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采伐更新作业规程

时间:2022-08-30 12:20:06

森林生态采伐更新作业规程

摘要:采伐作业是伐区阶段生产中的第一道工序,合理选择不同的采伐方式,对伐区生产的计划、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伐区阶段的生产费用,直接影响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森林各类间接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森林;生态;采伐;更新;作业规程

采伐作业是伐区阶段生产中的第一道工序,合理选择不同的采伐方式,对伐区生产的计划、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伐区阶段的生产费用,直接影响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森林各类间接作用的发挥。

一、森林采伐类型和方式

森林采伐类型分为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3种类型。对于东北天然林,主要为主伐和抚育采伐。

主伐分为择伐、渐伐和皆伐3种方式。东北天然林适用的主伐方式为皆伐和择伐。

择伐是目前东北天然林区提倡的,也是最常用的采伐利用方式。择伐采用径级作业法,实行单株择伐或群状择伐。在东北天然林区,一般不提倡使用皆伐,除非因严重自然灾害、征占用林地等引起的必要皆伐,且一般采用块状皆伐和带状皆伐。且要严格控制皆伐的使用范围。抚育采伐是在未成熟林分中有选择的伐除一部分林木,其目的是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生长。抚育采伐主要在商品用材林中进行,特用林根据培育目的和具体情况确定抚育采伐,禁伐林不进行抚育采伐。

二、伐区调查设计

根据相关规程要求结合森林类型多样化最大覆盖模型和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和方法进行。

三、禁伐区和缓冲区

禁伐区是依据国家的法规和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伐区内设置的除发生森林火灾和重大病虫害外,严禁进行各种采伐活动的区域。禁伐区应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的核心保护区、文化保护区、不能进行采伐活动的科研试验地等。

四、采伐作业设计

根据林分调查因子和采伐类型的要求,确定伐区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采伐木和保留木采用目标树体系结合林分择伐空间优化系统来确定。采伐木标号:为了便于采伐作业,凡是采伐木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标号,皆伐伐区对周界木进行标号,择伐伐区对采伐木进行标号,对于需要特殊保护的林木也要进行标记,以避免误采,标号必须明显清楚。

五、集材方式

集材是将伐区里的木材从伐木地点搬、汇、集到装车场或山上楞场的作业。适用于东北天然林区的集材方式有:拖拉机、索道、人力、畜力集材方式。

六、工程设计

采伐中的工程设计包括楞场、集材道、贮木场等的设计。这些设计更多的是土木工程方面的内容。这里介绍仅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角度介绍有关环节的技术要求。

楞场布设要距离禁伐区和缓冲区至少40m;楞场大小取决于木材暂存量、暂存时间和楞堆高度,尽量缩小楞场面积,减少对生产区林地的破坏;楞场位置必须在伐区作业设计(采伐计划)图上标明,符合条件者方能建设。

集材道上的水道桥涵的数量应尽量减少;集材机械对土壤造成的潜在破坏应尽量减少;如有可能,应进行上坡集材;因为大径级原木根端抬起牵引上坡,不会对土壤造成太大的破坏;应避开禁伐区和自然保护区,严禁在山坡上修建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滑道。

七、伐木作业

伐木作业是一个危险工种,除了要应注意的安全措施外。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角度,主要是减少伐木时对母、幼树,保留树的砸伤量。这要通过控制树倒方向来避免。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总的树倒方向应与集材道成30°~45°角为宜:一般情况下,采取的伐木技术措施为锯上楂、下楂、留弦、借向、支杆推树、夹禊等,并应掌握伐木时控制树倒方向的四大要素,即开楂要正,留弦要准,留心要小,树倒要快。降低伐根:为了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伐根要降低到零,最高不能超过10cm。同时,应当避免使树倒向伐根、立木、倒木、岩石、陡坎或凸凹不平的地段上,以免摔伤、垫伤、砸伤被伐木,减少木材损失。

八、森林更新

森林更新分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3种方式。应根据森林经营目的和迹地更新条件合理选择更新方式。

1、人工更新

主要适用于:改变树种组成;皆伐迹地;皆伐改造的低产林地; 原集材道、楞场、装车场、临时性生活区、采石场等清理后用于恢复森林的空地;经济林更新迹地;非正常采伐破坏严重的迹地;其他采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较困难或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更新标准的迹地。

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完全依靠自然力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更新标准时,要采取人工辅助办法,促进天然更新。主要适用于:渐伐迹地;择伐改造的低产林地;采伐后保留目的树种天然幼苗、幼树较多,但分布不均匀、规定时间内难以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

3、天然更新

主要适用于:采伐后保留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较多,分布均匀,规定时间内可以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采伐后保留天然下种母树较多,或具有萌蘖能力强的树桩较多,分布均匀,规定时间内可以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需要保持自然生长状态,并立地条件好,降水量充足,适于天然下种、萌芽更新的迹地。

九、伐区清理

伐区清理包括采伐迹地清理、楞场和装车场清理、临时性生活区清理、集材道清理、桥涵清理、采石场清理和水道清理等方面的清理工作。从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清理的内容主要有:可利用的枝裡和小径木应全部运出,标准为小头直径大于4cm,长度2.0m以上。拆除设施,整平场地,清除场地内的非生物降解材料和所有固体废物。深埋生活区的垃圾。选择草本植物或灌木、低矮乔木,及时恢复这些地方的森林植被。

十、采伐评估

采伐评估是对采运作业进行的系统检査,用以确定其遵守计划及达到标准的程度。评估方式包括过程中评估和伐后评估。评估检査内容主要包括: ①永久性道路是否保持良好;②临时性道路和集材道是否封闭,封闭后是否根据地形需要修横向排水沟,将径流导入林地;③集材道和楞场是否种上植被;④检量伐根高度;⑤观察造材后留下的根端及梢端是否合理;⑥集材后有否漏集原木等。评估结束后,要将评估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及采运工队。对优质工作给予财政鼓励,未达标准的处以罚金,以加强今后对可持续采运的执行。

十一、生态采伐体系中的景观规划方法

生态采伐体系中进行景观规划的目标是,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近自然经营的思想为指导,开发从森林生态景观格局和组配技术层次进行森林整体保护和调控的经营技术,从景观水平上来解决森林生态经营的长期规划问题,以实现局部和整体协调的、基于立地和群落类型多样化和稳定格局的长期森林经营计划。规划的内容要求包括:数据和信息需求;森林景观层对经营活动的调控;森林经营活动对长期森林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影响分析;结果表达。

上一篇:谈采矿过程中物理化学降尘技术 下一篇:ZXB系列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主要技术系能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