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对娱乐的二流模仿

时间:2022-08-30 01:44:34

当代艺术对娱乐的二流模仿

这个把先锋性当作时尚的艺术圈,即使搞娱乐也看不出任何创意。形式上是对娱乐的二流模仿,大家还居然对这种二流模仿乐此不疲,开心极了。这就更恐怖。

目前的当代艺术,无疑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前期的先锋艺术已经“断裂”,先锋性已丧失殆尽。其标志就是当代艺术对娱乐的二流模仿。

最先登场的是《Hi艺术》杂志,它的办刊宗旨就是重点报道三种人:有钱的人、有名的人、卖得最好的人。这本率先娱乐化的当代艺术杂志,基本上以“卖得不好的艺术就不是好艺术”为理念。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杂志沿袭了这一风格。卖得好的艺术家真的被它们称为明星,用最弱智的“F4”名称命名方力钧、张晓刚等人,大家好像都觉得这样很好玩,它们自己也很受用。《Hi艺术》干脆从《时尚》杂志高价请来摄影师,让F4摆出时装模特、电影明星的矫情姿势,灯光、构图、表情和动作,和明星照一模一样。

《Hi艺术》是不把名画家弄成姜文、刘德华、郭富城不罢休,晚一步创刊的《艺术财经》杂志则是不把F4弄成王石、潘石屹绝不罢休。《艺术财经》有两大特色:一是将F4的作品当作股票、期货来分析推介;二是模仿国外商业杂志,每年搞中国当代艺术最有权力百人榜。这个榜大部分是艺术界的有钱人和有权力的人,是家财万贯的收藏家、艺术投资人和画廊老板、市场操作人、卖得好的艺术家、政府的艺术官员。后来又冒出一本厚得不行的更八卦的《艺术跟踪》,模仿“狗仔队”风格,似乎要把F4往好莱坞明星“整”。杂志基本没有文字,专门跟拍F4,让没机会接近他们的艺术圈人士看看他们多么牛B,名流美女有钱人如云的开幕式,开着名车游玩,像毕加索那样阔绰的画室。

雅昌艺术网的年度中国艺术人物颁奖晚会更夸张,每个细节都忠实模仿央视财经频道的“年度中国经济人物”颁奖,从舞台设计、颁奖词、背景音乐到video短片介绍,都一样;颁奖者由小姐挽着手上场,受奖者上台响起一段音乐,甚至连颁奖词画外音都是一模一样的央视腔。

最近“黑社会”网站搞的“中国画廊小姐评选”,其娱乐到底的气势压过了雅昌艺术网。奇怪的是,它不模仿时装选美,而是模仿超女搞海选,整个网页被“小姐玉照”、“小姐自述”、“小姐粉丝帖”、“小姐黑幕”、“小姐拉票”、“小姐绯闻”等置顶帖挤满。“小姐照”有模仿“女文青”的,有模仿法国电影中的小资女人的,有模仿欧洲贵妇人的,有模仿日剧中清纯女生的,甚至还有模仿日本AV女的。还有一堆我看不下去的“芙蓉姐姐照”。

《南方都市报》记者一定要我评价,我随口说了一句“对娱乐的恶俗模仿”,结果弄得网上一群小孩对我口诛笔伐,他们的理由是:我们很开心,开心就好,开心无罪。这使我想起以前看港片港剧,里面的角色用语频率最高的就是“开心”。那时候我热衷先锋派,“开心”我每次听都觉得肉麻至极。现在有些顺耳了,因为周围很多人的嘴边、影视剧还有纸媒上,到处充斥着这句话。香港是一个实利主义的市民社会,大家忙于生计,崇拜老板、明星和金钱。现在大陆社会也这样了,但当代艺术圈也迅速“开心化”、娱乐化,则是出人意外的。

当代艺术圈毕竟是号称继承’85新潮和90年代前期的先锋性的,利用娱乐文化进行后现代主义反讽还可以理解,但现在当代艺术圈好像是真心诚意热衷于对娱乐的模仿,这就“恐怖”了。这反映当代艺术群体整体价值观的功利化和低俗化,即它不再是那个追求先锋性和凝重情怀的那个群体了,而是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尤为可悲的是,这个把先锋性当作时尚的艺术圈,即使搞娱乐也看不出任何创意。形式上是对娱乐的二流模仿,大家还居然对这种二流模仿乐此不疲,开心极了。这就更恐怖。

我们的民族如果变成“开心一族”,那将是一个恐怖的想象。没有一个国家的当代艺术像中国这样“娱乐化”,没有一个国家的艺术媒体像中国这么热衷对娱乐的低级模仿,还乐在其中不以为耻。我愿意将此看作我们获得新生的“最后疯狂”,在到处充斥强斥和资本操控的年代,我坚信,中国当代艺术仍然需求一种“凝重性”及对于资本和权力的精神抵抗。

上一篇:秀场 第4期 下一篇:善的理由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