量的一种反向定义。根据社会关系理论的研究,随着社会网络分析的兴起以及GranovetterL将关系理论和知识共享与转移的结合,关系质量已经成为影响组织之间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

・关系质量。关系质量既包括社会关系,也包括双方的信任。较好的关系质量指的是知识转移主体间较强、较密切的基于相互信任的关系。Szulanksi(1996年)发现如果知识源和知识接受者关系密切,知识转移就会顺利些。Granovettcr(1973年)的研究表明,强联系会导致更频繁的知识交换。信任关系促进知识转移,信任可带来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对于并购双方的关系质量,则由并购前和并购后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衡量。企业层面对双方关系质量的衡量,在并购前主要体现在双方是否有业务联系以及并购的友好程度。信任是体现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程度可以反映出两个企业的关系强度,私人关系的好坏可以反映出并购后双方关系质量的密切程度。

・知识距离。知识距离是指知识源与知识接受方在知识积累水平方面的差距。Cloodt(2006年)的研究发现:在并购中双方的知识既不能相同,也不能完全不相关,只有相似的合适的知识距离是可以促进双方的知识转移以及提高并购创新绩效。但Cummings(2001年)等研究证实如果知识差距太小,潜在的知识源与接受方之间在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几乎完全相同,就没有知识转移的必要。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企业知识的含义和分类,从技术知识距离、市场知识距离、管理知识距离三个方面来考查知识距离。技术知识距离的操作化变量包括专利数量、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专利数量是有形的、具体的知识;研发能力是无形的、累积性的知识,两者可反映出双方技术知识的差距;市场知识距离主要是品牌和市场占有率的差距;管理知识差距通过管理制度差异来衡量。

・文化距离。Bresman认为并购企业双方文化的差异是并购企业之间知识转移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文化冲击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它会降低被收购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度与忠诚感,表现为他们的士气低落、关键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流失,从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

对于文化距离变量,本文选取了三个指标:一个指标是国家文化距离;而判断国家文化距离的另一个补充指标是语言障碍;第三个指标是企业文化距离。

3.3知识明晰性

知识明晰性是与知识模糊性、知识粘性相反的概念。Szulanski研究知识粘性(stickiness),Simonin研究知识的模糊性和内隐性,他指出知识内隐性、复杂性和路径依赖性、知识的嵌入程度都导致了知识的模糊性。本文对知识明晰性的判断主要从内隐性和嵌入性两方面来衡量。

3.4 知识转移方式

知识转移方式是促进整个知识转移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支撑点。Appleyard(1996年)对美国和日本的半导体和钢铁工业作过调查,从知识的可获得性和使用方式将知识转移方式分为公共知识的转移方式和私人知识的转移方式。Almedia(1998年)从知识内隐性出发将企业知识转移方式概括为编码传播(语言、文字、图像等)和人际沟通(交流、培训、共同工作等)两类。

而本文将企业并购知识转移方式分为初级知识转移方式和高级知识转移方式。初级知识转移方式是指在并购前后采用常规的方式(包括文档交换、沟通会议、实地访问),而高级的知识转移方式是指在并购后在双方整合的基础上采用的深度知识转移方式(包括人员轮换、联合项目、文化培训,面对面交流等)。

3.5 并购情境

・被并购方核心员工保留。Chaudhuri(1999年)也提出保留(被并购企业)的核心员工是整合成功的关键。Bresman也提到并购后的知识转移应考虑被并购方的员工的保留比例。结合知识的类型,将是否保留了技术部门核心员工、市场部门核心员工以及管理部门核心员工等作为该变量的三个指标。

・并购整合程度。并购中知识转移与并购整合模式选择紧密相关。整合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转移。Huysman提到双方整合得越完全越有利于知识转移,而完全没有整合则会阻碍知识转移。但他也提到太多、太快的整合容易导致员工磨擦甚至员工流失。

在并购整合程度的指标选择中,主要从知识整合的角度来考虑。对技术知识而言,技术研发团队的整合是个可操作的变量,而市场知识主要涉及品牌和销售渠道等的整合。从企业管理知识的角度而言,主要是考虑到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业务流程的整合。

4 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前面从知识转移主体、转移情境、知识特点和转移方式分析了对企业并购知识转移有直接影响的因素,这些构成了模型的自变量。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虽然不能对知识转移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会对这些自变量与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形成影响,即为模型中的控制变量。

4.1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是遏制和调节自变量与因变量影响程度的变量,也称为中介变量。自变量往往和控制变量同时存在,对因变量共同造成影响。本文主要选取了5个控制变量。

・并购角色:是指企业在并购中是并购方还是被并购方。

・并购类型: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类。

・被并购企业的规模:企业规模的划分方式将被并购企业规模划分为:50人以下,50-200人,200人以上,即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规模。

・并购后历时:通常认为企业的年龄会影响其知识转移效果。本文将并购后历时作为控制变量。并购后历时是指企业从宣布并购开始到参加本调研前经历的时间。并购的效果一般在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本研究将并购后历时分为两个阶段:并购后历时3年以下和3年以上。

・并购边界:并购边界是指企业并购是属于国内并购还是跨国并购。

4.2 知识转移效果

知识转移效果评价最初是作为探索知识转移实现机制的一部分被研究的,直到最近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角度。知识转移的效果测度目前主要以指标方法为主。本文采用企业对知识的内化程度以及对知识获取的满意度作为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价。知识内化程度包括对转移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满意度包括对转移成本、转移速度、转移的数量、转移的质量的满意程度。

4.3 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在对企业并购知识转移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以知识转移效果为因变量,10个对转移效果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为自变量,5个为控制变量,如图2所示:

5 结语

本文在对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知识转移的主体要素以及并购过程构建了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但该模型的构建主要是基于以前的文献,其正确性仍需进一步检验。而常用的方法便是将上述变量进一步可操作化,根据进行过验证的问卷或量表设计新的问卷,通过收集问卷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这也是本文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上一篇: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现状总结与特... 下一篇: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组织柔性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