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09 21:09:34

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范文第1篇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盘县着力化解纠纷、抓严打整治、震慑犯罪,抓治安防控,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

抓纠纷化解 维护稳定

今年,盘县从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全力保障“平安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出台《关于巩固和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工作方案》、《2015年综治工作要点》等文件,联合五部门修订完善了《综治领导责任制》、《领导责任查究制》,县政府财政预算按人均2元的标准划拨综治工作经费。为加快推进移民安置工作,盘县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围绕“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圆满完成重要时点、时期安保维稳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排查出涉及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714件,并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案化解。

为了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盘县组织召开社会风险评估报告评审会21次,对盘县下屯水电站等21个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进行了评审。结合盘县实际,切实做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强化疏通一切有碍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种种“梗阻”现象。

截至目前,全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33次,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480件,调解成功2424件,成功率为97.7%;防止群体性上访21件,制止群体性械斗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矛盾纠纷受理数下降206件、调解成功率上升2.21个百分点。

近年来,盘县积极探索基层维稳新路子,施行“网格化”管理,建设基层网格信息员队伍,依靠群众力量解开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千千结”。这种“资源在基层整合、队伍在基层组建、处置在基层开展、矛盾在基层化解”的基层维稳应急处置机制,目前已在盘县推广。

王玉龙既是村民组长,又是维稳应急处置队伍中的网格长。村民一旦发生矛盾纠纷,他都会及时赶到现场调解,调解不了的上报镇维稳应急部门,通过联动调处处置事件。“农村矛盾纠纷大多是小事,但小事处置不及时,可能变成大事,马虎不得。”王玉龙笑称,自己就是“急先锋”,不仅要搜集信息,而且参加调解,为村民排忧解难。

在盘县,各乡镇聘请网格员5818名、网格长253名,按照“费随事转”、“以奖代补”的原则,兑现基本报酬和奖励性报酬,通过工作与报酬挂钩,让网格员、网格长真正成为信息员、代办员、宣传员、调解员和监督员。县级成立工作组复核、督促兑现村居和网格社会购买报酬,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通过网格划分管理和购买服务,实现了信息来源快捷、真实,内幕性、隐藏性的信息更容易掌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得到有效提升,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被极大激发等良好社会效果。

抓严打整治 震慑犯罪

深化“三个严打”,重点打击“两抢一盗”、涉毒违法犯罪,深入开展追捕逃犯行动。以治安岗点和凉都特巡为主体,部署特巡警、武警、消防开展武装巡逻。在红果城区,每天投入巡防警力150余人,火车站每天不少于20人、汽车站每天不少于10人巡逻查缉,其他乡镇按不少于5人组织巡逻队,每天开展巡逻防控,严密防范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

控点连线布下“天网”,实现盲区有效监控,轻松识别人员、车辆……这就是盘县公安局建设的“天网”工程。目前,“天网”视频监控3015个,报警点150个,实现了高清探头在全县重点卡口、路段、场所、区域的覆盖。在农村,以村为单位,以多户联防为单元,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实行邻里守望、邻里互助、治安联防,开展轮流值班巡防守护。

为防止农村偷牛盗马案件发生,盘县出资16万元综治经费购买农村防断线报警器10000套发放到各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单独购买红外线报警器材,安排人员到大牲畜养殖户进行指导和安装。

截至11月底,全县共立刑事案件4422起、破获1971起,破案率为44.57%,与去年同期相比,刑事发案下降1023起。立命案17起,破案17起,破案率为100%,与去年同期相比,命案发案下降12起。

严打盗抢方面,全县分鸡场坪、响水、保田、马依等9个片区开展专项行动,成功摧毁1个长期在云南宣威、盘县等地盗窃轿车、柴油的盗窃团伙和1个技术性开锁流窜盗窃团伙;查获盗窃耕牛团伙5个,侦破耕牛被盗案件70余起,成功拦截、追缴被盗耕牛26头,抓获盗窃耕牛嫌疑人30人。抓获网上逃犯275人,抓获历年命案逃犯6人(其中10年以上3人),成功抓捕一名在逃16年的省级督捕逃犯。

抓宣传教育 正面引导

为营造平安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盘县各地开展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借助媒体平台,继续开办“法治盘州”、“聚焦平安”视点栏目、“盘州法苑”专题栏目和《平安盘县》季刊。组织开展以“人人参与平安建设,家家共享平安成果”为主题的五月综治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平安建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册),同时将“平安盘县杯”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在宣传活动现场进行展览宣传,进一步提高平安建设知晓率。

利用气象局的气象信息发放防邪知识16次,发送防处知识16000余条次。除集中宣传外,督促机关单位悬挂标语、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多种方式加强平安盘县建设宣传。定制平安建设宣传雨伞16000把、“平安凉都志愿者”标识10000个发放到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进行宣传。

通过开展走访活动,更进一步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针对电话测评,排查在用51776门座机电话基本情况,把姓名、性别、住址等基本信息分发到各乡镇(街道),要求结合政府向村(居)购买服务,在原有110报警回访、矛盾纠纷调节完结回访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社情民意走访工作。

平安建设范文第2篇

一、强化“五项保障”,有力促进工作落实

1、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县五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县直单位平安建设制度,完善县委常委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综治委成员会议、综治五部委会议和综治委各专门工作小组等会议制度,及时解决所挂钩乡镇、单位平安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2、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在18个乡镇均配备专抓综治的党委副书记,兼任乡镇综治办主任,配备1-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举办综治干部业务培训班,全县各乡镇综治副书记、综治办专兼职工作人员,县综治平安建设联络员等110多人参加了集中培训。

3、强化经费投入保障。县财政把综治创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拨款保证平安建设和城区治安防控工作经费需要,不断加大治安防范经费投入。各级综治工作协会积极向社会筹集群防群治经费近20万元。

