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孔子曰

时间:2022-08-30 12:56:00

父亲说,孔子曰

祖父是个木匠,主攻大器作。就是帮人盖房子、立木架、造犁耙;父亲也是个木匠,主修小器作,做一些精致的木器,在上面雕刻一些花鸟虫鱼,闲暇时也打打家具。

我是在碎木屑里长大的,一闻到原木的清香就觉得亲切无比,不到七岁,便吵着要学手艺。祖父不同意,他希望我能跳出这个行当,在他的旧观念里,木匠总属于不那么高尚的职业。父亲看了祖父一眼,说了一句“君子不器”,祖父就不吭声了,开始痛痛快快地教我挑木料、画墨线。到后来,被父亲逼着背《论语》,我才知道这是孔老夫子的话,意思是,君子应该博学多能。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论语》的力量。

等年长一点,胆子大了一些,我便跟着大哥去大队的果园里偷苹果。把裤子脱下来扎上裤腿,搭在脖子上就成了最好的口袋。后来不幸被人发现,我跑得慢被抓住了。看果园的扭着我的耳朵去见父亲,我把责任都往大哥身上推。父亲拿出戒尺,问道:“君子求诸己,后面一句是什么?”我说:“小人求诸人。”父亲又问:“那你是要做君子还是做小人?”我听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于是低下头开始小声认错。父亲听了之后,居然消了气,收起戒尺。和颜悦色地让我洗手吃饭。之后很多年,我才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其实,他这是在教我怎样做人。戒尺打在手上,疼一会儿就忘了;可一次温厚的宽恕,却能让人记一辈子。

我念初中那会儿,村里人把旧房子都拆了,开始盖楼房。母亲跟父亲商量:“要不然咱也把房子翻翻新,加盖个小二层?”父亲这个人一向知足常乐,他说:“这房子是咱们结婚时,我跟他爷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冬暖夏凉,大小也正合适,没必要跟这个风。孔子不是说嘛。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总想着置办田土产业,什么时候有尽头啊,好日子是心里美。”母亲便不说话了,想想也对,只要一家人没病没灾,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吗?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父亲高兴的时候爱喝上两口,喝醉了就拉着母亲的手又唱又念,最喜欢喊的是“贤哉回也”。母亲每次总是宽容地一笑,小声骂道:“糟老头子去跟颜回过日子吧。”

生活里当然也有不如意的时候,那一年大哥毕业。工作不好找,心情很差,跟女友又闹了别扭,回到老家蒙头便睡。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大哥终于肯起床吃饭。席间,一向健谈的父亲,这次却很是沉默。我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大哥,别着急,只要好好积淀,努力充实自己,肯定能找到好工作。”父亲一听就笑了,拿过酒来给大哥满上,说:“你弟弟讲得好,其实仔细想想,不都是些鸡毛蒜皮嘛,这世上哪有过不去的坎儿,来,走一个。”那天晚上大哥喝多了,父亲吃力地把他扶到床上,帮他脱掉鞋子,掖好被角,自己则在一旁坐了很久。我看得出,他的眼里都是担心和怜爱。

那么多年过去了,父亲说,孔子曰,《论语》几乎成了我们爷儿俩独特的交流方式、特殊的情感密码。说好了“父母在,不远游”的我跟大哥,一个比一个游得远,父亲也越来越老了。我在国外有时候一个电话打过去,父亲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才蹦出一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母亲在一边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把抢过电话:“糟老头子是说他想你呢。他每天都盼望你哥儿俩能来个电话,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己,吃饭上千万别省。”我在电话这头,听得心里边不是滋味,对母亲笑着说:“妈,爸讲的我懂,我都懂。”

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敦厚朴实的老木匠,一个懂《论语》的手艺人。能成为他的儿子,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

路子与你聊

懂《论语》的父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上一篇:指尖上的父爱 下一篇:爸爸的躺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