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通化县地名背后的文化

时间:2022-08-30 11:55:27

感受通化县地名背后的文化

人们要追求满足,后果就来了,人类的生态主义就是合理的。你就这样折腾,我们说现在我们上月球,我们还能上火星;在地球上住不了了,咱们就搬家,搬月球上去,搬火星上去。理论上能搬,你想象咱们是种什么动物?如果宇宙是棵苹果树,各个星球就是苹果树上的苹果,地球就是一个小苹果。我们把地球嗑空了,我们就转移到另一个星球上去。太阳系这个苹果被我们嗑空了,我们再蹦到另一棵苹果树上去。如果还有一个更高级的生物在看我们,人家会把我们看成什么呢?咱们就是一群虫子,没完没了地嗑苹果。

——摘自《邴正讲演录》

走进美丽富饶的通化县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仿佛进入桃花源一般。这里的地名都很独特,快大茂、二密、英额布……这些老地名背后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快大茂:遍生曲柳树的地方

快大茂镇位于通化县中部,为通化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通化县志》记载,快大茂镇由驻地快大茂得名。快大茂地名的来历,说法有多种。一说快大茂早年称快当帽子。传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一次带兵打仗路经此地驻扎,见其山清水秀,郁郁葱葱,触景生情,临行称为“快当帽子”,后便流传作为地名。

《长白山区地名典故》中,对快大茂地名有多种记载,但经过近年多方考证,“快大茂”为满语,意为花曲柳树。满语音“扣特”为花曲柳,“茂”为树,因早年这里遍生曲柳树得名,至今此地仍有叫曲柳川的自然屯名。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语言的变化,渐渐将“快当帽子”先后音转为“快大帽子”、“快大茂子”或“快大茂”。

清末出版的《通化县志》记载为“快当帽子”,1918年出版的《通化县志》记载为“快当茂子”,1940年出版的《通化县志》记载为“快大茂子”。解放后的时期,开始称此地为“快大茂”。1980年地名普查时,已法定为“快大茂”。

“二密”源于山东腔

在通化县,还有个叫二密的地方,附近有一条二密河。这条河流过二密镇,再流下9公里就与东北方向的哈尼河相汇,共同流进浑江。二密河从前被称作额尔敏河,“额尔敏”是满语,意思是大马驹子,是当年满族人见这条河流得欢快奔腾,很像活蹦乱跳的大马驹子。那么为何额尔敏河会渐渐变成二密河呢?

《长白山区地名典故》记载,当年这一带都是封禁地区,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就下旨将兴京(今新宾)以东,伊通以南,图们江以北封禁了。不准移民,不准居住;不准垦田耕种,不准采伐森林,不准挖掘人参……

原因是清朝皇帝进关入主中原后,把长白山区视为祖基肇兴之地,生怕破了风水,于清朝基业不利。到了咸丰年间,游民和逃犯已有很多游荡在里面了,清朝也禁不住,此后就渐渐弛禁了。但明令开禁,还是光绪四年的事儿,已是在头道江设通化县第二年的事了。

所以,在那之前很早,二密这地方就已经有人定居了。最早移民到这里的百姓绝大多数是从山东逃荒来的饥民,他们大都是文盲,能说不能写,说起话来又是一口山东腔,“额尔敏”被说成“二密”,时间久了,就没人再去追本溯源正音正字了。

“额尔敏”在民国时期出版的《通化县志》里被写成“哈尔民”。在《奉天郡邑志》里被写成“哈尔敏”。查看历史文献,今天的二密河一带,在明朝万历年间驻有一个叫额尔敏的女真人部落,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明朝官兵打仗时,还征集过该部女真人出征,显然这个额尔敏女真人部落与这条额尔敏河有关。

如今的通化县二密镇距县城14公里,距通化市16公里,国道集锡线、县道恒孤线纵贯全境,梅集铁路在境内设有两个车站,是通化市的北出口和通往长春的必经之地。二密镇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和探明的矿藏有铁、铜、硅、页岩土等,拥有通化东宝、巨仁堂药业、木材加工厂、化肥厂等多家企业。先后被评为省综合改革与经济发展试点镇、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通化市级经济甲级强镇、省级十强镇,连续5年被通化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乡镇。

上一篇:拍张黑白照片吧 下一篇:颁奖晚会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