4、强化目标考核保障。按照市“平安乡镇村(社区)”、“平安单位”等4个考评验收办法,建立平安建设季汇报制度,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督导,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考评,促进平安建设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5、强化责任追究保障。实行平安建设、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领导问责制”,明确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坚决行使“一票否决权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

二、构建治安防控网络,努力减少和预防案件发生

首先构建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治安防控网络。在中心城区建立健全由“七道防线”组成的立体式治安防控网络:主干道路巡逻防线;出城路口设卡检查防线;居民小区巡控防线;内部单位防线;厂际协助防线;店铺联护防线;居民互助防线等。 其次构建基层调解网络。全县共建立乡镇调委会18个,村级调委会202个,企业调委会5个,县直部门调解组织8个。完善分级分工负责制,实行预警分析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排查调处情况分析会,及时收集掌握纠纷信息调处解决;完善回访制度,切实解决潜在的矛盾隐患。 再次构建重点人口管理网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组织责任区民警和社区(村)群防群治组织,结合入户访查,全面核实登记房屋出租人、承租人、被委托管理人的信息,及时发现、掌握混杂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有效控制流动人口的流窜犯罪率。同时构建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对枪爆物品的监管,扎实开展“治爆辑枪”专项行动,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枪爆物品大清查,对全县民爆物品的供应和购销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供货、统一核销”制度,严厉打击非法买卖、运输、储存和使用爆炸物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强化交通、消防安全监管,交警部门积极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活动,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大幅下降。消防部门以“四进”工作为载体,以“全国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严格消防监督检查,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保安全”活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强化特种行业监管,定期召开特种行业工作例会,建立不定期检查制度,加强对特种行业、公共娱乐场所监管,全力消除各类治安、消防安全生产隐患。

三、深化基层平安创建,积“小安”为“大安”

积极开展以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农村、平安矿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创建工作的各项制度和责任落实,加大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力度和完全生产工作防范力度,加强各类人员的普法宣传教育,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产环境。

四、开展“五种形式”宣传,不断提高平安建设知晓率

1、主阵地宣传。县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设立综治平安建设宣传专栏,及时播报平安建设的做法及成效,县平安办编发“平安德化”工作简报19期,每期印发200份发至各乡镇和县直单位。

2、宣传月宣传。以综治宣传月和平安建设宣传月为契机,举办“平安德化”知识竞赛、征文摄影比赛、平安社区风采展示、好新闻评选等平安建设系列活动,开展“送法进企、进村、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3、入户宣传。由乡镇党政领导带头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开展“两带头两带回”活动,听意见、送平安;

4、广告宣传。在全县各主要路段和乡村公路显眼位置设置了26块平安建设大中型公益广告牌和300多块安全警示牌;发挥城区客运三轮车、公交车流动宣传岗作用,在车上张贴显眼的综治平安建设宣传标语和安全防范友情提示。

平安建设范文第3篇

农村平安是全市平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民群众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村屯是农村的基本单位,因此,开展“平安村屯”建设对全市平安建设的整体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基层基础是平安建设的基本前提,开展“平安村屯”建设必须要夯实村屯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

首先,要将平安建设全面纳入村屯发展整体规划。要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全面强化村屯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将平安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规划、同动员、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以平安建设保障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平安建设,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其次,要健全平安建设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要做到村级组织健全,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组织、人员、工作、报酬四落实,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村屯必须要成立综治办机构,具体负责村屯的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平安协会”,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利用“平安协会”机制充分开展民间纠纷的预防和调解,依托“平安协会”完善群防群治,开展农村治安巡防,有条件的村屯可以实行有偿治安巡防,逐步将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农村治安工作之中。镇综治办、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村级组织平安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推进“平安村屯”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三,要落实“平安村屯”建设的责任。开展“平安村屯”建设和农村治安综合治理要实行“属地管理”和“齐抓共管”原则,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度”。村屯要对全村范围各级各类单位、部门和辖区内居民的平安问题负总责。村屯辖区内的单位、部门和全体居民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在村屯的统一领导下,对“平安村屯”进行齐抓共建。村两委班子对“平安村屯”建设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安排专人负责平安建设工作。要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引发影响平安建设重大问题的村屯、领导和具体责任人予以严肃的责任追究,直至“一票否决”。

二、紧密结合农村致富奔小康开展“平安村屯”建设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关键环节,而平安问题是涉农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平安村屯”建设中决不能将平安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孤立开来,要紧密结合农村的致富奔小康开展平安建设。

“平安村屯”建设要围绕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致富的主线,结合“三个文明”建设开展工作。要坚决遏止各种坑农、伤农、害农行为,严厉打击各类涉农犯罪;要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治安、消防、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管理,以良好的农村治安环境保障农村的发展,促进农民的致富奔小康。

要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特点开展“平安村屯”建设。要将平安意识、平安理念渗透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田间地头和庭院之中。要因时、因地、因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创建工作,在工作中要有创新、有发展,要立足长远建立起切合村屯实际的平安建设长效、常态工作机制。

三、全面落实“平安村屯”建设各项任务

要进一步强化治安管理。维护治安秩序稳定,确保村屯无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群体性闹事事件;无火灾和治安灾害事故。刑事发案数不超过实有人口的3,治安案件稳中有降;群众安全感在80以上;无村匪屯霸恶势力;“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无非法种植原植物案件。

要进一步健全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健全群防群治队伍,并形成网络,组建护村看护队,落实报警执勤等防范措施;安装“三铁一器”等物防设施,强化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在重点部位安装报警服务网络化设备,提高治安防范的科技化水平。

要完善调解、帮教组织建设。建立村屯矛盾纠纷信息员队伍,形成畅通、务实、高效的信息网络,及时上报信息;调解工作有力,调解成功率高于90,无民转刑、无群体性械斗和宗族闹事,敏感期无重点人员进京上访滋事。帮教措施落实,有不良行为青少年改好率达到85以上,两劳释解人员帮教率超过95,重新犯罪率低于5。

