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趣味无笔画”教学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30 01:40:04

幼儿园“趣味无笔画”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 要]传统的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师虽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由于教师过多考虑美术技能的培养,往往束缚幼儿的个性。我们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这些,而这种新的绘画教学模式,正是我们要提出的无笔画,它将会更好的完成以往幼儿绘画教学的目的,使孩子在绘画的同时能更好的发挥创造力及个性,更好地感知世界。随着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对无笔画教学的不断认识,我们通过对“趣味五笔画”教学策略的研究,挖掘了更有趣的无笔画形式,筛选了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无笔画内容。

[关键词] 幼儿园;趣味无笔画;教学策略

绘画是幼儿对周围世界最为直接的观察和感受,在绘画中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对身边事物的这一独特“情绪”的感悟。但是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普遍存在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先示范后幼儿进行绘画,较大地束缚幼儿的创造力。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也在逐步拓宽创作的形式,如手指点画、棉签画等无笔画绘画形式来丰富绘画教学,但大多还将无笔画作为一种创意绘画教学。

针对现有美术教育无笔画教学的不足,笔者认为在幼儿园开展趣味无笔画教学活动意义很大,不仅能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各种线条、色彩的丰富变化,还能引导幼儿发现无笔画中有趣的东西,从不同凡响的肌理和偶然效果中提升欣赏能力,更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在游戏的状态下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鉴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从2011年开始,开展了“趣味无笔画”教学的策略研究,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活”字贯穿,科学筛选,多元化设计无笔画教学内容

无笔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拓印、橡皮泥画、吹画、刮蜡画等无笔手段所产生的奇妙变化各不相同,而它们那种自然流露的艺术效果对幼儿的吸引力也强,但并非所有的方法对幼儿都合适。在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一个“活”字,使幼儿在不同的方式与内容中体验美术学习的多样化,提高个体的艺术创作能力。

1.绘画工具与材料适宜,不同年龄段安排不同无笔画形式

无笔画的“无笔”也只是相对传统绘画而言,其实它也有“笔”:或用嘴吹,或用水浸,或用竹签刮、用海棉揉,或使用各种软材料拓印等,相对来说材料和工具的不同确定了无笔画形式的不同。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要依靠幼儿手部小肌肉灵活性和协调性,幼儿阶段小肌肉动作发展不完善,因此为幼儿提供绘画工具的时候应尽量方便操作,工具不宜过小,过细。因此针对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提供的绘画形式也就该有所不同。如小班幼儿可以安排:棉签点画、滚珠等形式,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又比较容易形成好的绘画效果;中班幼儿可以提供:拓印画、渲染画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和材料的互动中,感受颜色的变化,体验拓印和渲染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从而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向往,练习他们的手眼动作的协调能力。大班幼儿提供一些吹画、绳画等形式,在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力度变化给画面带来的不同效果,大胆创作自己想象的图画。

2.变抽象为形象,活动内容贴近生活

吹画、吸附画 、渲染画、绳画等“无笔画”所表现的艺术效果往往过于抽象,幼儿无法理解,那么如何让“无笔画”艺术贴近幼儿的生活呢?因此我们设计内容时往往将抽象的画面形象化,基本上每一次活动内容都以幼儿熟悉的事物作主题,让幼儿学之有物、画之有物。比如:吹画活动就是用嘴或其他工具把滴在纸上的颜料水吹散开,形成画面的一种美术形式。往往看似随意,东吹西吹,吹好后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们设计了大树、流水等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起幼儿联想的主题,引导幼儿知道树有树根、树干、树枝,吹画时树要吹成下粗上细,还要吹出许多树枝来,让幼儿感受到的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贴近生活的东西。当然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不会刻意强调像与不像的问题,而是重在让幼儿去感受,去想象。

二、“趣”字贯穿,快乐创作,双主线确保无笔画教学活动开展

1.多元渠道引领,保障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无笔画活动虽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幼儿喜爱,但是我们仍要考虑幼儿在活动中对无笔画内容构成的理解和对形式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引导特别重要。我们在整个无笔画教学过程的引领中变化了多种形式,运用了多种手段,结合了多种方法,调动了多种感官,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全方位地体验,是真正意义上的趣味教学。

(1)以趣味欣赏为渠道引领幼儿体会艺术构成的多种表现方法

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体会和理解艺术构成的表现手法的过程,因此正确引导幼儿欣赏将为幼儿的创作打开第一扇门。但是对幼儿来说欣赏比创作更难,对我们教师来说引导幼儿欣赏也比指导幼儿学习更难,因此我们尝试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欣赏“的新模式,让欣赏活动变得更生动美妙,与创作真正成为一条杠杆,达到互利互惠。比如:引入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作画视频,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分析画家作画的方式及采用的作画工具和我们平常绘画时有什么不同。紧接着让幼儿欣赏一幅波洛克通过"滴","洒",甚至是"泼"这样一些技法所完成的绘画作品,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2)以符号组合教学为渠道引领幼儿灵动运用造型元素

符号组合教学是通过将“点、线、面、形、色”等造型元素变形、重组,想象,创造的各种组合激发幼儿的天性,促进和加深幼儿对生活美的敏感和体验,使创作空间无限拓宽的一种教学方式。运用“符号”组合教学,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理性规律,逐渐发现光影、色彩、空间、量感、解剖结构等对物体的影响,可以活跃想象,丰富创作,想象将更有趣更有意义。

