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职课程改革

时间:2022-08-30 10:15:54

浅谈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职课程改革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又会反过来促进中职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策略;然后论述了关于开展行动研究,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最后提出中职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快文化课改革的观点。

【关键词】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职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较差,对学习也没太多的兴趣,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是被排斥、被孤立、被边缘化的对象,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当今,职业学校的教材还存在着内容过于陈旧、与工作岗位、生产技术脱节、学生学了用不上的情况。这样,是不可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也就不可能有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学得会,就要有适合学生学习基础、难易适当的文化课、专业课教材。中等职业学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又会反过来促进中职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策略

校园文化是由师生长期共同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文化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一)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是教师为人师表。教师要做学习的楷模,要用自己的语言、行为、待人处事以及穿着打扮等细节方面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建立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相互启迪智慧,共同成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要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更要注重学生的特长,从学生的优势、强项着手,注重挖掘他们的优势潜能,注重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有机会得到发挥。使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从而得到宝贵的自信心,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这不仅能让学生有一展所长的成就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追求的目标。博采众长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多种多样的职校专业带来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各有所长的学生让校园文化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开展行动研究,加大专业课程改革力度

职业学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学得会、学得进、用得上很有关系。让学生学得会,就要有适合学生学习基础、难易适当的教材――文化课、专业课。让学生学得进,就要改革过难的教材,就要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让学生学了用得上,就要使我们的教材紧跟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步伐,与岗位零距离。因此,现实要求中职学校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加快专业课课程改革,以此把学校建成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园。

(一)实现专业课课时上的突破

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教学的开展,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亟需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不应再是刻板的45分钟一节课,不再是理论教学为一个时间段,实训课程又是另一个时间段,而应代之以灵活、可变的授课时间段,使师生在教学时间、教学场所安排上有更大的自由度,从而赋予教学以新的活力。

(二)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师的师资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三)建设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

要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做到教学和企业生产之间的零距离,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不仅需要有能够用于讲练结合的一体化教室和专门用于专业技能培训的技能训练室,还要有提高专业技能的生产车间。教学实训场地布局根据专业特点采用整合式、一体化或综合型模式设计,以满足不同专业、课程对实训环境的不同要求。

三、中职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快文化课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职业中学的文化课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加大文化课课程改革的步伐,让学生觉得能够学习好文化课。如新出版的英语教材中的基础模块就非常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由于内容的浅显化、广泛化和生活化,学生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就能够与老师展开话题,进行情景对话,对贴近生活的课文也能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职业学校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以及学习者不同兴趣、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力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针对不同专业的选修课程和校本教材,比如烹饪英语、旅游管理英语、餐饮英语等开发和应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有用。

第三,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觉得学习有趣。教师应经常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学校文化要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

中职教育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中职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时代特征的现实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怎样适应中职就业的要求,传统封闭型的学校文化向开放型的学校文化推进,就要积极到企业调查,明确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关系。积极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加强学校教室环境建设,使之成为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学习场所。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通过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纪律、规范、流程,展示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来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上一篇:朗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下一篇: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