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复习课中学案导学式的应用

时间:2022-08-30 06:16:26

浅谈高三复习课中学案导学式的应用

上课讲解知识点“满、透、细、实”一直是我讲课的特点,几节课下来我很累可学生真正能一直跟下来的没有多少,有的学生和我说感觉上生物课很累,我也一直在改变课堂,尽量的多调动,注重幽默,也注意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成绩还可以但并没有突破,而且每个班级总有一些所谓的差生,一百分的卷子总是四五十分,让我一直很苦恼。在近阶段我校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尝试运用“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后,让我眼前一亮,感觉找到了突破瓶颈的方法。

这学期我所教的班级进入了高三复习阶段,我在某一模块的复习时也试着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往复习时都是教师系统的讲解知识点,联系前后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我把它改成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巧设问题,由浅入深的编制成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基础测试,在课前自己通过学案的完成找出在以往学习中遗漏的知识点。在课上通过展示重点知识以及A层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讲解以及拓展,小组内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完成某一模块的复习。学生难以解决的,在课上教师加以点拨、指导,使复习效果明显提高,由其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帮助很大。下面我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复习为案例介绍我在学案导学式复习课上的一点心得。

在学生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基本步骤为“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示反馈,巩固提升”四个环节。

先介绍导学案的编写:

一、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在学案的编制上我注意分层教学,学生的程度不同,所以在自主完成学案上也要有区别

例如:1、依据学习目标,利用问题回顾,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光合与呼吸的内涵和外延。

2.完成导学案时要细细回读教材,勾画重点发现问题再读教材解决疑难问题,并整理主干知识。

3.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题,积极参与组内分层讨论,积极展示、点评,分层完成测评题(有选做标记,C层可以不做。)

二、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目标的介绍了解大纲,自己把握高考重点

例如:

[复习要求]

1.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2.透彻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3.突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计算的难点,总结解题规律。

4.提高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的理解。

[复习难点] 有机物积累的计算。

三、自主学习

(一)知识梳理:

复习课导学案设计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并体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拓展和提升。在内容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其中,理清知识主干,建立知识间的从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查缺补漏,实现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知识梳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①知识回顾和网络构建;②对主干知识中的要点进行深度剖析,深化完善学生的认知。(2)典型问题设计:主要是通过典型问题,从应用的角度深化对主干知识内涵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外延,说明有关注意事项。几种主要的题型:①辨析性问题:主要是针对容易引起误解或疑惑的概念、规律适用条件进行分析;②应用型问题:主要是针对知识内涵的深化理解,进行思路、方法和规范习惯的培养;③拓展型问题:主要是针对拓宽思维和联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变通思维的意识,实现知识、方法和实际问题的互融。

(二)、对知识深度理解:

例如: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者(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实质、联系),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两生理过程中[H]、ATP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

(2)若测某植物的呼吸速率,需对该植物做什么处理?

(3)植物每天的有机物积累量取决于什么?何种情况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三)、典型问题设计:

例如: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计算。

完成计算:在25℃,有氧条件下,某植物在黑暗中,每小时产生CO2为44mg,给予充足光照后,每小时吸收44mgCO2,则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合成的C6H12O6的量为( )mg。

四、合作探究

1.请分析CO2量不变,光照强度由强弱及当光照强度不变,而CO2充足不足时,叶肉细胞中C3、C5、[H]和ATP的含量及(CH2O)合成量将如何变化?

2.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用图示表示。

3.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不给光照,CO2的含量每小时增加8mg;如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据实验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能产生葡萄糖30mg。请回答:

(1)上述条件下,比较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与黑暗时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是

(2)在光照时该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是。

(3)若一昼夜中先光照4小时,接着处置在黑暗的情况下20小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五、基础测试

学生对照学案自主复习,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体建构,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复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并做好在学习过程中的所疑、所思、所感、所悟。

接下来介绍课堂上的安排:

1.合作交流---结对帮扶,合作探究,疑点剖析。各组在学科组长组织下,针对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剖析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整理,并将组内交流成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教师最后进行评价。

2.展示反馈---展示点评,质疑辨析,达成共识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全方位的质疑辨析,达成共识,教师做好追问、点拨、引导。

3.巩固提升---总结巩固,拓宽延伸,深化提升教师要在学生对知识网络建构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内涵的深化理解,把知识转化为应用,拓宽延伸,使学习成果进一步得到深化提升。

通过这样的课堂不但提升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保底过关,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收获知识之后的一种快乐体验。

4.达标测评:

鉴于复习课重点是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所以通常以达标测评方式为主,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完成后小组交换批阅,统计出出错的题目,集中从读题、审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错因分析等方面进行剖析,使问题再次进行辨析、拓展、提升。最后要求学生做好 课后反思:

根据整个复习过程中的学情分析和问题解决,做好教学反思总结。

以上是我对复习课的学案导学式教学的一些粗浅的介绍,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摸索,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说《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二》教学设计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口语教学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