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品课实现开放式教学的四个措施

时间:2022-08-30 10:55:43

浅谈小学思品课实现开放式教学的四个措施

小学思品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堂教学,都得到了空前的开放。思品课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以及固有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间里自由地学习、感悟,促进良好品德的自然形成。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谈一些这方面的四个措施,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融入生活,充实教材资源

思品教材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选择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片、生活照片、儿歌、游戏等多元性裁体,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然而,思品学科面对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课本再优秀,也不能穷尽整个生活,只有开放教材,到生活中去寻找丰富的题材来充实教材,拓展教材,才能真正诠释课例中所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师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与儿童生活牵手,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思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如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考虑到只凭课堂上的教学,学生只会从理性上有所认识,但一定没有真情实感。于是课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真实的感受、深切的体会,充实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做饭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有的说,妈妈天天做这些事情,真不容易啊。瞧,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自然形成了。

二、新近自然,感受真切体验

思品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自我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形成,都需要儿童自己直接地去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切实地去和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真实感受和情绪体验。这一要求不是仅仅依靠教室内单方面传授或形式上的手脑活动就能获得的。很多时候,它都要求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走出课堂,为自己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很显然,大自然无疑是最好的学习天地。开放性的思品课可以在任何适宜的地方进行。如阅览室、操场、花园甚至是郊外、田野……

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要求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丽。而秋天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呆在家中就能观察体验到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到秋天的变化,都能参与到探秘秋天的活动中去,我们把组织学生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田野、市场、商店、园林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他们在秋风中奔跑,和落叶低语,在草地上寻觅小生灵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开放天地中,秋天毫无保留地向孩子们敝开了胸怀,绽放了它的美丽,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们诉说了自己的秘密。在与秋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对自然的热爱不断地积累、延伸。这种超越了空间的形式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收获的快乐中,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

三、沟通内外,延伸活动时间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然而,由于受课堂四十分钟的限制,许多活动只能匆匆结束,草草收场,流于形式。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思品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所以,我们要灵活地延伸活动时间,开放课堂,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给足时间。

如在对《春天来了》进行主题探究时,我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或者动手画一画,或者鼓励学生动手拍一拍。同时,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我还应该及时地去督促、检查、反馈。如在上《看我多精神》这一主题时,除了课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以外,课外还要多监督,检查,多做评价,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更实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创新模式,激活学习兴趣

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即是自由,“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因此,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体验领悟式。所谓体验领悟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这种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比如讲尊重残疾人,不如让学生坐上轮椅驱车爬坡;讲拾金不昧,不妨让学生换位体验,体验失主的心情,这样更能增进对残疾人、失主的理解和同情。

2、解决问题式。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作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怎样解题表)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你就可以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我们认为,波利亚的 “怎样解题表”提供了“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依据。

3、实况再现式。思品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评价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