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探索生活中有趣的数

时间:2022-08-30 07:26:47

和孩子一起探索生活中有趣的数

摘要: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教育的内容贯穿融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随机教学,获取经验。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教育 探索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反映的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中,而且超出物质之外,在人脑中建立的一种联系。它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所以幼儿学习时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数教学的思路也在不断的清晰,那就是走进生活去探索生活中有趣的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幼儿和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一、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学操作材料,在活动区设立数学角。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投放一些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有意义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自己来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也可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如瓶盖、糖纸等,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去摆弄的欲望。还应注意墙面材料的利用价值,幼儿通过观察、摆弄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感官来感知与发现事物之间的数的关系。在投放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反思所投放的材料是否是有意义的、是否促进了幼儿的学习,做到真正体现激发幼儿探索的要求。另外,数学角的材料可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目标与幼儿的数学经验定期更换,同时同一类型的材料应该多种多样,体现出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这样能让不同程度的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都能获得发展。精神环境强调情景创设与幼儿的语言交流。情景创设是强调幼儿在数经验和数学教育目标基础上创设各种问题情景,为幼儿提供丰富获得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主动活动的热情。

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纲要》指出:“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寓数学教育活动于游戏之中,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树叶娃娃找家”这一教育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捡到一片自己喜欢颜色的树叶以后,随音乐做游戏。游戏停止,树叶娃娃都回到树妈妈的身旁,红树叶找红树妈妈,黄树叶找黄树妈妈,绿树叶找绿树妈妈…….这样一来,幼儿情绪高涨,全身心投入,也都能按要求自主地做好分类活动,在多次的交换树叶中,幼儿都能在自由的游戏中按颜色进行分类,教师也实现了在游戏情景中教育价值的引导。寓教于乐,真正体现了教师和孩子是“玩”“数学”而非”“教”数学,幼儿的学习活动始终是一种愉快而又充满乐趣的活动。

三、数学教育应该融入幼儿的生活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发展是由于儿童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认知冲突是儿童自我建构数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活当中,儿童的认知冲突会更加突出。儿童头脑中的数概念不应该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而应该是儿童对现实生活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将数学教育的内容融入进去,当然其中也不乏教育的机会。例如:我们可以在给幼儿点名之后带领他们练习点数,以10个幼儿为单位数,并说出总数;可以在数过之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第几个,学习序数;可以在幼儿排队时请他们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排,练习排序;还可以在幼儿用餐时请他们一一对应摆放碗筷或数数自己吃几碗饭、几块面包,再吃一碗(一块)是多少……任何时候都可以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情景化的一种最好的表现。因此,把教育内容,特别是教育过程融入到生活情景中,让幼儿在与其自身接近的生活情景中学习,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学习帮助幼儿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学会用数学推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聆听者与记录者,不干涉幼儿自己的创造活动,让幼儿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建构抽象的数概念,经历建构---尝试---再建构的动态过程,逐步形成清晰的数概念。

四、随机教学,获取经验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理解,而且解决起来比大人给他们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他们还会感到自然、轻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幼儿在收放玩具时可引导他们学习排序;分点心时,摆椅子时,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以及与小朋友的一一对应关系;幼儿在园过生日分蛋糕时,引导幼儿学习等分;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比较树的粗细,楼房的高矮,距离的远近;春天,在花坛里,可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感受蝴蝶花纹的对称,并提出问题:“先来了几只蝴蝶?又飞来了几只蝴蝶?”让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秋天,还可以带领幼儿拾落叶,引导幼儿按大小形状、特征不同进行分类计数等等。课堂教学与生活因素是密不可分的,运用贴近幼儿实际的“生活情景”进行随机教学,就能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认识数学规律,真正使幼儿能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因此,对数学教育活动的最优化,将会给幼儿带来一个崭新的主动探索的世界。

(作者单位:河北省安国市第二幼儿园)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下一篇:浅析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