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

时间:2022-08-29 06:52:13

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教材建设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制度的有效途径

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教材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它提供了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生活和个人发展所需的知识,设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活动,常扮演辅导教师的角色。通过教材可以使新型职业农民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接受教育和培训,是构建教育培训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建设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

教材,从广义上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所需的所有教学资源,包括文字教材、讲义、音像教材、教学课件等等,是教师授课的基本工具和提高学员素质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有机统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室可以用网络替代,教师的作用可被数字课堂所分担,然而教材却具有不可替代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不同,优质的教育培训教材不仅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引导,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规范教学过程,更好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就业创业能力,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教材建设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的重要抓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是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或培训规范要求,遵循教育培训规律,围绕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编写的,是教育培训要求的具体化。因此,教材使用情况是反映教育培训规模、质量和有关经费使用情况的重要标尺,是评价教育培训要求落实情况的有效途径。从教材入手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尤其是项目管理,可以说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材选题上,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突出的特征是高素质,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2015年,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评价遴选工作,申报教材中,种植和养殖类教材占67%,工程类教材占9%,经济管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综合素质类教材只占24%;评价遴选出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中综合素质类教材只占20%。2014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开展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项目评选,获奖的综合素质类教材占中职教材的23%,占农民培训教材的20%。由此可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教材选题还是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综合素质类的教材较为缺乏。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地区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还是停留在生产技术培训层面,对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的技术类教材种类较多,具有大量可供加工和处理的素材,教材开发难度较低。而综合素质类教材种类少,内容复杂,编写难度相对较大,导致各地编写积极性相对较差。

(二)教材内容上,重学科体系,轻技能培养

在2015和2014年教材评价中,我们发现一些教材编写者忽视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按照在校学生学习系统专业知识的惯例去编写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过分强调教材内容的学科性和系统性,导致教材理论性过强,与生产实践脱节,操作性和实用性不足,无法对接分段式、模块式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形式,农民看不懂、学不会、用不上,直接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的培养。

(三)教材形式上,重文字教材,轻多媒体教材

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和学习特点不同,决定了教材类型应丰富多样,才能满足教和学的多元化需求。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由此可见,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当文字教材内容不易掌握时,多媒体教材的直观性、趣味性更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然而,由于对多媒体教材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足,目前各地在教材开发中依然以文字教材为主,以课程为中心,配套开发的音像教材、网络课件、电子教案等多媒体教材较少,立体化教材建设还未形成规模。

(四)教材建设上,重教材开发,轻规划和使用管理

一直以来,农业主管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对教材开发较为关注,农业部委托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用教材,全国也有20多个省组织开发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教材开发工作力度较大。但在教材的规划和使用管理上明显重视不够,一是整体规划不足。2015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的通知》(农办科〔2015〕41号),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要求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区域教材建设的规划指导,但目前除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均未对教材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各层级职责分工不明确,教材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二是使用管理松散。2013年,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面向全国28个省份的317所农民培训机构开展了教材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经过省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统一使用的培训教材只占1%。教材的审核把关不严,再加上教材利润稳定、丰厚,没有出版壁垒,导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使用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精品教材选用率不高,一些地方甚至非法翻印教材或使用盗版教材,严重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

三、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重视教材全面建设

通过分析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教材建设的主要问题正是在于主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教学人员等各方面对教材开发、使用、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必须转变教材建设无足轻重、教材工作不愿管、不敢管等错误认识,牢固树立教材建设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把教材建设工作摆上工作日程。要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如把优秀教材成果奖与科研成果奖同等对待、加大教材建设经费投入等,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为推动教材全面建设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加强规划,构建全面系统的教材体系

目前各地对教材的统筹规划不够,迫切需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教材建设的统筹规划,建立上下互动的分级建设机制,逐步构建全面系统、科学实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体系。对全国普遍适用且需求量较大的通用性教材,尤其是综合素质类教材应坚持由农业部统一开发;对各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则由各地主管部门结合需求进行规划,统筹和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区域性教材,形成通用性教材的有益补充。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材呈现形式,积极开发音像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立体化配套教材,为新型职业农民学习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

(三)提高质量,打造精品教材

发展现代农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因此,作为教学活动主要工具的教材既要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又要满足综合素质的提升,教材质量必须有所保障。从教材选题开始,就要围绕培养目标和农民需求进行科学的调研和严密的论证。在教材编写时,要精心设计教材内容,以务实管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合理分配理论和实操的篇幅。要大胆创新编写形式,从农民学习规律出发,打破学科知识体系,围绕生产过程和生产环节进行编写,多采用模块化、案例式的体例,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要建立教材评审机制,对教材的选题、编写人员、结构、内容,以及出版社资质等方面进行审查,严格控制教材开发的全过程,打造一批权威性、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并重的精品教材。

(四)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教材相关制度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的通知》要求,一要建立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工作,坚持公平公正,保证选用过程规范、有序、严格。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高等职业教育中,要优先选用全国规划教材。国内外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如日本在职业训练中明确规定“养成训练及能力在开发训练中必须尽可能地使用劳动大臣编纂或认定的教科书”。教育部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2〕9号)中明确提出要健全教材选用制度,优先从国家的教材目录中选用教材。二要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对使用教材进行广泛调查、评价和论证,建立专家质量评审、教师使用评价、学员追踪反馈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跟踪了解教材使用效果,实行优胜劣汰。要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使用的教材质量进行监管,加强对教材的审核,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三要建立教材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把教材建设情况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评估、教学质量评估等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优秀教材评选,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推动教材建设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园林生态风景施工技术的途径 下一篇:模拟高度动力学多尺度问题的离散―连续体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