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舞蹈诠释淳朴的信仰

时间:2022-08-30 04:35:22

用舞蹈诠释淳朴的信仰

天葬——这种在青藏高原上普遍实行的古老的丧葬习俗,给雪域文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为世界风俗文化的长廊留下了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藏族以其诚挚的和朴素的自然意识,对生命消亡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和内涵。舞蹈《天境神鹰》取材于天葬习俗,用舞蹈语汇诠释了藏族人民坦然面对死亡,积极乐观的生命理念。

一、另辟蹊径,用舞蹈揭示藏族民俗,对民间文化进行高度凝练和艺术提升

长期以来,天葬由于不被人们所了解,它常常给人带来一种恐惧和神秘的色彩。天葬被视为是奇特、怪异、残忍、不文明的一种丧葬习俗。从天葬仪轨可以看出,天葬中蕴含了极为浓烈的佛教因素。佛教认为,人死仅仅是躯壳消失,是躯体和灵魂的分离,灵魂永存并且有转世,所以灵魂就需要超度。藏传佛教赋予了天葬深刻的宗教内涵、规范的丧葬礼仪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舞蹈这一依靠形体动作技巧表现现实生活和精神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独有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用舞蹈展现极具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民俗文化,是一种勇敢的探索和尝试。《天境神鹰》就是通过舞蹈动作组合、造型、手势、表情、构图等表现手段,与音乐巧妙结合,艺术地向观众讲述了天葬的文化内涵。

二、舞蹈揭去了天葬神秘的面纱,呈现了藏族人朴素而唯美的人生观

舞蹈《天境神鹰》突破性地将藏族天葬习俗搬上舞台,不是仅有勇气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有巧妙的舞蹈构思和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段。

天葬仪式是:桑烟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天葬台,尸体敬献诸神,祈祷赎去逝者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秃鹫是天葬仪式的执行者,是天葬的主角。传说秃鹫吞食食物,不会留下一丁点残渣在地面,死亡之时,腾空万里,会一直朝着太阳飞去,直到让太阳把它的躯体消融殆尽,不留一点痕迹在世间。藏族人民将秃鹫视作神鹰,是联系佛国与修行者之间的使者,是“空行母”、比丘的化身。

舞蹈的主要角色是秃鹫。舞蹈表现的情节是:在一个寻常而又不寻常的清晨,天葬台巨石高耸,桑烟袅袅升起,一群秃鹫纷至沓来,他们健硕的身躯在山坡上来回徘徊,鹰头攒动,期待着仪式的开始。清风习习、桑烟袅袅,霹雳声中,高亢的音乐响起,似阳光直泄大地,似神灵降落人间。神鹰们肃然列队而立。秃鹫的首席酋长、引导人灵魂轮回的“喇霞”之鸟翩翩而落,比其他秃鹫高大雄壮,钩鼻犹如弯镰,神色倨傲、悍猛,威武地开始主持天葬的仪式。在“喇霞”的指挥下,神鹰们开始了对天地的膜拜。一组刚劲猛烈、大开大合的舞蹈动作,是人神沟通的脉动,是天地联系的震撼。一声鹰啸打破肃穆的氛围,一名扮演逝者的女演员,身裹洁白的氆氇悄然出现在天葬台上。

在《天境神鹰》舞蹈中,编导选取少女形象作为逝者,可谓匠心独具。少女较好地代表了亡灵纤弱、轻盈、纯洁的形象,也突出了人生死如一、赤条条来去、了无牵挂的轮回观念。少女吸引了神鹰的目光,他们将少女高高擎起。这是最为神圣的时刻。神鹰首领审视着亡魂,这是上天对逝者最后的评价,一生的是非因果善缘罪孽将全部呈现。这一定是一个善良而洁净的灵魂,头鹰极为郑重地啄食下去,众鹰随之。肉体消失了,灵魂却经过了神鹰的净化,变得更加轻盈飘逸。音乐如鹰笛长啸,悲壮婉转。神鹰们带着逝者的灵魂踏上轮回之路。神鹰唤醒的不再是那个污秽的皮囊,而是一个满怀希望和光明的新灵魂。纤弱而美丽的新生命在神鹰的引导下安然升天!

舞蹈表现了一个简朴而坦荡的仪式。这时候你还有对天葬的恐惧和疑虑吗?你还能不为这凄美而圣洁的仪式而赞叹吗?这就是舞蹈《天境神鹰》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

三、从舞蹈技术技巧与舞蹈艺术看民族舞的创作

近年来,民族舞蹈的创作有了很多的创新和突破,创作成果颇丰。但是民族舞蹈的创作越来越追求高难度的技术技巧,甚至融入了高难度的杂技动作。在服饰方面过度夸张,极力吸引观众的眼球。似乎舞蹈就是用视觉冲击博得观众的惊叹,这样才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民族舞蹈创作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必将会步入死胡同,将创作者逼入死角。

如果严格依照现代舞蹈的创作规范来要求这个舞蹈,《天境神鹰》舞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天境神鹰》舞的创作几乎没有用到多么复杂的舞蹈技术技巧。服饰、音乐、道具、舞美上,也没有刻意去做华丽的修饰和装扮。编导者的这些手法,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人觉得情节上跳跃过大,细节上不够细腻,也缺乏灯光、音效、服饰的映衬和补充。现代舞蹈创作中对技术技巧的要求,几乎没有被过多地运用。然而,通过编导的巧妙构思,全体演员倾力表演,整个舞蹈却几乎没有什么破绽,情节流畅、艺术效果朴实,舞蹈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因陋就简式的创作手法,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借鉴。

四、深厚的民族文化为民族舞蹈创作提供不竭的动力和艺术源泉

长期以来,学界对葬俗的宣传过于隐晦,人们对天葬的关注停留在猎奇心理之中,鲜有人去深刻诠释天葬习俗中的文化内涵。《天境神鹰》舞的编导者大胆选用了一个几乎没有人涉猎过的题材——天葬。通过舞蹈,破除了人们对天葬的误解和曲解,努力通过舞蹈,形象地展示了天葬在藏族人心中神圣高洁的地位,展现了高原人民善待生命、崇尚自然,追求美好的文化精神。

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和地区政治、经济,环境、语言、风俗、等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舞蹈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藏族民间文化一直是世界民族文化的奇葩,但对其宣传和展示的力度和广度尚有不足。鲁迅先生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在当今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民族文化要想保留和传承下去,不仅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刻地研究,还需要进行广泛的展示和宣传。舞蹈创作中多展示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族文化,而对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文化形式缺乏表现。《天境神鹰》舞蹈创作仅仅是对这一领域的初步尝试,虽然尚有很多不足,但为藏族民间舞蹈的创作打开了又一扇窗户,踏勘了一条新路。笔者认为,藏族民间文化必将为舞蹈艺术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

参考文献:

[1]边巴琼达.浅析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J].研究,2005(1).

[2]尕藏才旦,格桑本.天葬——藏族丧葬文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20.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上一篇:学习钢琴专业的先天条件与后天努力 下一篇:以歌舞演故事的戏姿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