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制度、工作要落实,对流入和流处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对外来暂住人口的办证率高于95,对出租房屋的登记率达到90。

平安建设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校园稳定,优化校园环境,促进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这项工作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本文从“平安校园”建设的意义出发,通过对“平安校园”的内涵及评价指标的分析,就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平安校园”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保障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中国的“平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平安校园”,人人受益、人人有责。作为一名身处第一线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笔者就“平安校园”建设谈几点拙见,权作探讨。

1.“平安校园”建设的意义

从国际大环境看,国际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政权的颠覆,始终在对我国高校进行着渗透。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开放,中国高校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已与国家安全形成直接关联,创设平安的校园环境是我国目前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从国内大环境看,我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意义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转换、改变与震荡,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大学有近2千万的在校学生,在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中,各类学生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各类学生伤害事故有2000多起,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正是基于以上这样一些现实情况,“平安校园”建设理应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向更高目标发展并保证这一发展的必然需要。“平安校园”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1建设平安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平安和谐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高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群体,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1.2建设平安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平安校园正是这种要求的根本和基础。

1.3建设平安校园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为了高校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也要加强软件建设。努力建设平安校园,不仅使全校的师生员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4建设平安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平安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必要环境。

2.平安校园的内涵及评价指标

“平安”二字,在《辞海》上的解释为“安好”。如全家平安。其应由《诗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引申而来。“安”为安全、安稳;“平”为平坦、平定。“平安校园”与“建设”作为一个集合体,从基本含义上看是指在政府及学校各级的倡导和努力下,通过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设置和创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并使这种校园环境得以保持,形成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状态追求。简而言之,平安校园就是一种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校园运行状态,从这一基本含义入手,我们不难发现平安校园的特征性指标,至少应包括稳定、秩序、理性、和谐四项。

稳定是相对于动荡而言的,即平稳、安定。首先,稳定不是仅指校园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稳定,而是指高校的整体稳定,包括政治稳定、教学稳定、校园生活秩序稳定、人心稳定等;其次,稳定不是静态的、凝滞不动的稳定,它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僵滞不变的状态,而是指其结构在运动中保持某一固定形式和基本一致的适应方式。

秩序即有序,是相对于无序而言的。有序意味着行为的规则性、进程的连续性、事件的可预测性。校园秩序是校园各个有机体在运行变化过程中,其内部各个方面保持相对平衡、稳定和协调的状态。无序则意味着上述状态的破坏,意味着偶然的、混乱的、不可预测的因素渗透到了校园生活之中,广大师生在混乱无序的校园环境里不可能有安全感。

理性,是人们主观认识力、分辨力、感受力、控制力的集合。在平安校园建设上倡导理性,实质上就是增强广大师生的是非善恶分辨力和行为控制力,减少或消除情绪化的盲目冲动,通过理性沟通,诚意地进行讨论和协商,交换意见,遵守法规,遵守以理服人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惟“理”是从,从善如流,以达到共同的认识,并据此共识来处理事情和治理学校。

和谐,意味着人际关系的融洽、宽松和团结。主导高校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力量——广大师生应从发展需求的高度审视处理自身发展的关系问题。和谐校园将是稳定、秩序、公平公正及其基础上的理性化社会的集中境界,是平安校园建设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平安校园建设创制的是一种校园环境状态,追求的是学校稳定发展和广大教师安心于教学,广大学生安心于学习的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高品质目标。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以上的四项并非平安校园建设的全部指标,而是基础的、典型的、重要的指标,这些指标具有前提性、指示性和代表性。

3.如何加强平安校园建设

当前,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3.1要抓认识,在思想上努力克服“三种不良倾向”

一是克服“理论上重视,实践中忽略”的现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我国改革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稳定是发展的重要环境和条件,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发展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稳定也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人人有责”的意识。学校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平安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自觉把本部门工作放在建设“平安校园”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开展、去提高,找准本部门开展平安建设的切入点,从履行本部门职能职责出发,努力从源头上抑制和消除产生各种不平安、不稳定的因素,共创校园平安大局。三是克服“消极应付”的情绪,树立有所作为的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充分认识到,与平安建设相关的校园建设安全、师生安全都是一个高校综合水平的反映,是一个高校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3.2要抓机制,在构建上建好四个机制

一是权责一致机制。要建立起学校引导、部门实施、全校师生参与的平安校园建设的立体三维模式。建立此机制要放手调动基层组织的作用,在赋予充分权力的同时,形成上下级责任的连接。二是权利保障机制。平安校园建设从现象上看是学校主导,但真正的决定力量在于广大师生。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生权利的保障制度和救济渠道,切实保障和维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三是治安恒定机制。校园治安问题是平安校园建设的直接问题和基本衡量指标。要把校园治安管理变短期的管理为长期的管理,变被动的管理为主动的管理,减少校园各类案件的发案率。四是道德宣化机制。当前我国高校“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理顺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广大大学生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关系和建立一套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道德标准。道德宣化要以广大大学生为重点,倡导他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和对待社会及社会现象,认清当前形势,准确分辨善与恶。

3.3要抓宣传,在宣传上努力实现“五化”

一是宣传规划要系统化。把宣传“平安校园”的任务,纳入年度宣传规划,每一主题宣传内容相衔接,长计划,短按排,同部署、同指导、同检查、同落实。二是宣传内容要人性化。精心选取体裁,融教育、启迪和警示为一体,提高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三是宣传形式要多样化。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除了原来已有的媒体、广告、宣传栏等阵地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四是宣传手段要立体化。图文并茂、声像同期。广泛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等各种手段,深入宣传,不断拓展“平安校园”的宣传空间。五是宣传活动要经常化。宣传长流水,不断线。把创建宣传工作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每一年度、每一时段的宣传内容、重点、形式、活动等都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并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力求每个阶段都有主题、内容、载体和相应的活动形式。

