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时间:2022-09-18 01:05:32

解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G633.3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因此,赵志宏教授认为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因此人文精神对一个人的综合发展十分重要。众所周知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始终采用的是应试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给教师以及学生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走马观花,仅仅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而不是为了培养全面的高端人才。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许多语文教师忽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更被忽略。为了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各个高校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尽快的提高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把人文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从而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更好的提高我国学生整体的语文教学水平。

一、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现状

(一)高中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人文精神教学难以融入

我们知道,对于高中生特别是理科生而言,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就很少学习语文了,并且在以后所有学习生涯中几乎不会有语文这门课程,这就导致许多高中生片面的认为学习语文没用。另外,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不仅繁多复杂,而且大都枯燥无味。这就加大了语文学科的学习难度。还有,由于我国到目前为止坚持采用的是传统的应试考试制度,这就给许多高中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学生每天有无数的作业,语文的学习变成了考试、做作业。综上所述,学生十分反感语文学科,甚至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很难渗透。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又比较单一,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不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下,所谓人文精神教学寸步难行。这也就反应出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所在,教师教学方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于难度大的科目缺乏学习兴趣。

(二)教师以及学生对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视程度不够

众所周知的是,对于所有的高中生而言,他们需要面临的是决定他们升学的高考,而对于理科生而言,数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在高考成绩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因此,许多教师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的考试成绩,他们将所有理科学科作为了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语文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精神的渗透微乎其微。他们认为,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来学习语文,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不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这与理科正好相反,因此,许多学校及教师都忽略了高中生语文的教学,这个语文教学现状给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困难,更让人文精神渗透寸步难行。

(三)高中理科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对于语文方面人文精神的融入存在难度

由于受传统应试考试制度的影响,我国许多初中以及高中教师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即使学生花费再多的时间来学习语文,他们的语文成绩也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如果将这些时间用来学习理科类的科目,他们的成绩可以很快的提高。因此,许多学生放弃了对于语文的学习,而H仅是依靠自己的一点语文基础来进行考试,这就使得许多高中理科生的语文基础比较弱,他们对于一些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也不了解。还谈什么人文精神对他们的熏陶影响。

二、提高新课改下高中课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善于对课堂人文精神渗透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的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要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就必须要有老师对学生的非常好的带动,这就需要教师要主动的给学生们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课文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此外,当学生们阅读的课文多了以后他们就会对事物有更加丰富的认知,就会主动去探索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无穷的力量。对于语文而言,它本身是一门具有教育功能学科,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因此语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的任务,因此,高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明确这样的教学任务,从而不断把人文精神教学渗透到课堂中来,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高中语文课堂。

(二)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拓展语文教育空间

在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了极其重要的指导者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并且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自己朗诵一部分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不能仅利用学校固定的课本来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很低,他们不会去主动探索。因此,对于高中生这个本身不喜欢语文学习的群体,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课堂,比如,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语文课外阅读书目,让他们多读一些有教育意义而又有趣的文章,从而不断拓展语文教育空间。让他们在这些具有人文精神的文章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

(三)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与热情,从中挖掘人文理论

当前社会,网络之风盛行,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他们都受网络的熏陶特别大,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孩子们阅读课文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的被游戏时间所取代,那么如何才能扭转当前这个局面呢?我们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兴趣是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不管是什么人,他们要想学习好一件事情就必须首先对所要做的事情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就应该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年龄特征来给他们布置不同的课文学习任务,灵活的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去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养成主动学习并且阅读课文的好习惯,这样他们的课文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浓了,那么人文精神的渗透也就更加自然了,他们可以自然的从课文当中获取更多的人文知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高中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各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教学工作,不断的改革并且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人文精神更早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让更多的学子因受人文精神的影响而获益。

参考文献:

[1]杨乐; 蒋鹏举;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上一篇:浅析跆拳道运动对中学生自尊、焦虑和抑郁的影... 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