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一体化在贸易流通体系中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08-30 01:42:42

供应链一体化在贸易流通体系中的构建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贸易流通体系的发展着巨大的变革,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鲜活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再加上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这就对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着重分析供应链一体化在其流通领域的应用。从这一方面来探究我国市场流通市场的变化。

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是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围绕核心农业企业,对果蔬类农产品实行有效的运输、仓储加工、装卸搬运、包装及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将果蔬类农产品生产商加工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整体的网络结构模式通过完善果蔬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及产品损耗,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复杂冗长,每一个环节都有几个企业参与或者不同的子环节,涉及原材料供应商、采购商、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销售商等等。所以如何实现信息流动畅通,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种植,引导供需平衡;如何围绕核心企业计划、组织、实施高效的物流活动,保证果蔬的新鲜与质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状及问题

1.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在近年来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者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却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基础。农户经营分散,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带动农业的规模经济,相比于其它环节的加工、流通集约化、规模化,它在供应链中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同时农业生产标准化和产品规格化低,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滥用农药化肥等导致产地土壤污染严重,这那以实现产品的优质化生产和加工。

2. 农产品流通换环节过多

农产品的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而大多数农产品都是未经过深加工的新鲜果蔬,所以环节的过多造成层层加价据测算果蔬农产品流通中每增加一道环节,大约增加5%的成本。

3.信息化程度低

需求信息沿着供应链向原始供应商传递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信息失真与滞后,造成需求被扭曲放大,形成牛鞭效应。在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中,没有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各环节的节点企业都是独立运营,畅通的立体信息网络还未形成。如: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多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信息闭塞,仅凭自己以往经验和对市场的感觉来进行种植,缺少及时有效的信息收集和传播机制,导致农民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决策、计划组织生产,加大了生产者的市场风险,供需不平衡,造成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4.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大

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说,有25%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产品损失率仅为1%~2%。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冷链物流技术、设施落后,这都极大了造成产品在运输,配送过程中的损耗,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加大了产品成本,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二、构建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1.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动因

果蔬农产品与其它普他货物供应链体系有很大不同,果蔬农产品从产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必须高效的组织协调性,才能保证果蔬的新鲜度与质量。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在运用高新冷链技术、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本周转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而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中,涉及生产者、采购企业、加工企业、连锁超市等,将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交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使供应链多个上游、下游环节高效连接以及果蔬产品冷链与市场流通对接,实现利益享、风险共担。

2.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

此供应链体系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担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实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果蔬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基于利益分配原则构建供应联盟,在生产环节:有效引导、组织农民构建农业公司、生产基地、合作社等形式的集成式生产联盟;在流通环节:整合中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将众多分散的采购企业、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等资源集中起来形成战略联盟,以信息技术为纽带,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提高。

3.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机制

组建生产联盟管理中心,实现对生产基地、农业公司、合作社标准化管理,利用物流企业先进的信息网络获得需求信息,同时建立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相关节点企业的无缝连接,使农产品需求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到达生产者手中,指导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使农业生产更加有规划性,发挥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关系。政府投资搭建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工企业批发商入驻;与行业协会合作,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由这几个环节中管理能力较高的企业担任物流中心核心管理人或者由政府指导管理。产地的采购企业、加工企业、根据制定的需求指导计划,直接深入生产联盟的田间地头进行采摘。采购的农产品可以直接发往批发市场进行产地销售,也可以利用物流中心的仓储入库,进一步生产加工,然后再运往产地物流中心,根据终端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类和配送。

参考文献:

[1] 陈科,乐毕君.基于农超对接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0)

[2] 黄桂红,饶志伟.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3] 周游,季丁.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平台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1)

[4] 刘畅,安玉发,中岛康博.日本生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变革及其对中国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1(4)

作者简介:

张雨佳(1992-),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人力资源学专业。

上一篇:昆明商业银行区域化发展研究 下一篇:国有外贸企业战略转型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