3.4要抓重点,在内容上注意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构建信息网络,拓展信息渠道。可以设立部门安全联络员、班级安全委员,形成有效的信息网络,多层次、多渠道拓展信息来源,确保信息顺畅。二是加强调研,排摸不安定因素。针对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不安定因素排摸,强化措施,增强预见性、敏感性,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努力维护学校的政治稳定。三是健全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多变的形势,未雨绸缪,应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四是加强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师生依法办事的能力。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法律知识,在素质提高上下功夫,根据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聘请公、检、法等部门的专家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也可将一些典型的案例和安全防范的知识制成多媒体,通过校园网络等媒体对师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和教育。五是要健全治保组织,加大打击力度。根据学校综治工作思路,应继续完善学校治保组织网络,发挥基层组织的功能,督促各部门落实和履行综治责任和义务,发动学生群众中骨干分子参与治安防范活动,共同维护学校治安秩序。同时,尽力配合公安部门查破各类案件,开展专项整治,降低各类案件的发生,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六是统一条块,使防火工作系统化。要认真做好防火安全工作,使学校的防火工作朝着法制化、统一化、规范化的目标前进,要加强对义务消防员的业务培训,做好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的安全检查,通过“119”消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防火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2]司士强.创建“平安校园”之我见[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

[3]陈弘毅.西方人文思想与现代法的精神[J].中国法学,1995,(06).

平安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平安校园建设 意义 现状 策略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大家都知道,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除了对空气、水、食物的需求外,就是安全了。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都在心中呼唤着,呼唤着一个稳定和谐、秩序井然、平安共处的校园。

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一、 加强平安校园建设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指出安全需要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在童年失去了安全是很难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2005年2月,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稳定的社会局面,构建和谐需要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打造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和思考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这是一项崭新的课题。

二、平安校园建设的现状

2009年11月27日,重庆市召开建设“五个校园”启动会,正式启动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建设。“平安校园”着眼于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创设安全稳定环境,让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学校财产的安全,保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同时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平安校园建设,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从目前学校运行发展的情况来看,学校安全基本上形成了良性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安全事故的反复性、隐蔽性、偶然性特点,学校经费不足,设施陈旧和侥幸麻痹思想作怪,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安全问题类型多样。有因教学活动引起的伤害,也有非教学活动造成的伤害;不仅有发生在校园内的伤害,也有发生在校外的伤害。

2.校园安全问题成因复杂,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既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具体工作中的漏洞;既有不能杜绝的客观原因,也有安全可以避免的人为事故。很多校园安全问题的存在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使得校园安全问题复杂化。

3.校园安全问题处理方法落后,与校园安全问题成因复杂不相适应。当前校园安全问题的处理手段方法相对单一,落后,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依靠一两个门卫维护学校日常安全;二是组织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巡逻队进行不定期巡查;三是发生问题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报案。我校作为一所相对较大的农村学校,单纯依靠这几种方式已不足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校园安全问题。

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 加强平安校园建设的策略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校园的和谐与安宁,关系到学校的前途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学校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安全工作意识化,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具体化”。学校安全工作要“天天讲、时时抓”。要抓住关键环节,把握规律,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我校实际,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加强平安校园建设。

1.积极营造创建平安校园舆论氛围,提高全体师生创建意识。要充分利用校园班班通、校园广播、校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以及开展讲座、主题班会、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2.学校制定印发《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召开教职工大会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各年级组、各处室要围绕创建平安校园的总体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并制定目标,分解和任务落实措施。

建章立制,落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年级组、各处室要根据创建“平安校园”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建立部门安全责任制,并张贴在部门内,接受检查和督促。

校内层层签订创建平安校园责任书。学校制定平安校园目标责任书,校长为创建平安校园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三责任人,年级组长为第四责任人。班级的安全工作,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建立学校与社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经常清理学校周边的精神污染源,强化学校周边治安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加大学校保安员对校园及周边课余时间尤其是中午、傍晚及晚修后时段的巡查力度,确保校园安全和周边秩序稳定。

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给家长一封信和家长学校等途径,要求家长对子女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家长安全教育责任。

3.每月的第一周各班级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搜索”活动。就校园内、班级中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引起同学重视,从而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每学年德育处将每栋楼楼梯过道的值日学生(楼长)安排好。德育处要经常检查督促,加强对楼梯过道的监管,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校舍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特别加强对学生进宿舍进行防火的检查,严禁学生点蜡烛、私接电源等。加强对实验室、微机室等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严格剧、易燃易爆品的管理。加强食堂的管理,总务处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其检查,严防学生中毒事件的发生。

4.建立“后进生”学生帮教机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加强与特殊学生家庭的联系,落实班主任访谈制度,做好“空巢孩子” 的教育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实现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通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和教育,及时防范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5.学生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要善于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事)件、事故,以增强说服力和影响力。可通过开展法规及案例等专题讲座、召开现场会、开展知识竞赛、办黑板报(宣传橱窗)、张贴宣传画、组织观看录像、制作宣传牌、发放安全手册等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班会、集体活动等,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利用河南省许昌县椹涧乡一中学发生一起初中生晚自习下课后因拥挤跌倒,继而相互踩踏导致5名学生死亡,数十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的重大恶性事故的真实案例教育学生,效果非常好。

6.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危险预知训练”活动以及“安全月”、“安全周”活动等;组织开展安全文艺汇演,“安全在我心中”演讲会和征文活动,安全书法、漫画展;安全教育故事会;组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征文征联竞赛,有奖征答,创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内靠管理,校外靠教育。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应是教育者自觉积极、持之以恒的行动,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平平安安健康成长。把学校建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平安建设范文第6篇

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平安创建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工作会对政法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以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首要政治任务,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和谐稳定的需求。

二、以构建和谐晋宁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服务和管理社会的能力

一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二要深入推进“为了明天工程”,重点做好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救助工作。三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四要加强和改进安全工作。加强和改进涉及公共安全的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及安全生产监管,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和规范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进一步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大行政调解力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网络。

