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价格上涨为何这么快

时间:2022-08-30 08:49:36

“清明时节雨纷纷,丧葬之人欲断魂。”又到清明,网络上流传的这段“顺口溜”,是人们对殡葬业暴利积怨的一种写照,殡葬价格上涨过快及背后存在的行业垄断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记者日前就此问题在北京、甘肃、四川、广东等地进行了追踪调查。

部分墓地贵于房价,未亡人感叹“死不起”

四川省成都市市民张先生的父亲不久前因病去世,想葬在龙泉驿区的长松寺公墓。可一打听价格,张先生大吃一惊:清明节推出的特价墓地都要3000元,最贵的要10多万元!“墓地价格比当地房价还贵!”

近年来,各地殡葬价格“水涨船高”。和张先生一样,一些百姓发出了“死不起”的心酸感慨。

4月1日,记者来到北京市福田公墓。价目表显示,公墓价格在7万元左右,最便宜的也要5.5万元,面积0.5平方米。最贵的11万元,面积1平方米。价目表最后几页还附有豪华墓穴的介绍,但价格面议,工作人员称该业务已停办。

“最便宜就是5万多元的那种,但墓碑的材质和位置都不太好。现在还剩下几个,要的话就得快,过两天可能就没了。”工作人员反复叮嘱记者。据了解,5.5万元的价格只包括墓碑、墓地20年的租赁费、管理费,刻字、绿化、花瓶等费用还需另外交纳,最终下葬总共需要6万元左右。

一名前来扫墓的北京市民告诉记者:“她父亲几年前过世,当时墓地才8000元,现在涨了很多倍。”

记者又来到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那里目前仅能办理老墓改造业务,新墓都已售完。“下次‘开盘’可能在五六月,但至少要七八万元!”一名业务员说。

公墓价格年年上涨,增加了百姓负担。在甘肃兰州,因为墓穴价格上涨过快等原因,一些市民违规修建土坟。

记者调查还发现,与墓穴价格上涨相似,殡葬用品价格也在攀升。在深圳市殡仪馆,绝大多数骨灰盒价位都在1000元以上,高的超过了4000元。在成都酱园公所街,一家殡葬用品商店主人指着两个黑檀木骨灰盒说:“我们只卖2000元,同样的骨灰盒在殡仪馆里要卖到6000元。”

行业垄断、暴利行为成为众矢之的

成都市民王先生最近刚为岳母办完丧事。谈起殡葬费用,王先生一肚子的苦水。“前几年,家里有个亲戚去世,才花了不到1万元。这次我办得简单,还花了近4万元,仅买墓地就用了两万多元。”

一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近几年,一些地方出现了墓产商‘捂盘’及炒墓现象,殡葬价格上涨是显而易见的。”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说,墓地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三个因素,一是面积,二是风水,三是装饰。土地面积可以测算,但风水却无法用价格来度量。“墓穴是亲属表达追思的地方,价格高一些,也只能接受。”

“几十元成本的骨灰盒能卖到几百元,有的甚至数千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认为,这与殡葬行业主要由政府部门经营和管理有关,其垄断属性决定了他们拥有定价权。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3754个,其中殡仪馆1692个,民办机构不足两成;而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个,殡葬管理单位853个。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表示,殡葬行业确实存在某些垄断现象及暴利行为。虽有民营资本进入殡葬行业,但这个行业管办不分的格局仍未彻底打破。由于行业竞争不足,难免会带来服务和价格方面的问题。

刘润华表示,一些人认为殡葬行业价格虚高,是因为只看到殡仪服务盈利的部分,没有看到基本殡葬服务亏损的部分。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基本殡葬服务中,平均每具遗体处理费用为2738元,其中包括柴油、水电费等,实际收费400元,政府要亏2300多元。深圳一年大概有1.2万具遗体,一年亏损2800万元。怎么弥补亏损?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殡仪服务收费。

减少殡葬支出,亟待公益回归

民政部近日下文,要求各地以减轻群众负担为出发点,逐步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

有关专家认为,要减少殡葬支出,需要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通过完善立法,打破行业垄断,提倡绿色殡葬,促进行业回归公益。

刘润华说,消除殡葬暴利,打破行业垄断,必须做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大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行业竞争,推进行业多元化发展。“最好是民政部门只提供基本殡葬服务,并对殡仪服务进行监督和管理,却并不参与殡仪服务。”

“正在修订中的《殡葬管理条例》值得期待。”周伟认为,只有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在殡葬行业中的职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惩罚,才能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杜绝暴利行为。

针对“炒墓”“捂墓”等现象,甘肃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智俊建议,引入社会监督,促进殡葬行业信息公开透明。公墓经营者拿地审批手续、价格等关键信息以及公墓的买卖状况都应及时分开,以压缩经营单位的报价“水分”。

刘润华说:“殡葬既是服务,也是消费。行业回归公益,一方面经济条件好的群众的需求要满足。另一方面,对困难群众要提供免费的殡葬服务,解决他们的亲人殡葬难问题。”

减少殡葬支出,还应当提倡“厚养薄葬”的理念。胡光伟说:“现在有些人平时不孝顺,等到父母过世了,为了充门面、装孝道而铺张浪费。这种行为应该受到批评、遏制。”

据了解,深圳已成立由专家、网民等组成的殡葬用品招标采购小组,对丧葬用品按进货价加30%进行定价销售;成都今年为困难群众提供400多个免费的树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态墓葬”。(据新华社)

链接

清明节具有感恩元素

4月5日,是传统的清明节。在这天,人们要用祭扫等方式,缅怀故人。对此,民俗专家表示,清明节不仅仅有慎终追远之义,它还有着感恩的寓意。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说,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要祭祖、扫墓,向故人行礼拜祭、上供敬香,这不仅仅表达了对先辈的怀念与敬仰,更表达了对先辈的感恩之情。曹保明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明节甚至可以看作是中国的“感恩节”。

他说:“感恩节,虽然是西方的节日,但对每个民族来说,感恩都是一种善良的品质。而清明节正有着许多感恩的要素,在这一天人们祭奠故人,不仅是表达追思,更多的是表达对先辈的感激。”

我国有20多个民族都过清明节,其中不少民族的清明节习俗,就有着感恩的元素。例如,朝鲜族在清明节的祭祖活动中,会在墓地席地而坐,和祖先共享美食,用这种“团聚”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

曹保明认为,如今的清明节,虽然习俗有了些改变,但其内涵并没有变,它仍是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传统美德的最好体现。

上一篇:一样的清明 别样的祭扫 下一篇:“农民工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