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负疚的幸运儿

时间:2022-08-30 04:59:53

好友曾开玩笑,说张庆伟有福相。

果然被他言中。还不到30岁,张庆伟就在人才如云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脱颖而出,成为破格晋升的20多个高级工程师之一。继而,国家教委评选的有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他位列其中;中国航天系统评出10位杰出青年,他名居榜首。中国知识分子终生孜孜以求的东西,他似乎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前几天,张庆伟的表妹给他来了一封信,信中有一句令他感慨万端的话:“幸运女神对你太偏爱了,把一切……失败留给别人,而把成功留给了你……”

他摊开纸给表妹写回信,探讨“幸运”的含义。写来写去都不满意。他能很快计算出火箭运行的轨迹,却很难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思想运行的轨迹。

张庆伟也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1988年夏天,他研究生刚毕业,在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中的办公椅还没坐热,就赶上了几代航天人梦寐以求的大课题——举世瞩目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1989年初,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和美国休斯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规定,休斯公司负责为香港亚洲卫星公司制造“亚洲一号”卫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用长征三号火箭把卫星送入指定轨道。

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机会。它意味着中国将开始进入世界商务卫星发射市场,打破西方对这一领地的长期垄断。可是,某些西方人对此感到恼火。美国前副总统奎尔曾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宜称,美国卫星由中国火箭打入太空,完全是美国的耻辱。美国某些报刊和政界要人紧密配合,对中国和休斯公司的合作形成巨大阻力。

苍天有眼。在法国阿里亚娜火箭发射失败后,美国的德尔塔火箭也相继夭折,中国的长征火箭却连连奏捷。为了商业利益,休斯公司不得不寻求中国的合作。

休斯公司拥有世界商务卫星市场60%的份额,自然是态度骄人。他们对发射“亚洲一号”提出一个要求,卫星在起旋后再脱离火箭,中方必须在长征三号火箭上附加一个起旋分离系统,否则他们将另谋高就。

研究院顿时笼罩着凝重的气氛,连人们说话都放低了声音。张庆伟也和大家一样,关心着“亚洲一号”的进展。虽然他从事的是地面设备总装,干着被人称作“拧螺丝钉”的工作,像“亚洲一号”这样的课题,眼下还轮不到他这个小字辈的份,但他毕竟是个航天人啊。

论证会上,一阵难耐的沉寂。张庆伟接到领导的通知,也悄悄地坐在后排,聆听专家们的发言,他知道在座的专家们此时虽然默不作声,心里却在承受着巨大的熬煎。拒绝休斯公司的要求,就等于放弃“亚洲一号”,放弃这次进军世界市场的绝好机会;承诺“起旋分离”的要求,谁能打包票肯定成功?中国以前从未采用过这种发射方式,附加起旋分离系统的最大难点,在于无法进行地面试验。当年美国用此方式发射,屡遭失败。而这一次,中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终于有一位老专家打破沉默。他认为星箭分离时,如果能设法使火箭整体起旋,带动卫星旋转后再分离,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过,怎样才能满足卫星的入轨精度,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会议室又陷入沉默。坐在后排的张庆伟冒冒失失地放了一炮:“这个可以用计算机先计算一下!”满座的目光都投向他,会场一下子活跃起来。主持会议的徐主任紧逼一步:“你来干行不行?”张庆伟回答很干脆:“我可以试试。”

就这样,几个小时以前还属于航天事业后备部队的张庆伟,一下子闯入了前沿阵地。

正式接受任务后,张庆伟才发现,他面临的是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有几个“火力点”夜以继日地袭扰他:火箭在瞬时的旋转能否满足卫星的旋转速度?超旋分离后能否保证卫星在36000公里的高空对太阳和地球的方位不产生偏差?卫星的运行姿态能不能正常?

张庆伟凭借他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扎实功底,很快推导出数学公式,编制好一套程序,在计算机上建立了一系列仿真模型。经过反复运算,1989年4月,星箭起旋方案的报告问世了。

带着打印好的报告,中方协调人员前往美国和休斯公司谈判。不料,休斯公司的代表认为这个方案不能接受,因为卫星在空间运行的姿态误差太大。中方协调人员尚未回国,休斯公司、加拿大泰勒公司和亚洲卫星公司的指责就传到了北京。

外国人的指责还不算,国内一些风言风语又接踵而至。张庆伟整天心事重重,日益憔悴。在这时,他得到了老一辈航天专家的指点和鼓励。他的领导徐主任,开导他做一名科学工作者要豁达大度、经得起压力。我国著名航天专家、长征三号火箭的总设计师谢光选,亲自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听取汇报。紧接着,被人誉为中国航天系统总议题的任新民又带着一批专家来到研究院。在院部的大会议室里,任老总来回踱着步子,请张庆伟在黑板上为他演算。当他把最终结果推导出来,任老总点头了,认可了他的方案。

1989年11月,张庆伟跟随研究院代表团来到美国洛杉矶,和休斯公司做最后的谈判。

谈判伊始,美方技术负责人不等中方解释方案,便抛出一大堆问题,要求中方立即回答,不然就撤回合同。谈判桌前刹时间阴云密布。中国代表团团员们耳语了几句,推出张庆伟回答提问。张庆伟从容不迫地走向话筒前,不客气地指出了美方技术负责人在技术问题上的错误。50多岁的美国博士被中国毛头小伙驳倒了,那位技术负责人脸涨得通红,又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方案拿出来,问张庆伟敢不敢当场计算。张庆伟毫不示弱:“只要你提供计算机,我就当场计算。”

张庆伟在长城公司驻洛杉矶办事处的计算机房里整整苦战了一天半,中间只吃了两顿饭。第二天下午,他带着运算结果回到谈判现场。那位技术负责人此时无话可说,却宣称“方案只能是暂时通过”。这一回,连美国人都觉得他太过分了。

中国代表团刚回国,休斯公司立即打来电话:“中国人的方案获得通过。”

1990年4月7日,在中国西昌发射基地,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转播了“亚洲一号”的发射实况。当“起旋分离”成功,卫星姿态正常”的消息传来时,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全都跳了起来,大厅里一片沸腾。

在举国上下为“亚洲一号”欢呼雀跃的时候,当事人之一的张庆伟却想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独自坐一会儿。

上一篇:把马克思主义原原本本地交给青年人 下一篇:民族工作,有待全团努力加强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