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8-29 10:16:05

基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模式的探讨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养老问题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如何养老,引起了政界、学者、老百姓的高度关注。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模式,人们也在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

2012年中国“两会”,民生问题呼声极高,最受关注的是社会保障。其中养老问题是“热点中的焦点”,更确切地说是中国人如何“体面养老”。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目前的国情是,“未富先老”已经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最大挑战。中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一般国家人均1万美元时才进入这个阶段。中国式养老如何求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专家建议,应建立多元化、分层次的综合养老网络。养老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什么样的养老模式适合自己,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笔者认为,以“社区为依托,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这是我国目前一种特色的养老模式,值得每一个人去关注。

一、居家养老为主

居家养老就是自己有钱,留在家里边养老,或者是依靠子女来养老。在广大的农村,老人基本上还是靠子女来养老。笔者比较提倡以“居家养老”,理由有二:第一个理由是由我们中华民族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比较讲究伦理、亲情的民族,喜欢四世同堂、老少同堂,喜欢跟家人、亲人在一起,这样既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还可以在家发挥余热,比如接送孙辈上下学等。第二个理由:我们国家的财力有限。西方国家老人进养老院很普遍,现在在我国要到养老院,一方面,国家和政府的财力有限,现在主要是五保户、孤寡老人。另一方面,它的消费比较贵,有的老人及其子女根本负担不起。因此,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也不得不居家养老为主。这两点理由,使得居家养老为主。当然还有一种的新的养老模式不容忽视,那就是同性养老――也就是雇佣跟老人性别相同的保姆,这样一方面可以照顾老人的生活,减轻子女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跟老人聊天之类,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二、社区为依托

“社区为依托”其实也是居家养老,与传统的居家养老所不同之处在于,除接受家庭照顾外,主要依托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网络和义工自愿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为可行的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说,“老人住在家中,但是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老人既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全国政协委员杨超认为,“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医疗服务专业化、社区规模体系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求。”

尽管我们国家、政府的财力有限,但是我们国家、政府的财力可以把社区建设好,就是说我们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可以社区化。现在的社区建设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一个社区应该都有娱乐设施,每个社区应该有医疗卫生设施,还要发展上门服务,家庭医生等等。我们应该看到,社区养老让老人既享有家庭温暖、又能体会同龄人认同,一种“双赢”策略。另外,像社区老年大学这样的机构,还提供“老有所为”的机会,让老人比有儿女相伴更有价值感。

三、机构养老为辅

机构养老最重要的就是建养老院。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或敬老院,集中供养,集中居住,由养老院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养老服务,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子女的负担,还可以避免因生活习惯等问题而引发老人与子女的冲突。其次,这种养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家庭的养老风险分散,实现集体成员养老资源的共济和共享,在一定范围内使得风险得到化解。

现在社会机构养老需要创新新的机构养老模式。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建议,建立以救助型、福利型和市场型养老机构为主体的机构养老体系。救助型养老机构主要解决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群,如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等的基本养老问题。与此同时,福利型养老机构,主要为那些既不是救助型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也无力支付市场型养老机构服务的普通老年群体提供服务,可采取个人、社会和政府三方承担的方式进行。市场型养老机构,则主要满足有较高支付能力群体的养老需求,这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你要住的好一点,现在赚多点,将来就可以进好的养老院。有一句话这样说:国外的年轻人是为将来能进贵族老人院而奋斗。

无论采取何种养老模式,笔者认为养老最重要的是:心态上的调整。因为任何一个人都要经历青年――中年――老年。年轻的时候也奋斗过,也辉煌过;但是时代变了,角色也需要调整。从社会的主流,转向社会的支流;从家庭的头变成空巢家庭。我觉得在心态上应该很好的调整,从心开始自己的第二人生,回归本色。因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怎样,取决于自己,最重要的是宽容、宽心。

作者简介:张江洁(1981-),中共阳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伦理学、社会学。

上一篇:言他人之未言,扬革命之浩气 下一篇:城市行政执法中的路边摊摊主人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