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左权县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08-30 11:16:00

浅析左权县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保障法规在我县的贯彻实施,我县劳动关系总体协调稳定。但仍有一些企业存在违法用工、侵害职工权益行为。文章通过对左权县劳动关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以求进一步维护、构建我县和谐稳定的劳动用工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保障职工权益,助推我县劳动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左权县;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工业企业以资源型为主,煤炭、矿山企业为我县的主要产业。随着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我县贯彻执行,我县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好地维护,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仍有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用工行为不规范,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障等权益不时受到侵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保障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实现引导企业和职工走双赢的道路,为我县劳资双方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提供保障,推进我县劳动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一、左权县劳动关系基本情况

(一)劳动用工备案户数及用工规模

近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县各项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增多,特别是我县煤炭企业整合,国有大集团进驻后,煤炭企业地上地下基建项目的开展,大量外来建设单位进驻我县,外来人员进入我县就业,造成我县劳动用工备案户数持续增加,劳动用工人数大量增加。2013年我县用工备案户数和用工人数达到最大,由2011年321户15141人增加到519户26959人。但随着大量城市建设工程、煤炭企业基建的完工,加之我县劳动监察力度不断加强,我县用工备案户数、劳动用工人数逐渐趋于稳定。截止2015年年底,左权县已有1000户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用工备案,签订劳动合同19542人,其中农民工12897人,约占签订劳动合同人数的66%。

(二)劳动合同签订率

近年我县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上升,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做到劳动合同签订率100%,但在建筑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仍有待提高。

(三)劳资纠纷总量及特点

1. 劳资纠纷总量仍呈上升趋势

随着劳动保障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用工主体的多元化,维权受理渠道的畅通,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诉人数呈上升趋势。2011年接待投诉案件58起2127人,追讨工资1091万元;2014年投诉案件数达到最大168起,涉及人数2537人,追讨工资2192万元;2015年解决投诉案件98起,涉及人数达4118人,追讨工资达到3683万元。其中煤矿施工队伍、高速施工是投诉的重点,占投诉总量的60%。

2. 劳资纠纷表现出多样化

首先,投诉举报案件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履行劳动合同、支付报酬等,新类型纠纷如要求补办社会保险、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要求支付赔偿金、提高工资待遇、同工同酬等新内容大量涌现。

其次,诉求金额跨度加大,从几十元至数十万元不等,少数个案诉求款项达上百万元,用人单位违法用工与劳动者无序维权现象并存。

最后,劳动者维权的途径呈现多样化。以往劳动者通过电话、现场举报方式进行投诉。现在他们还通过诉讼、上访、、往各级领导信箱写邮件、拨打12345晋中市政府便民服务热线等途径进行维权。

二、我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就业形势不乐观等问题,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劳动者分层化严重。目前我县市场上以高技能专业化人才为主的高端劳动力供不应求,基本居于优势竞争地位,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相对和谐。但以低技能、过大年龄、体力劳动者为主体的低端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就业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不足。他们已构成劳动关系中的主要弱势群体,该群体数量大、权益受侵害的概率高。根据我县劳动监察统计数字反映,上述弱势群体维权数量占我县近年案件数的98%以上。

2. 临时到我县的外地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外地企业往往是以承包方式招揽工程,有的是层层转包。在用工上,仍存在不与劳动者签合同、工资约定不明确、工资支付不及时、不缴纳社会保险等现象。

3. 部分农民工存在无序无理维权。部分农民工在维权中不能依法维权,采取以静坐、围堵政府及蛮横等方式无序讨要工资,以及恶意讨薪现象存在,给各方造成一定影响。

4. 部分建设领域用工单位管理混乱,存在“以包代管”、“层层转包”现象。许多重点工程开工后,工程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不能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到人社部门办理备案手续,部分工地所属农民工的花名册、考勤表、工资支付登记台账等基本情况不健全;部分工程存在层层转包现象,不能按工程的进度直接交付农民工工资,给劳动用工双方关系维系及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三、构建我县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面对我h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我县和谐劳动关系进程中,我们通过采取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完善长效机制等措施,积极化解劳资矛盾,提升企业依法用工意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我县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依法用工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左权电视台、我县人社局网站等新闻媒介和有效时机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二是积极参与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大型法制宣传活动,散发各类宣传资料,现场为老百姓解答维权知识,增强劳动者维权能力;三是深入企业、工地等劳动密集场所,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宣传《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四是举办企业负责人依法用工培训班,告知用人单位负责人如何依法用工、违法用工的法律后果,提升用人单位依法用工的自觉性;五是举办农民工维权培训班,让农民工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增强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正确使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发挥“两网化”监管作用,维护和谐用工环境

一是按照“两网化”要求,将全县区域分为五个网格,实现区域内的全覆盖,做到无缝隙监管;二是在网格化分区域的基础上,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职责、程序和时限,提高工作责任心,激发内部动力;三是实行动态监管,将工资支付、保险缴纳、人员流动等指标作为动态监控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发生问题较多的用人单位重点监控;四是对辖区内的用人单位进行用工排查,实现与省、市劳动保障监察系统联网,对屡次违法用工单位由省厅进行上网通报。

(三)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用工行为

一是继续向劳动用工监管薄弱的小微企业扩展,加强对商贸流通、餐饮、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服务行业监督管理;二是开展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书面指导,告知其违反哪条劳动法规、如何改正,积极督促其依法用工,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开展举报投诉专查,及时解决拖欠工资、不签劳动合同等突出问题;四是实行承诺制度,对各类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由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对遵守劳动用工法律法规做出书面承诺,规范其合法用工。

(四)建立长效机制,高效化解劳资纠纷

一是完善拖欠工资预警监控机制、政府应急周转金制度、劳动保障重大案件部门联合惩处制度、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犯罪移送机制等制度,从根本上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发生;二是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信息通畅、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的应急处置机制,保证发生后能有效控制和解决;三是针对近年我县临r性建设单位多的情况,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登记卡,加强对建设领域的劳动用工监管,督促用人单位追踪工资支付记录,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四是落实维权公示牌制度,要求各用人单位在醒目位置悬挂维权公示牌,以利于发生问题时农民工可以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帮助解决;五是扩大缴纳工资保证金行业。在只人社部门征收建筑领域施工单位基础上,扩大到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各主管部门对所属行业的建设项目进行征收,保证劳动者的工资按时支付;六是制作《举报投诉补正材料告知书》,一次性告知农民工投诉时所需材料,大幅度减少农民工维权成本;七是实行案件区域分组专人接待,专人处理,快速高效解决上访案件,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乡镇劳动保障所)

上一篇:基于水文水动力学耦合的洪水预报模型研究及应... 下一篇:快速闸门断流的轴流泵起动过程三维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