在“符号”组合过程中,我们从幼儿实际出发,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知识的不断丰富,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和引导幼儿观察客观事物。从单纯的颜色到色彩的丰富组合,从基本的颜色到对诸多色彩的认识,从事物的外部形态到细节观察和描绘,从物体的静态放置到内部动态变化。使幼儿在发挥主观意识的同时,更好地观察和依据客观事物。

2. 有效适时指导,保障教学开展的实效性

我们的无笔画活动虽然不刻意要求作画技能技巧,但我们同时也要避免放任自由,画之无物的情况,因此如何把握活动中的“双主”地位,适宜地观察、适时地介入、适当地指导,是我们开展无笔画教学的保障所在。

(1)关注活动进展,不断调整活动形式和内容

计划是教师预设的,并不一定能保障效果,无笔画因为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而不可能我们选择的每一样内容都恰好适合开展,因此我们的计划必须随着活动的开展而随时调整,这样才能找出真正适合幼儿的无笔画教学内容。在我们进行了一年的无笔画教学过程中,就有几种无笔画形式经历了多次调整的过程,最后在不断地反思、研究、更改下才达到了理想效果。下面以喷刷画、沙画、刮蜡画三种无笔画形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内容调整为例。

无笔画活动各阶段发展情况举例

形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喷刷画 学习用牙刷、梳子喷刷的技巧 学习设计和制作喷刷画底板 暂停 尝试用喷壶进行喷画

沙画 学习干沙画技法 学习彩砂画制作 和父母一起进行彩砂画亲子制作 进行干沙画创作表演

刮蜡画 用现成的刮蜡纸进行创作 学习用油画棒制作刮蜡纸 学习用特制颜料制作刮蜡纸 创设相应活动区角,进行刮蜡纸制作

(2)关注活动评价,注重展示和评价个性化

无笔画的优势在于每位幼儿所创作的作品都显出其独特的一面,都显出幼儿的天真童趣,都是创意和想象的完美体现,因此我们的幼儿园趣味无笔画教学按照“始于人意,终於天趣”的宗旨进行评价,首要考虑幼儿作品体现出的天真童趣和独特个性。但是评价环节要避免变成一概而论和一掠而过,因此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关键是要让幼儿明确评价标准,学会自我评价、理解教师的评价和中肯评价他人。

三、“融”字贯穿,快乐延伸,多方位渗透无笔画教学活动

每次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注重活动后的延伸环节,而这些延伸活动我们融入到了环境创设中,还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和家庭教育中,同时这也有力地保障了我们无笔画教学顺利开展,所以说既是渗透又是保障。

1.特色化区域活动延伸――尽情创作

无笔画教学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展开实践,光靠几次课堂活动是不够的,而区域活动是一个最佳的活动时间。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无笔画材料让幼儿自主开展无笔画活动,这既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与之相辅相成,也可以丰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探索知识体验快乐感受美的乐园,一举两得。根据无笔画教学内容我们创设了染艺坊、布艺坊、沙画区等全新的活动区。

2.艺术性环境创设呼应――美感熏陶

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幼儿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让幼儿园环境到处充斥着优秀的无笔画作品,对幼儿形成一种隐性教育,在这种艺术熏陶下既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感也可以激发幼儿对无笔画创作的兴趣。同时,我们也让幼儿来参与环境创设,多方位展示幼儿的优秀作品,如:将作品张贴在区域角的墙面、摆放在过道和拐角、悬挂在走廊等地方,并考虑点、线、面的结合与布局的合理性,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鲜明,给幼儿以强烈的美的刺激。孩子们走到哪里,哪里就可以成为他们灵感的喷发点和创作的源泉,与环境产生真正的交融,这同时也是一种对幼儿作品的最佳展示方式和最有效评价方式。

3.幼儿园想象活动基地支持――盘活资源

我们幼儿园有专门的美工基地资源室,供孩子活动。在里面孩子们可以凭借各种丰富的作画材料,如各种酒瓶、砂皮纸、石头、卡纸、PVC管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落进行创作。

美工基地的整体设计、室内外环境、装饰,给幼儿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的观察美、欣赏美、感受美,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活动室宽敞的场地组织幼儿尽情地玩色玩造型,更多地开展一些大型合作无笔画和实体造型无笔画,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我想画”的愿望。让幼儿在这样一个美丽、富有创意的环境下尽情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家庭教育中拓展 ――教育双赢

家庭教育不可忽视,这是我们开展无笔画教学的保障,我们工作的关键在于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让家长和老师的观念能达到一致,从而支持我们的工作、辅助我们的教学。而我们的无笔画跳出了传统美术活动的模式对家长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甚至对某些家长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我们通过了一系列互动式亲职教育,如:多样化的家教知识讲座,亲子实践无笔画活动,主题交流会等,更新了家长的幼儿教育理念,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技能,促进了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合作,更重要的拓展了家庭无笔画活动空间。把一些幼儿园里暂时还无法开展或开展相对有些难度的活动拓展到家庭当中去,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学习创作无笔画,让家长体验也当一回老师当一回学生。最终我们实现了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双赢”。

本幼儿园开展“趣味五笔画”教学的实践表明,“趣味五笔画”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兴趣,提高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也突破了教师艺术教育的固有教学形式,焕发了教师美术教学活动的生命活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整合性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景芝著 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附教学实例100课 ). [M]北京 中国地质出版社2004年出版

2.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编 探索心智的教育 [M] 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

4.肖玲著《幼儿多元素质整合发展活动课程---创意学与教 》[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5. [意] 玛利亚.蒙台梭利著 江雪 编译 蒙台梭利幼教经典丛书之《蒙台梭利方法》[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上一篇:论法学实践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轻松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