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以确保“两节”、“两会”敏感时期和奥运会期间安全稳定工作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面的安全保卫和控制工作,加大严打整治和群防群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压减刑事案件和治安、安全事故。

五、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你我共享”的社会氛围。二是强化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镇综治维稳组织的作用,形成以村(居)党总支为核心,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综治组织为骨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网络,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六、完善责任制,健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进一步明确镇、村(居)级党政和各有关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协作配合,健全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矛盾纠纷排查会议、突出问题联席会议、镇级领导挂钩联系村(居)、工作情况通报等制度,着力解决齐抓共管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七、加强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化建设

平安建设范文第7篇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

总之,城市社区建设在城市四个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市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渐进深化的过程。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合理调整社区规模,重建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优化社区干部结构,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市实际情况的社区运行机制。在这里我就以*区为例,浅谈一下对社区建设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一、近年来社区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

在市、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民政局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加强组织领导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社区定位在居委会这一自治组织层面上,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到*年底,基本完成了社区划定和新型社区体制建设。*区将原有的131个居委会,重新划定为70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管辖居民由原来的940户,增加到1758户,最大的社区3000户,最小的社区1000户。将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工委,并吸纳了派出所等驻区单位。按照规定,根据社区党员数量等情况,70个社区组建了59个社区党总支(下辖115个党支部)、11个社区党支部。街道和社区分别与主要驻区单位建立了“党建工作协会”、“党建联谊会”。以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同推选社区成员代表的方式,70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作为社区的权力机构。出台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章程》和《社区居委会管理办法》。各社区组建了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青少年协会、残疾人协会、志愿者协会和各种兴趣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在成立组织架构和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从硬件建设入手,社区建设全面展开。

(一)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是影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区委、区政府提出:“上下齐心,加大投入,彻底改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办公和活动阵地”,“要把最好的房子倒给社区,要把一流的服务提供给居民”,“社区建设的硬件建设要管用,要用好”等要求。制定了硬件建设工作计划和建设标准,签订责任状。协调市城建、规划等部门,通过置换、改建、新建、购置、社会联建等方式,从*年10月到20*年11月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使全区社区建设硬件建设全面、快速发展,并发生了历史性突破。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老年公寓、婚姻系列服务、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和军地两用人才学校等服务内容;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9,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厦、少儿图书馆和青少年宫。各街道通过改建、置换和新建等方式,建起了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13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由原来平均不足200平方米增至850平方米,有4个街道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具有社区事务受理大厅、社区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图书阅览、经常性捐助等功能。社区居委会也由原来的平均32平方米增至142平方米,最大的达300平方米。为加强内部功能建设,又投资建立社区警务室、学习室、经常性捐助室、老年人活动室。全区百分之百的社区建有“一站四室”(社区服务站,办公室、警务室、学习室、多功能活动室)。

20*年街道撤并后,*区的社区合并为70个,20*-20*年,*区委、区政府除社区资源置换、整合外,累计净投入社区建设资金2个亿,其中区街社区服务设施投入1.7亿元,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投入3000万元,使得社区硬件建设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可靠的服务平台。硬件建设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20*年投入7000万元,建成了3000余平方米的中山区社会事务受理中心,4000余平方米的市民健身中心,*余平方米的残疾人的健身理疗服务中心,有效地满足了市民集咨询、救助、服务、娱乐为一体的日常需求;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到5000平方米,成为居民服务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是跨跃式发展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加大投入,全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由154平方米提高到460余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平均达到2800平方米,成为为民服务的主要场所。

(二)软件建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围绕强化服务,*区通过网络建设、升级换代,使得全区社区办公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手段实现电子化,服务方式实现人文化,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新思路。一是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区政府加大投入,对社区服务求助网站进行了改造,使电话和电脑网络更具完善,建立了中山区求助热线和社区服务网站,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和信息平台。二是社区服务手段日趋丰富。在社区服务方式上,走出了一条由政府主办到企业加盟、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由最初的政府单打独斗,力不从心,投入不足,到老杨家政、老阿姨、社康集团等十大社会企业加盟,服务力量发展壮大,到筹建昆明街道武昌社区服务一条街,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得社区服务社会建,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队伍建设

在社区成立之初,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自荐、群众和组织推荐、笔试、面试、张榜公布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实行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并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改选了社区居委会。按照每300户配一名委干部,每个社区委干部不少于4人的要求,新产生社区居委会干部414人,平均每个社区6人。新当选的居委会干部文化程度提高,政治素质提高,年龄明显降低,结构更加合理。其中,本科文化占4.1%,大专文化占19.1%,党员占33.6%,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结构。同时全区产生了3000多名楼(组、院)长。近几年来,随着居委会换届的进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军嫂、下派指导员和大学生的不断加入,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不断得到优化。

(四)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为实现社区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形式网络化目标,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三级阵地的作用,根据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了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义务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

1、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加大政策倾斜,出台了《社区服务认证制度》及扶持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区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社会保障、婚姻系列服务和养老托老等多项无偿或低偿服务;各街道和社区都组建了专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开展了房屋维修、家政服务、清扫保洁、面食加工、食品配送、休闲导游等20多项低偿便民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十大系列40余个项目的服务网络,建成便民服务网点2,100多个,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又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2、开展了面向弱势群体的社区救助服务。坚持和完善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各项保障政策,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模式(最低生活保障、经常性捐、一户一册、对口帮扶),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还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方面的关爱。实施了“111工程”,既每个街道安装10个以上“爱心门铃”,解决孤寡、独居老人力所不及的急、难、愁事;建立100个以上“爱心联系卡”,实行强帮弱、好帮残、富帮贫;组织1,000名以上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奉献和便民服务,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与特困家庭结爱心帮扶对子2,887对,组建了1,000人以上志愿者队伍13支,学雷锋小组5,600多个,扶贫助困献爱心活动已形成制度。坚持了党政机关干部和爱心志愿者定期走访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救济金发放工作。

