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低碳住宅的可持续建设

时间:2022-08-30 08:41:02

浅析我国低碳住宅的可持续建设

摘 要: 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低碳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住宅走低碳之路是大势所趋,也唯有向低碳经济转型,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也将成为我国房地产业新的增长点、新引擎和制高点。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下我国住宅的可持续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低碳经济下我国住宅可持续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低碳经济指导下的我国住宅的开发和建设。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住宅 可持续发展

1.引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它对于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深度涉及了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各个方面。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统计数据显示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此外,我国当前的大量建筑,还存在着因结构不合理、材料使用失当而引发的高耗能、高排放问题。所以作为能耗大户之一的房地产业,也更应该加入低碳经济的讨论和尝试中来。

低碳经济既是后危机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更是经济发展背景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需。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住宅业作为一个相关性极高的产业,产业带动性效果明显,怎样在当今低碳经济的氛围下保持住宅的可持续建设应该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2.我国建设低碳住宅的必要性分析

2.1打造低碳住宅是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关键因素。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发展。随着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以及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兴起,低碳建筑这个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念及其实践活动逐步推广到了世界各国,而打造低碳建筑是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关键。低碳建筑就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不断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行业是消耗资源、能源,以及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大户,因此,应尽快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

2.2发展低碳住宅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

健康和生态是新世纪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在当今社会的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有瓦遮头”了,人们对住宅的生态性和健康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住宅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有害气体、CO、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居住环境的破坏。在世界范围内低碳建筑已经成为通行的理念。各国都在研究无污染、无毒害的建筑材料,在探索生态建筑学的理论。低碳住宅开发和推广不仅是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需要,而且是满足未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3促进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关系人民“安居乐业”的住宅就更应当以不破坏环境与资源,节能减排为前提来发展。因此为了促进住宅的可持续性建设,在当今的住宅开发中我们要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绿色低碳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地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这是中国住宅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3.影响我国低碳住宅可持续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3.1能源结构和利用的不合理。

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储量达到94%,占有绝对优势,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占5.4%和0.6%。这种“煤富、油贫、气少”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目前是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将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由于煤炭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另外我国的能源利用率非常低,目前,中国每美元GDP的能耗是日本的11.5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

3.2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不成熟。

首先,在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仍然是粗放型行业,规划设计观念还比较传统,追求奢侈、豪华的设计,设计观念仍然停留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层次,很多住宅在寿命期内就因为设计的适应性不够而被拆除。低碳建筑的设计目前只是概念化的东西,土地利用时碳排放量非常高。另外现在仅有部分低碳技术已经成熟,但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很多低碳技术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还很不成熟。其次,能源效率收益不仅仅基于设备的前期成本,而是基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最后,能源效率收益只有在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取得,因此国家和重负应积极促使公众和其他能源消费者的购买和投资低碳产品、技术。

3.3低碳观念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

在国家尚未出台一系列的法规之前,人们对“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生活”等名词的理解会产生分歧。我国低碳经济的衡量、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尚未成熟,消费者无法对低碳建筑和低碳住宅有深刻的认识,“低碳住宅”的可信度有待商榷;尤其是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消费者对“低碳住宅”的购买将更加谨慎。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客户端并没有真正从一个社会角度和国家角度认识“低碳”,消费者关注的主要是房价和舒适度等。目前我国政府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和政策扶持。在缺乏标准的情况下“低碳”就只能成为一种理念。

3.4低碳金融的不健全。

受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所限,再加上欠缺相应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制度,向低碳转型的相关房地产企业往往会导致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虽有社会效益,但缺乏现实即期的经济效益,这直接导致融资机构信贷风险的上升。在现有金融监管与运行体系下,金融机构无力分担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银行对于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强调,以及证券市场要求企业利润实现的双重压力,使得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项目面临较为严苛的融资环境。

4.打造我国低碳住宅可持续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发展洁净环保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首先,控制煤炭消费量,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加快洁净煤技术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其次,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推广使用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以促进能源产品换代升级;通过投资新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以降低排放。再次,积极大力发展清洁优质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最后,充分开发和利用较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从而使能源消费结构有一个大的改变。

4.2采取节能的理性设计,加快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

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要根据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气候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来确定各地的绿色建筑标准,不盲目复制和理想化采用,让节能方案更为切合实际。建筑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积极推广应用这些新技术。当然,节能建筑也不必要一味贪图新技术,特别是一些不成熟的新技术,要多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工艺和本地材料,这些都是现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4.3加强低碳观念宣传引导,建立相应法规制度。

努力营造打造低碳建筑的浓厚氛围,整个社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另外低碳住宅的推进尚需一系列制度支持,要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加快建立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全面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同时要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指导各地加强建筑节能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经济激励政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4.4完善各种税收制度,进行有效的经济刺激。

就国内目前的低碳建筑的发展而言,建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另外不断完善各种财政税收政策也已刻不容缓。对符合低碳住宅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应该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比如对投资者实行一定的营业税优惠,而对购买者实行一定的契税优惠。对于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如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限额的标准,配套实施超定额使用能源加价的有关政策;在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过程中,可实行企业、个人、政府三方分摊制度。

5.结语

一切迹象显示,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住宅走低碳之路是大势所趋,也唯有向低碳经济转型,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也将成为我国房地产业新的增长点、新引擎和制高点。

参考文献:

[1]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家,2009,(2).

[2]张弘.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3]顾朝林,谭纵波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城市规划学刊,2009,(3).

[4]邢燕.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2010,(6).

[5]王.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0,(19).

上一篇:构造法在高考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下一篇:为农民工搭建再就业平台,让农民工尽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