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2-08-30 10:22:10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应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以下谈谈我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乐学情境,培养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高识字效率。

1、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如何使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字形教学就成为难点。引导学生在识字中逐渐了解、体会和总结汉字本身的规律,对于解决字形的难点是十分有利的。把象形字形象化,把形声字故事化,就会便于学生的识记。这样按汉字构字规律去教,并将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规律,就可以用类比方法,触类旁通。不但活跃了学生思维,也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识字效率可以极大地提高。

2、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识字。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比如: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1)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2)先轮廓后内涵。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3)先上部后下部。(4)先左后右。(5)先熟悉后生疏。另外,学生对汉字由感知-理解-运用,学生思维发展是由具体到抽象。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教学时就要由具体到概括,即由图到字,由事、物到字。如学习《口耳目》一课,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

3.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识字。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学"是我们倡导的理念。识字教学更要依靠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形式:

(1)游戏识字。这是识字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它符合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游戏不仅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形式有:①摘苹果。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在巩固复习环节我将"数不清"、"雨点"、"云彩"、"飘落"、"天空"这几个认读字组成的词语画在苹果图形里,让学生边读边摘,并要求学生加上几个字把这些苹果调整顺序组成一句话。学生经过思考,组成了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从而自然导入了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了解了字词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②拼字。这一游戏是将汉字分拆成部首和部件,让学生通过拼字来巩固字形。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的"热""伞""到""冷"四个字时,我先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部首"灬"、"人""刂"、"冫",再出示部件,让学生拼字。拼字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再找出一组反义词。学生在拼字游戏中不仅认识了新部首,巩固了字形,又加深了对反义词的认识。

(2)借助实物识字。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孩子熟知的物品和识字相结合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课前我同孩子们一起准备文中提到的实物,课中以找朋友的形式,一人举着带有拼音的"面包"的词语卡片找朋友,另一人举着面包的实物相回应。孩子们在熟悉实物的同时巩固了拼音,认识了生字,了解了字义,将汉字的音、形、义统一了起来。与此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从"食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三个方面又加深了对词义的了解,积累了词语。

(3)查字典识字。《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要求中提出: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使用字典的习惯与能力也可以作为学生独立学习的一个标志,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字典,告诉学生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每人的书箱里都备有字典,有不认识的字随时查。在查字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拼音与部首,又动脑动手,多种器官一齐调用,记忆会更深刻。

三、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方面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课文中的几个字,而应拓宽识字的空间,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1.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生活中孩子们随处随时可以识字,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他们常常见面的。大多数孩子都认识"肯德基"、"麦当劳"、"好利来",也能在超市购物时叫出喜欢食品的名称。这说明生活中不断再现的字形可以形成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因此,我引导学生认识所住的街巷楼宇的名字;在和父母外出时认认汽车站牌、饭店招牌、霓红灯牌;在旅游途中认识各处名胜古迹,石碑上的字等。这样做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并在不经意间扩大了孩子的识字量。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自主、自由地把识字与生活相联系,这样即达到了学以致用,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2.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周-7周左右,便基本上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如能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字的意义。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我开始培养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识字。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学生们第一次到图书馆的情景。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图书,孩子们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奔向自己喜爱的图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或许他们并没有看懂图书的内容,或许他们只是被丰富多彩的画面所吸引,或许他们感到这样的读书方式新鲜有趣,不管怎样,他们爱上了读书。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植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

上一篇:论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下一篇:自信的大学――对张楚廷先生的大学理想之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