3、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完善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再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做出了“不挑不拣保你48小时上岗”的承诺,开展了争创无待业社区活动。采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向社区便民服务要岗位、兴办实业创造岗位、向社区单位拓展岗位等办法,走出了一条以服务养服务,以服务促就业的新路。目前全区已创建了数十个无待业社区,而且*街道还成为全市首个“无待业社区”。

4、社区卫生不断发展。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社区服务工作规范》及服务人员岗位职责、社区卫生工作程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逐步完善了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方式,健全了工作网络。目前,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面积超万平,形成了以区医院综合卫生服务为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为主体,以数十个卫生所及千余张家庭病床为补充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无双休日工作制,重点为社区内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服务。

5、社区文化活跃繁荣。注重以社区文化为载体,营造健康文明的社区精神内涵,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文化阵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办文化事业机构为主体,以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活动室为中心的区、街、委三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网络。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社区(楼院、家庭)活动,从各中小学校抽调了26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教师骨干,给他们颁发了“社区学习辅导员聘书”,进行专门培训后分派到各个街道担任“社区学习辅导员”,为建设学习型城区提供了智力支持。

6、社区治状况良好。为确保一方平安,*区实施了“警务进社区”工程。通过警务进社区,在管理与服务中,加强治安防范与法制宣传,建立打、防、控于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实现了社区警务办公用房标准、标志、公示牌、区域图、联系板、警民联系箱等“八个统一”。建立了以社区民警、巡防队员、楼院看门望锁治安群防人员为主的防范队伍及社区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民事调解队伍网络。从抓基础、抓管理、抓服务入手,建立了社区民警工作监督检查制,社区巡防员巡防制等制度,大幅度地降低了各类易发和突发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7、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结合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建立了社区城建卫生管理体系及队伍网络,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评比,通报情况,通过实施垃圾不落地、环卫三班倒扫保及清理无证商贩扰民等工作,使社区整体环境整洁优美。为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家园意识,在全区叫响了“创文明社区家家有责,建温馨家园户户受益”的口号,开展了“营建市民林”和“三认养”活动。克服多重困难,加大对弃管楼院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社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经过改革实践,我市新的社区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开始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体制框架形成,作用开始显现。这次社区体制改革,理顺了原有居委会的组织模式,在社区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这几个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将有效地保证社区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这是原有“居委会体制”所无法比拟的。尽管体制改革和社区的管辖范围、工作对象、工作职能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拓展,但新社区体制的优越性已有了明显的体现,社区组织的作用正在得到较好的发挥。

2、规模趋于合理,功能得到扩展。经过街道撤并和几次社区整合,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计划生育健康指导站等,在如今的社区成为了平常事。同时,由于社区规模的调整,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社区的管理成本下降了。所有这些都为今后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关系开始理顺,职能得到强化。新的社区组建后,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建立了各类小组和委员会等组织架构,并吸纳了民警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参与进来,使党的领导、群众监督、专业管理融为一体。从而加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民主,强化了监督和制约机制,理顺了社区内部各个组织的关系,初步形成了责权明确、互相促进、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的新型运行机制。

4、队伍结构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社区组建后,我县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年龄不断优化。基层普遍反映,在这次换届之后,新当选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政治素质高,开拓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较强。在日前全市开展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稳定工作中都发挥了十分要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三、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1、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是社区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区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在各项工作进入社区之前能够统一规范审核和管理,为社区建设创造一个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环境。

2、经费短缺,干部待遇偏低问题。目前,社区办公经费少,政府部门工作大部分进入社区,但经费较少,各类办公经费和费用开支给社区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虽然经过几次上调,但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目前社区居委会书记工资是120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是1000元/月,并给予各类保险补贴320元/月,但较之当前通货膨胀和较高的物价,待遇还是偏低。因此,需要适时合理地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关于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就*区来说,目前各社区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包括居委会干部、军嫂、干部、协理员和残协委员,居委会干部是居民选举出来的,承担着社区工作的主要职责,工作压力较大。其它人员分别由区相关部门分口管理,待遇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委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今后应该尽可能地将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在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等能够纳入街道统一管理。

4、关于弃管楼院建设问题。近年,城区出现一些弃管楼,由于物业公司与产权单位存在矛盾纠纷,或产权单位破产、改制等原因,造成居民楼物业无人管理,导致居民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且周边景观杂乱,环境恶劣,居民反响强烈。必须加大这方面管理和整治力度,对因物业管理问题造成的弃管楼,房屋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处罚,保证物业公司正常经营。对老旧小区的弃管楼,应运用行政手段,尽快落实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标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的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为平台,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以服务为主题,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以党建为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促进城区的四个文明协调发展。

根据这个思路,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社区党建。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社区党建至关重要。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建设一定要抓住不放,加大非公企党组织,包括联合党支部的创建,不断延伸党的触角,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二要分类指导,分层面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如要加强退休党员管理,让他们在社区生活中继续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并继续发挥其余热;加强单位在职党员管理,使他们把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作为新时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新载体;加强下岗职工党员、流动人口党员、个体户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的管理,切实改变党员管理断层现象;壮大社区党员队伍,拓宽党员发展的视野,使社区党的队伍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三要牢固树立围绕社区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广大党员引向社区改革发展的最前沿,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宗旨和社区党建的效能,进而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骨干,也是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服务是和群众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服务,在推动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社区服务来带动整个社区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引导社区服务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发展。一要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走一条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覆盖面大、方便快速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二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走社会化、实体化、产业化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三要走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股份制等办法,使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实体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

(三)美化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既是一个社区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又是孕育社区文明的摇篮。要按照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社区环境建设。一要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管理,推进和完善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改善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抓好市容卫生工作。加大违法建筑清理力度,搞好社区绿化、硬化、净化、亮化,加快改造小街小巷,全面落实“门前五包”,实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整治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三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注重环境维护,不断提高社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宜居社区。

