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08-30 06:16:12

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 :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物理实验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不成功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主题词:实验教学;动手能力;学生;创新

G633.7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物理学科研究的基础,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得到实验的检验才能成立。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实验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培养,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主要原理为: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动脑、讨论、讲述、小结,教师肯定和赞扬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议,使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增强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直接学习动机。

(二)物理实验教学能促使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改变大脑的兴奋点,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并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概念。因此,边学边实验教学的课堂思维密度是比较高的。

(三)物理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学生较大的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实验,能够激发学生更能注意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直观、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减少由于干扰失去的信息量,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知识。

(四)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是不可取的,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将演示实验改成探究实验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索问题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概括出有关的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从而有利于学生新思维的激发。

(五)使单一实验方法多样化,锻炼了学生发散思维。课本上大多数的实验采用相同的实验器材、相同的实验步骤统一进行实验。这样容易产生思维定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发散性,对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应该在同一实验目的下,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步骤进行多样化的实验。在实验中,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兴趣,并融合各方面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它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乐于探究,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就中学教学现状来看,实施起来有很多困难:

1.课程安排比较紧,初中物理内容多,时间紧,如果做分组实验肯定要比演示实验用的时间多。但是就教学效率来讲,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效果要比老师做实验,学生观察印象深刻,只要做好了引导、和组织再进行实验,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再有就是很多实验不一定非要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下完成。

2.有些实验器材配备不完整,有些实验只适合演示,不具备学生实验的条件,其实可以将有些演示实验适当的改制,利用身边的工具和材料。也不一定要去很专业的实验室,只要在教室就可以,一定要让学生亲手尝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3.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有些学生在做出猜想时毫无头绪,在实验时无从下手,在总结规律时也不准确,不得要领,因此,如何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指导,组织、监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开展探究性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学校都已经建成了物理实验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教学仪器和图书,大大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管理不到位。管理的器材不能及时回收,损坏严重,以至于后来做实验的班级实验无法进行。

2.实验室的设备很多都是花架子,不实用,学生实验中能用到的不多,很多仪器不能正常工作,不具备一起工作的条件。

3.任课教师对实验的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高分和成绩,实验时间不够,使学生动手机会很少。

4.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老师和学生只知道按照教材写好的步骤去做,就可以成功的完成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

要改变这种现状,发挥仪器设备的应有作用,使物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制定规章制度,经常检查、指导、督促仪器的归还情况,管好有关人员,使物理实验器材的管理落实到人。

2.精仪器,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

学校要购入一些课堂经常能用到的仪器,保证消耗品和部分仪器设备的补充,使各实验室所需物品齐备,能正常进行实验教学。

3.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学到基本的物理实验原理、方法,训练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善于启发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实验,善于思考问题,所以这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让任课教师接受培训,增强教师对实验教学手段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努力上好实验课。

4.充分运用自制教具、动手制造和改造实验仪器。

有很多实验应该多加创新,自己动手改造仪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使物理实验向贴近生活,贴近新科技方面发展,拉近实验和现代生活的距离。

5.变学校实验为社会实验,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视野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索认识物理规律,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拓展了视野。

6.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

为了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精心编排实验操作流程,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

7.课上及时对学生实验进行科学评估

实验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创新水平是有提高的这毋庸置疑,但是这种提高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才能对物理实验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全面及时的处理,使学生能把只是后学活用、举一反三,在学生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更加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晓宇 《中小学教育》2012-1

上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下一篇:基于合作探究学习视角下的物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