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学 将知识转化为价值

时间:2022-08-30 01:44:12

平安大学 将知识转化为价值

平安人习惯地将平安金融培训学院敬称为“平安大学”。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企业培训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企业大学。从2001年成立至今,平安大学仍秉承“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办学理念,为平安铸就了一流的经理人管理群体。

去过平安大学的人都会为其典雅的欧式建筑及独特的平安文化所震撼。

对这所中国金融与保险行业的“黄埔军校”来说,它的成功在于构建起了以服务公司战略为核心、以“将知识转化为价值”为使命、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体系。

“筹备一所企业大学,除了华丽的硬件设施外,更关键的是要重视软件建设。它涉及培训系统的整体运作,包括多元化的课程体系、配套的讲师队伍建设、培训管理及档案系统等。”平安金融培训学院副院长郑舜文介绍道。

三个先导:理念+定位+投入

早在公司创立初期,平安集团就提出了“最好的培训在平安”的理念,并竭尽所能地贯彻落实。二十多年来,平安人一直以“将知识转化为价值”作为培训目标,指导培训体系的规划及运作。

“正是坚持‘将知识转化为价值’这一人本理念,平安的培训才取得了现在的荣誉。”郑舜文进一步指出。

“企业大学管理者始终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把培训做到专业,从而提升员工工作表现,创造绩效价值。”郑舜文说,“基于这个转化,培训运作方式就不会呆板,培训效果也更好。”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他的管理思想集《平安心语》一书中也曾表示,价值最大化原则是平安检验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它要求平安人成为能创造价值的“能力分子”,而不是简单的“知道分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平安集团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源做培训。

例如,平安集团全系统的培训运营费用(含内、外勤员工培训经费)已连续11年超过1亿元。而2012年培训预算总额高达7.65亿元,比2011年(6.49亿元)增长18%。

郑舜文指出,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平安的培训定位:体现人才培养的价值。也就是说,与公司战略结合,提供与岗位素质模型匹配的课程体系,通过培训提升员工能力素质和职业素养,进而带来更高的业绩贡献。

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体系

自平安大学成立之初,集团就从GE聘请了资深培训专家根据平安的实际情况规划出了“全方位立体式”培训体系,为人才培养夯实了根基。

该培训体系是以服务公司战略为核心,以“将知识转化为价值”为使命,为支持公司人才发展、梯队建设及业务发展而存在。它涵盖了“一个平台,三个体系”,即以“培训管理平台”为基石的运作大平台,以“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和“讲师体系”为支撑的三个子体系(见图表1)。

组织体系:自上而下的协作

由于平安是一个综合金融集团,下设的众多专业公司各有各的主营业务,所以,平安的培训组织体系是由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直属的平安大学、子公司和分公司并立的三级培训中心构成,分工明确。

例如,在各级培训管理部门的职责(见副栏)中,平安大学主导管理技能与职业技能培训,各子、分公司的培训部主导专业技能及销售技能培训,并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凡是涉及培训制度、培训资源、培训管理、培训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是通过平安大学来牵头执行的。”郑舜文补充道。

据介绍,平安整个培训的制度管理、预算编制、课程设计,以及开班的模式和地点确定等,通常是由平安大学将任务分派到各专业公司的HR管理部或专属培训部,然后再分配到各个分支机构的HR部或培训室,来做具体的开班咨询、培训管理、培训追踪等。

“所以,这个组织体系具有一种自上而下的、良性互动的协作关系。”郑舜文说。

课程体系:三个“Easy”

对于课程体系,郑舜文表示,它是面向全体员工,围绕胜任力模型而建的。为了促使员工将知识转化为价值,“我们的课程设计会注重三个‘Easv’:Easy to train、Easytoleam、Easvto use,即让学员易学,让讲师易授,让学员易用。”

基于员工发展的三大系列(管理系列、业务系列、技术系列),平安分别匹配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管理技能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及销售技能课程体系(见图表2)。这些课程体系主要通过面授课程与网络课程(e课程)两种形式来共同实现。

相应地,各系列员工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接受不同课程的培训时,平安会根据其初、中、高级资历划分,为每个系列每个层级的员工配置对应的管理技能、专业技能及销售技能课程体系,而职业技能课程体系会适用于所有系列所有层级员工。这样,所有课程体系相结合,可实现“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目的,达成公司业绩。

其中,管理技能和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由平安大学主导搭建(见图表3),旨在满足普通员工至高级经理各层级的管理技能提升需求,以及所有员工的职业技能需求。 专业技能课程体系、销售技能课程体系,则由各专业公司主导建设,以帮助干部、员工提升专业技能,例如寿险人培训体系运作及课程体系。

“我们设计各类课程时,除了紧紧围绕集团在战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企划等各方面的要求,还会通过各专业公司干部们的培训需求反馈,再结合行业的最新趋势,公司的战略变化,与时俱进地做一些修改或新的开发。”郑舜文说。

讲师体系:全员讲师

“当管理类或职业技能类的不同课程被开发出来后,我们肯定需要大量的讲师来传授。”郑舜文表示,目前,平安的讲师队伍主要来源于公司高管、外部顾问、专职讲师及兼职讲师。其中,兼职讲师是讲师队伍中最核心的人群,支撑着大量的培训授课。

比如,集团的大领导们、专业公司的领导班子等高级经理人都是兼职讲师,时常活跃在讲台上。“这些兼职讲师,我们称之为内勤讲师,因为他们自身都有本职工作,还投人大量精力和时间参与培训授课。”郑舜文说,“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讲师,才被称为专职讲师。”

正是在这些高管的带领下,平安“全员讲师”理念得以深人人心,为平安搭建了完善的讲师管理体系。

平安的兼职讲师是没有任何课酬的,但即便如此,平安的普通员工仍然积极地申请成为培训讲师。“这也是平安拥有近30000名专兼职讲师的根源所在。”郑舜文说。

对于“全员讲师”,平安大学还有一个建设“后备讲师库”的具体做法。即首先面向全平安征聘讲师,每位职工均可报名“后备讲师”;然后,由平安大学统一筛选,通过面试、试讲等环节的正式成为讲师;最后,每位讲师需要按其授权的不同课程,承诺为每门课程授课一定的时数。平安大学则会在系统上为讲师建立档案并进行异动管理。

不过,在选拔和确定培训讲师时,“我们的讲师职级一般会比学员高两三级以上,并且是比较有知名度的、受尊重的‘专业户’,或资深的经理人。”郑舜文说。

除了讲师、课程、组织这二大体系之外,平安大学的“全方位立体式”培训体系中还有一个起着基础性作用的培训管理平台——Peoplesoft系统。它是平安大学投入巨资完善的两大培训支持系统之一(另一个是iLeaming系统),凸显了信息技术在平安员工培训方面的指导和督促作用。PeopleSoft系统培训管理模块,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课程库、讲师库,实现培训全过程的科学化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培训记录的完整过程,并将员工培训记录与员工档案相结合。

“归纳起来看,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这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的开发,二是讲师的培养,三是培训的运作。”郑舜文说。

在郑舜文看来,平安大学从成立到现在,目标定位一直很清晰——“将知识转化为价值”,助推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培训革命的方式造就世界一流的职业经理人群体,最终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评估员工时需注意的九个细节 下一篇:组织经验提炼 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