(四)活跃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区和谐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对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社区为载体,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大力开展各项活动,活跃社区文化。一是要抓组织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相差规章制度,配齐配强专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形成一个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二是要抓阵地建设,搭建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树立“共建共享、共驻互助”的理念,积极争取辖区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想办法,新建、扩建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通过加强阵地建设,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平台。三是抓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户和特色文化团队活动中来。优化现有文化队伍,丰富活动内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四是抓活动建设,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抓品牌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不要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还要积极介入诸如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展示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注重创新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解决社区文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努力打造一个个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

(五)健全社区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认识及参与意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舆论媒体有义务按“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分级医疗,各司其职”的要求进行引导和分流。研究、调整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城务工人员和无固定收入城市居民等人群的一般常见多发病和已确诊的慢性病人员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准入,大力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三是要广泛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巡回入户医疗服务,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力度,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四是要加快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基本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六)强化社区治安。社区的安全稳定体现了一个社区的形象,也反映了我们执政党的执政力、领导力、控制力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素质。一是应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租赁房屋、暂住人口和刑释解教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制。二是要紧紧围绕“平安区”创建工作,着力培育创建标准规范、创安机制健全、富于特色的基层示范典型,打造一批“平安社区”。三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完善街道综治、、司法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矛盾纠纷督办、分流和反馈制度,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四是要继续开展集中处理涉法涉诉突出问题工作,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制度,及时全面掌握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继续实行人民内部矛盾“大调解”,健全区、街、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拓宽矛盾排查和解决渠道,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前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平安建设范文第8篇

市综治委决定召开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建设“平安*”动员部署大会精神,按照振起书记提出的要求,就全面开展建设“平安*”宣传活动做出具体安排。下面,我简要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平安建设宣传的重要意义

开展为期三年的建设“平安*”活动,是市委、市政府贯彻省委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在开展建设“平安*”活动中,必须始终坚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建设“平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平安建设宣传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引导和激励全社会共同支持并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加强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对推动“平安*”建设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4月30日全市动员大会后,各地、各部门召开了各种层次的会议,具体部署了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措施,全市平安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可以保证从高起点、大方向上引导社会舆论,使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的决定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成为各地、各部门平安建设的指针。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就是要在社会上创造一种人人参与平安创建,共同维护社会安定的良好氛围,使平安创建融会到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工作之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维护社会政治安定、治安稳定,保障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

加强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对推动平安建设具有积极的加油鼓劲作用。通过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可以把各地、各部门建设“平安*”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及时反映出来,用于指导面上的平安建设工作;可以把平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展示出来,用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可以把各地、各部门单位的创建亮点播发出来,成为提升城市品味、增加城市功能的载体;也可以把平安建设的成绩宣传出去,成为招商引资、吸纳项目的宝贵资源。

加强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对推动平安建设具有全面的立体推动作用。建设“平安*”,既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做好平安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既是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的有效保证,也是三年平安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平安建设的应有之义。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发动得是不是充分,是我市平安建设能否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市平安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全面加强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就是要通过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种形式的立体宣传,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创建工作目标。

二、正确把握平安建设宣传的工作重点

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必须紧跟“平安*”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安排,实现宣传工作与平安建设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在为期三年的“平安*”建设中,要突出以下宣传重点:

1、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宣传平安创建对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作用,要宣传平安创建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所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宣传由此产生的良好社会效果和巨大经济效益。

2、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的决定和部署。宣传平安建设实现“五个明显提高”、形成“五个长效机制’、增强“五个能力”、营造“五个环境”的总体目标;宣传《决定》中要求的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即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3、宣传各级党政领导抓平安建设的重要活动。重点宣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大活动和重要指示;宣传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指导平安创建的重大举措;宣传各级党政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对平安建设真抓实管的事迹及成效。还要适当、适度报道那些不重视、不落实创建工作的地区或部门单位,鞭策他们努力做好工作。

4、宣传各地、各部门在平安建设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投身平安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在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上取得的丰厚成绩。

5、宣传公安政法机关和综治成员单位在平安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事迹。宣传他们在打击刑事犯罪、稳定治安局势、落实防范措施,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教育改造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和工作业绩。

6、宣传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的情况。宣传社会相关部门在平安建设活动中的主要工作,宣传各界群众在维护治安、调解矛盾中的突出贡献,宣传他们在群防群治、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和重要作用。

7、宣传各个层面在平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注重典型带动,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中的生动事例和感人事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或现场会,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指导创建工作的开展。

8、宣传“平安*”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根据平安建设和专项整治工作进展,采取新闻会等有效形式,向社会公布平安建设推进情况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鼓舞士气,创造氛围。

三、认真落实平安建设宣传的任务目标

建设“平安*”是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要最大限度地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同,参与和支持。要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载体,活跃宣传形式,把建设“平安*”与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用更加生动活泼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平安*”建设深入人心,把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平安*”的大好局面。

开展建设“平安*”宣传活动,由市平安建设办公室和市新闻办公室共同负责,具体组织和协调各县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日报社、*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单位要发挥宣传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利用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把建设“平安*”活动作为新闻宣传报道的重点内容,设立专刊或专题,增加发稿量,扩大影响面,特别是要努力增加稿件被上级新闻单位的采用率。

各县区、各部门要分别做好本地方、本系统的宣传工作。要有宣传工作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采取画廊、板报、灯箱、标语、条幅、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不间断的大规模宣传活动。要积极向新闻单位供稿,提供新闻线索,更多更好地反映平安建设工作成绩。系统或单位内部具备播发条件的要设立平安建设专题宣传栏目或专项宣传版面,把有指导意义的、领导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相关工作宣传引导好,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要延伸宣传触角,扩大覆盖面,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的决定宣传到社区、村屯、学校和基层厂矿单位,引导开展好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以小平安保证大平安,以基层平安保证全市平安。

