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业并购系上“保险带”

时间:2022-08-30 06:42:52

给企业并购系上“保险带”

眼下的金融危机,反过来也给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次很好的规模和技术扩张的良机,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业内的重组将很快显现。然而,在收购兼并的扩张过程中,如何防范其中的风险是企业普遍担心的问题,不如通过保险将并购风险转化吧。

快速成长是许多中小企业的梦想。而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企业规模与市场份额的增加,路径选择就非常关键。不可否认的是,并购对于中小企业成长作用非凡。

从19世纪美国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的发展,到20世纪的微软公司和思科公司的快速成长,再到本世纪初美国花旗旅行者集团、时代华纳集团等超巨型公司的诞生,都和并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大型企业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

经济形势的变化,给国内企业提供了规模和技术扩张的良机,同时市场预测,2009年将有更多企业因为资金短缺问题需要注入自有资本,下半年可能出现企业并购潮。在收购兼并的扩张过程中,如何防范其中的风险是企业普遍担心的问题。

并购将成为今年主题

最新一期汤森路透亚太区并购季报显示,全球其他地区并购活动在2008年均出现回落。2008年,全球并购下降29.6%至29万亿美元。其中欧洲并购跌至1995年以来最低水平;亚洲(日本除外)并购下降11.1%;在美洲,若不是美国政府救助刺激的并购,市场化的并购也不乐观。

不过,同期中国并购活动仍保持强势并飙升至历史新高的1596亿美元交易额,较2007年跃升了44%。中国是在亚洲(日本除外)地区内有最多目标并购的国家,占区内市场份额26.9%,有共值1042亿美元的交易。其中,中国的跨境并购交易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784亿美元,较上一年的519亿美元增长51.1%。进入2009年,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中国企业的并购热情将有增无减。

世界并购史显示,并购潮往往先于经济复苏。随着各国货币政策无限接近零利率,资产和资源的历史低价正在为这一轮并购潮造成绝佳的历史机遇。并购将成为2009年的重要投资主题。

同样,眼下的金融危机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次很好的规模和技术扩张的良机,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业内的重组将很快显现,特别是国内一些专家建议,此时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结合自身优势进行核心技术收购的大好时机。

企业并购谨防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如火如荼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业内人士表示,从以往企业并购的经验来看,企业并购主要面临两大风险。

首先,中小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普遍存在。在中小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事前知识的不对称性,即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知识或真实情况信息的掌握,永远少于被收购方对自身企业的知识或真实情况信息。收购方在不完全掌握信息的情况下采取贸然行动,往往只看到目标公司诱人的一面,过高估计合并后的协调效应或规模效益,而对目标公司隐含的亏损所知甚少,一旦收购实施后各种问题马上暴露出来,造成价值损失。深圳前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同长沙健民制药厂正式签订了兼并协议。由于被兼并企业隐瞒债务、虚报资产,最终导致被兼并企业破产而兼并方花了350万元什么也没有买到。

其次,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我国目前的价值评估方法还不够完善,以净资产价值或加上一定的溢价作为资产或股权转让的价值,一直是国内中小企业评估企业的价值的惯用方法,这种做法没有考虑资产的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方案整个寿命期间所产生的全部现金净流量。此外,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各种因素进行评估,相关的规定多为原则性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对并购影响大,并购不能按市场的价值规律来实施。

并购风险可经保险转嫁

不过,现在中小企业在并购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可以通过保险的形式转嫁给保险公司。

近期,美亚保险公司推出国内首款“并购保证补偿保险”,就是主要对收购兼并交易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进行预防和保障。据了解,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卖方隐瞒公司信息而抬高并购目标公司的资产价格,卖方在签署并购协议后实施隐瞒、欺诈或违约,或者第三方针对并购目标公司提出索赔造成买方损失等风险。

美亚保险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该保险产品的保障对象是收购兼并交易中的收购方,如果发生保障条款中保障的风险,收购方可以通过该保险补偿其因卖方违反并购协议中的保证条款而遭受的损失。收购方可以直接先向保险公司索赔,而不需要向卖方索赔,避免进入旷日持久的诉讼谈判从而使公司的利益受损。

在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承保风险后,被保险人不仅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还可依照保险合同,获得相关抗辩费用;不仅为公司和管理层减轻金钱负担,降低风险,还可以从心理上降低管理层的压力。业内人士认为,在此次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到国外收购企业的扩张行为如果能获得该类保险产品,收并购行为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

由于国内此前都没有这样的保险,因袭这项保险费率的厘定将参照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的企业并购补偿保险而定。

上一篇:“美容大王”徐熙媛:花钱买时尚也是在赚钱 下一篇:滑雪用具热身创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