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尼咏叹调《残酷命运》的演唱技巧

时间:2022-10-28 01:44:32

罗西尼咏叹调《残酷命运》的演唱技巧

一、罗西尼的创作风格

罗西尼(Gioacchion Antonio Rossini,1792—1868年),意大利作曲家,出生于贫穷家庭,从小音乐天赋尤为突出,是一位受时代影响的剧作家。1806年开始创作歌剧,为了维持生计,他从事各种工作并且创作了不少乐曲。1813年5月,他创作的喜歌剧《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女郎》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此剧将罗西尼推向家喻户晓的歌剧大师之列。这部作品充满滑稽情节和错综复杂的场面,同时加进了剧作家寻找歌剧题材的幽默。此后,罗西尼受时代影响,既是启蒙运动古典主义的继承者,又是浪漫主义新潮流的代表,为意大利歌剧引出新路,受音乐界影响深刻。他的音乐打破了意大利歌剧的旧套,以高级的音乐写作而受大众欢迎,他的音乐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效果,而且洋溢着优美的旋律。

二、《残酷命运》的角色分析

《残酷命运》(Cruda sorte)选自罗西尼歌剧《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女郎》(ITALIANA IN ALGERI),此剧是一部二幕的喜歌剧,歌剧的内容叙述非洲阿尔及尔的酋长和他的妻子,以及意大利奴隶与情人的爱情纠葛,剧情风趣,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对意大利人民的热爱。

《残酷命运》是女中音伊莎贝拉的咏叹调,其不仅有悠扬动听的花腔旋律,还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曲风。其音乐节奏利落明快,多样式的花腔形态有着极强的戏剧性,由弱渐强的演奏典型是罗西尼创作的特点,使演唱者富有激情,是一首典型的女中音作品。剧中的女主人公伊莎贝拉美貌出众、滑稽可爱、机智过人,能够运用智慧积极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咏叹调《残酷命运》出现在剧中第一幕,唱出了主人公开朗奔放的性格和敢于面对困难的聪慧,以及对爱情忠贞不退缩的伟大女性人物形象。在曲式结构上看,这首咏叹调是一首并列的三部曲(A段+B段+C段+结尾构成)。

三、《残酷命运》的演唱风格诠释

乐曲先由两个强力和弦前奏开始,后起的切分节奏唱出伊莎贝拉对命运的不屈服和对爱情的信心与勇敢,“别紧张、别害怕、要沉着,这恰好能证明我为了爱人才遇到的灾祸”。A段起速为行板,声音为流动抒情的,在A段里出现了附点切分节奏型,演唱时要把握好音准,注重附点切分的时值,演唱的时候有很多学生会忽略附点的切分节奏,掌握不好切分的时值,导致轻重音分辨不清,以及对乐曲情感表达正确的差异。

其次,在A段中低声区上出现了很多花腔的跑动练习,主要用了音阶和典型连音形式的花腔形态(谱例1)。在演唱时,要把快速乐句唱得轻快自如,连音唱得柔和而有力。这也是展示花腔女中音的特殊弹性魅力所在。由于是在中低声区,很多女中音在演唱时为突出自己的实力会过多地运用真声,增强胸腔共鸣,但是过多的真声会使声音位置偏低、花腔走动频率不够,听起来比较笨拙。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建议,无论是在中声区还是低声区都要带有位置去唱,少量混有假声,这样会使花腔形态唱得清晰、准确,且有均匀的颗粒感。

谱例1

这段一个难点演唱时需要格外注意,在11连音的基础上出现了3个变化音,练习前,我们用慢练找好音准,熟悉音程关系后再不断加快。谱例2,A段罗西尼巧妙地将花腔形态与伊莎贝拉这个人物遇到困难不断安慰自己紧张的情绪结合,同时渴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也得到体现。进入B段,记谱速度表情为Allegro(小快板),欢快,似乎体现出伊莎贝拉已经稳定好了情绪,想好了对策,有了信心。“不用焦躁、不用担心,需要勇气和信心,对手只不过是男人”。在演唱时,声音与表演要一致。C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在这段罗西尼运用了模进式、音阶上下回音式、倚音式的花腔形态。演唱时在速度上有节制快于B段,同时要表现出伊莎贝拉这个人物机灵聪慧的一面。在演唱模进式音阶时,不要因为音的高低变化而改变声音位置,在通过音阶的准确视唱磨合后,气息给予支撑力将声音点送到头腔高位置。

谱例2

整首咏叹调不仅在高音区有花腔的走动,在低音区也有很多跑动的花腔,要唱出均匀的颗粒感,是需要不断认真练习的。花腔部分音乐形态的多种多样,对演唱者声音的灵活性、气息运用、扩展音域、声区过渡等声乐技巧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现如今,这首咏叹调成为许多女中音表演和比赛的常用曲目。现在公认诠释比较好的版本是1958年在美国首演的《意大利人在阿尔及尔》,贝尔冈扎以绝佳的气质饰演了阿尔及尔,她对人物的细心揣摩使其有不同于他人的非凡演绎。

在罗西尼女中音声乐作品中完全展示花腔旋律的声乐作品有限,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女中音声乐作品的唱段中都带有花腔的装饰。这些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作品大多产于浪漫主义时期。罗西尼的歌剧声乐作品花腔的展现尤为突出,其节奏充满活力、旋律明亮快活、妙笔生花、戏剧性强,很受大众的青睐,通常由弱音到强音升腾的戏剧性渐强的演奏是罗西尼的写作特点。《残酷命运》是罗西尼专门为女中音量身打造的咏叹调,许多女中音都学习过这首作品。全曲在速度上沉稳缓慢,在节奏上较为规整,有重复的部分。音域不宽,跨度也不大,但是许多相同节奏的花腔旋律排列开来为演唱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情感上,一方面伊莎贝拉对命运多劫多难充满不满,另一方面她又充满期望与对未来的信心,她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现状,用她独特的本领使对手俯首听命。

参考文献:

[1]许钟荣.剧场的魔术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北北.论花腔女中音的演唱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儿童音乐启蒙中的综合教学 下一篇:中国民歌融入二胡音乐作品创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