各级综治办和平安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对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要跟踪督办,对平安建设的重大活动要进行及时报道,并留存资料。要加强同新闻单位的协作配合,组织各部门单位提供新闻稿件,增加报道数量,提高宣传质量,特别是增加上级新闻单位的采用率。要结合协调指导进行创建宣传,结合督促检查进行情况通报,充分利用调度会和工作简报等形式反馈工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切实加强对建设平安*宣传的组织领导

宣传工作是贯穿平安*建设全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把平安建设宣传作为平安创建的重要推进方式紧紧抓在手上,确保三年创建目标的实现。各部门单位都要在平安建设办公室内部确定专人负责宣传工作,既要保证日常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又要统筹谋划做好阶段性的集中宣传活动。要精心设计,创新载体,体现行业性一专题性特色进行宣传,内容上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的挖掘和培养;形式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宣传工作的效果,努力形成声势不断、高潮迭起的宣传格局,使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

平安建设范文第9篇

适应人民新期待,树立平安新理念。讲社会的平安,当然首要的是没有战争,没有动乱。如果像近几年西亚北非一些国家那样战乱频发、政局动荡,人民生命财产没有保障,还谈得上什么“平安”呢?但是,“平安”必须与时俱进。在今天的和平发展时期建设平安中国,决不能满足于不打仗、不动乱,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把工作触角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延伸到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及网络安全等各个领域,把工作着力点从打击、防范、管控拓展到服务、管理、建设等各个环节。不仅关注人身安全,而且关注吃得放不放心、住得安不安心、出行是否平安;不仅关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成效如何,而且关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高不高;不仅关注自身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关注执法司法是否严格、公正,社会公平正义能否以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充分体现。概而言之,就是要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秩序与激发社会活力的结合点,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建设平安中国。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平安建设的当务之急,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应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把专项打击与整体防控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要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凡是政府推出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刚性门槛”,努力使重大决策的过程成为倾听民意、改善民生、化解民忧的过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做好基础性工作,牢牢掌握主动权。平安建设,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从多方面做好平安建设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平安建设的源头性工程。各级政府要坚持发展为民、富民安民,积极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民意基础。谋发展、搞建设,要统筹好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好群众的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深化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建立健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进一步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要提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义工、群防群治队伍等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力量,为平安建设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按照规律办事,创新平安机制。建设平安中国是一个动态过程,应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在创新中提高,努力按照规律办事。各级政府应多渠道倾听群众意见,把群众的意愿作为平安建设的“风向标”,把群众的评价作为平安建设的“试金石”,善于运用民意导向,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提高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加快推进平安建设信息化进程,善于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厘清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分领域、分系统、分行业抓好各项工作部署和措施的落实,善于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形成平安建设的整体合力。

平安建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治安;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242-01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主要场所,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在开展平安建设过程中必须实行抓好平安校园建设,以保障学校形成一个安全稳定为基础的和谐校园。

一、平安校园建设的内涵

(一)平安校园的概念。谈平安校园,就不得不说“平安”两字。所谓“平安”就是“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平安校园,它既是校内治安良好的狭义“平安”,又涵该校内思想政治稳定,饮食、交通、医疗、消防、网络等方面广义的“平安”。稳定压倒一切,只有“长治”才能“久安”。这是一项大的校园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

(二)建设平安校园的指导思想。平安校园的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作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平安和谐校园思想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管理,规范安全保卫管理体制,务实综合治理的工作基础,努力构建平安校园,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谐,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设平安校园的工作目标。高校是人员密集、知识密集的场所,平安、稳定、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通过平安校园工作的创建,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使学校成为全社会中最安全,最稳定的地方之一。其目标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稳定防控机制,切实落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措施,确保校园长治久安,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认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

二、平安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一)平安校园建设是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和谐、平安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美好的境界,也是科学发展观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必须达到的目的。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是造福师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师生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是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创建平安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校园平安事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将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平安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三)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现状,迫切需要建设平安校园。1、治安形势严峻,管理任务艰巨。2、校园周边秩序混乱,治安事故隐患增多。

三、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创建平安校园责任感。充分认识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树立安全工作第一的思想,把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创建平安校园”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务、后勤、保卫、政教等职能处室具体抓的格局,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扎扎实实的深入开展。

(二)立足校园治安预防,着眼综合治理。治安防范和治安管理工作是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平安和谐校园环境的重要保障。保卫部门应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保卫干部和保安队伍以广大师生利益为本,以广大师生得到实惠为根,梳理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足预防,着眼综合治理,整治清理安全隐患,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火,防盗、防中毒、防意外事故为重点,以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为主要手段,构建覆盖全校的安全防范长效机制。

(三)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师生防范意识。1、加强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防盗、防火、防骗、防人身伤害等安全教育,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2、加强宣传,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四)切实加强高校保卫专职队伍建设,以适应平安校园建设的需要。高校保卫专职队伍使保学校一方平安的骨干,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关键、功能重要、责任重大。因此,要着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都过硬的保卫干部队伍。

(五)依靠广大师生,发动一切可以参与的力量,共同创建平安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是每位师生从自己入手、从细微处入手,人人都来添砖加瓦的群众性工程,要把平安工程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要从基层抓起,从师生员工最关心的地方做起,从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要在狠抓建设措施的落实上下功夫,在完善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全院动员、全体参与、全面工作上下功夫,在努力营造安全稳定、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上下工夫。发动一切可以参与的力量,共同创建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建设事一项系统工程、长期性工作。要符合高校自身的实际和特点,立足本校实际,发挥本校优势,建设要与学校内部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学生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与文明校园建设结合起来。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才培养理念,以服务师生为根本宗旨。平安校园建设功在当今,利在今后,工作要高标准、高起点。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整体推进,全面突破。

上一篇:安全整治范文 下一篇:畜牧兽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