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学生低碳节能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29 08:45:54

浙江省大学生低碳节能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摘要:中国政府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的概念也开始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本文通过对高校和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建立定义差异分析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调查所得的数据加以分析,研究影响大学生和高校执行“低碳”的驱动因素及因素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大学生 低碳节能 差异分析模型 Eviews分析

一、背景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能耗开支越来越大,据统计,能源费用占高校总经费的10%-15%,已经成为高校经费开支的一个大头。其中,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把电当作最主要的用能方式,占到 26.7%,导致学生培养成本加大,学校资金紧张。校园绝对有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的必要和执行空间,所以“低碳校园”的计划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潜力。

那么大学生的低碳行为现状究竟如何?影响支配其低碳行为的因素又有哪些?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0年7月至10月,在浙江省四市的10所高校中,通过纸质问卷、邮件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性别、政治面貌、教育程度、生源地、月生活费等几个主要因素,以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节能的意识与行为表现,并通过对大学生在教室和宿舍的低碳节能行为差异的比较,重点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总共发放了问卷600份,回收582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566份,有效率为94.3%。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数据处理与分析

1.1态度分析

为了调查大学生对低碳节能行为的态度,我们从“认知”和“改进倾向”两个角度设计了四个问题,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学生对低碳节能有较好的认识,普遍意识到低碳节能的重要意义,但是只有不到50%的同学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常缺乏“行为低碳”的行动力。其次,有近30%的同学对低碳节能的认识程度一般,说明大学生对低碳节能认识的深度不足,呈现出阶梯状的认识层次。

1.2行为分析

我们在调查中列出了4种大学生最有可能浪费能源的行为,研究大学生的实际节能行为。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浪费行为较为严重,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在节能行为上普遍表现较差,主动做到低碳节能的不到30%,说明大学生对低碳节能的科学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在加强大学生低碳节能教育时,加强对大学生低碳节能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

1.3影响因素分析

1.3.1定义差异分析模型

为了定量研究学生在宿舍和教室节电行为的差异,定义关灯问题差异系数(α)和关灯地点差异系数(β)。在a、b问题中回答“是”的百分数(ya、yb),在教室、宿舍回答“是”的百分数(yc、yd),在教室、宿舍的关灯问题行为差异(ac、ad),问题a、b的关灯地点差异系数(βa、βb),不同地点的问题行为差异强度、不同问题的地点行为差异强度(I、J)。

其中:a=■×100%、β=■×100%、I=■、J=■

1.3.2 问题行为差异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在宿舍的问题行为差异系数为a=34.79%,而在教室这个差异系数却高达a=82.17%。不同地点的问题行为差异强度I=2.36,此指标表明两问题行为差异的强弱,指标越高,反映了两指标的行为差异性越大,表明采用教室关灯问题测试学生的节能意识更为有效,同时也表明大学生的节能行为受客观经济因素影响更大。

1.3.3 地点行为差异分析

数据表明,如果是最后一个离开宿舍和教室,会把所有灯关上才走的差异仅为5%,而对于有多余的灯亮着,会主动关掉的差异却高达74.01%。另一方面,不同问题的地点行为差异强度J=14.802,该指标越高,表明学生的节能意识越低,其行为更多地受客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反之,该指标越低,表明学生的节能意识越高。

1.3.4结果分析

通过问题行为差异分析和地点行为差异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低碳节能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既有主观的精神因素,也有客观的经济因素(分析中I、J的值均偏高,即大于1)。这种空间差异,可以归结为“利益驱动力”的影响,受到大学生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同时,节能意识的差异主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2.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大学生低碳节能行为除了受上诉所说的物质方面最直接的利益驱动力支配外,还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和导向,我们通过Eviews工具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2.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包含因变量Y和k个解释变量X1,X2…,Xk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μ为随机扰动项,βj(j=0,1,…,k)为模型的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模型中含有k个解释变量、k+1个未知参数。

2.2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变量的显著检验

p-值检验

p-值检验法是通过p-值的大小来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我们先给出它的一种描述性定义:在原假设H0:β1=β2=…=βk=0 成立的条件下,检验统计量(t统计量)取比观测到的结果更为极端的数值的概率,成为p-值。用数学公式表示即:p-值=P

根据调查数据并依据以上分析方法,得到分析结果如下:

注:上表“*”“**”“***”情况分别在α=0.01,α=0.05,α=0.01时显著

由上可以得出:①政治面貌对大学生低碳节能意识的影响是显著的。党员的低碳节能意识比非党员的低碳节能意识要强。②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大学生低碳节能意识的一个显著因素。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生的节能意识最强。③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出生年月。80后比90后的低碳节能意识更高。

四、总结和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生低碳节能行为的执行力度受到其主观意识和客观利益的共同支配,我们对参与校园低碳节能行为执行过程的不同角色提出以下建议:

1.从学校层面看:第一,制定相对科学稳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行为加以量化,建立考评系统和相应的奖励机制。第二,发展以低碳节能为方向的校园文化。

2.从学生会社团等校内组织层面看:配合学校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开展与低碳相关的各种活动,将其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执行中去。

3.从班级层面看:组织相关活动时,尽量践行低碳环保节能的宗旨,渲染班级氛围,塑造班级文化。

4.从学生自身层面看: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尽量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积极向他人倡导低碳观念。

参考文献:

(1)陈一睿 张潮雄,当代大学生节能意识测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6月第二期(总第70期)

(2)杨文培、朱红涛,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节能生态系统分析(J),生态环境,第150期

上一篇:浅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 下一篇:浅谈煤炭销售企业信息化决策系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