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考

时间:2022-08-30 07:58:16

中学阶段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考

【摘 要】翻转课堂近年来发展迅速,它在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环境方面都与传统课堂有很大不同。翻转课堂较为综合地运用了掌握学习、建构主义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等理论,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并对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中学;翻转课堂;教学;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15-02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

翻转课堂最早应用于美国科罗拉州的林地公园高中。该校的化学教师亚伦・萨姆斯和乔纳森・伯尔曼为了使因故缺席的学生能够赶上学习的进度,运用软件录制讲课过程,并将该视频上传到网络,来为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教师还让学生课前在家自学课程,在课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他们随后在林地公园高中创办开放日,来帮助更多教师理解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掌握翻转课堂的制作方法。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可汗学院”、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可见运动、耶鲁公开课等的发展也为翻转课堂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翻转课堂的发展。

二、翻转课堂内容和特征

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前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材料,自主学习课程,在课堂上通过师生或者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一起完成作业答疑、互动交流和协作探索等活动。[1]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征:

1. 教学流程的改变。传统课堂强调“先教后练”: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传授知识、布置作业,然后由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和完成作业。翻转课堂提倡“先学后练”:学生在上课前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程内容。课堂中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用于师生互动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进行小组协作探究等。

2. 教学内容的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板书等手段传授知识,翻转课堂中通过短小的教学视频来展示教学内容。精炼的视频内容避免了学生由于学习时间过长而产生疲劳、注意力下降甚至走神等情况。更重要的是视频能够实现暂停、回放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消化,不必担心知识的遗漏,进而更加有效地记录笔记。

3. 教学时间和环境的改变。翻转课堂中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大部分学习通过学生在家自主完成。对于学生而言,环境的改变使得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不必担心知识理解的速度赶不上教师讲授的速度,落后于周围的同伴。对教师来说,课堂传授教学时间缩短,能够留给学生大量小组活动和探究学习的时间。

三、基于学习理论对翻转课堂的分析

1. 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也是掌握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掌握而学”,“为掌握而教”。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予适当的教学和足够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

翻转课堂给予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源是教学视频,视频不仅针对特定主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暂停、回放。在家自主观看、学习视频,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看过一遍视频后基本掌握学习内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对视频的暂停给予自己思考、消化内容的时间,通过视频的反复回放,来进一步学习,同样也能够掌握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不会造成学习好坏的差异,而只是决定他将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掌握内容。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布鲁纳。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来促进学生学习。[2]

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成为指导者和促进者。一方面,学生在上课前完成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教师提问,也可以与学习的同伴进行讨论,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另一方面,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和灌输者,变为了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分成小组,相互讨论,共同协作,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了交流协商、知识协作和知识建构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运用知识,积极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对知识的意义主动建构,使得所学的知识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是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以及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并且注重学习氛围对学习的影响。[3]

翻转课堂重视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处于无压力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放慢学习的速度,重复学习,而不必担心周围学生嘲笑自己。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自主探索如何学习,使学生的潜力得到释放,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教学生怎么样学,而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让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提出,教师充当了指导者而非单项传输者,更非操纵者,这样能够消除学生对于教师的紧张感,更有利于创造无压力的学习环境。

四、翻转课堂的意义

1. 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翻转课堂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意义的自由观认为知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教师创设真实情景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分析、讨论问题提高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能够培养他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来设计教学。

2. 创造更为人性化的学习方式。翻转课堂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虽然教师深知每个同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但是传统课堂统一的教学进度无法真正做到分层教学。翻转课堂中主要的知识讲解都集中在了教学视频,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安排学习时间。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后,进一步利用丰富的资源来补充自己。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视频的暂停和回放给予了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促进知识理解,提高了学习的信心。

3. 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手段和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学校的围墙,使学习不仅仅局限与校园。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机会变得无时无处不在,学校教育仅仅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对学习者而言,掌握学习技术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单纯被动接受知识并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只有掌握了学习技术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翻转课堂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学习技术,是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掌握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习者随时随地提升自己,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

[2]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05):10-16.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04-207.

上一篇:初中生自尊与学业压力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用教育成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