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公示语英译错误的分析

时间:2022-08-29 05:55:55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公示语英译错误的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双语公示语已经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熟悉环境的“窗口”。然而,国内公示语的翻译良莠不齐,不正确、不规范的翻译长期存在。文章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对公示语的英译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公示语;功能对等;错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131―04

一、公示语的特点及分类

公示语,指以一种简洁、引人注目、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公众提供的带有内涵的信息,有时附带图片说明。

(一)公示语的特点

1.简短。公示语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对于乘客、游客等来说,看见它并立即理解它的意思很重要。如果公示语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出现,那么,人们要花费时间去读、去理解,这样不仅让人觉得很麻烦,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2.简洁。这是公示语翻译中的又一重要因素。简洁,是指有意义且简单,内涵和内容要以一种清晰、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我们在翻译中试图达到的效果。

3.引人注目。公示语要在特别的地方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一个警告性的公示语应该贴在即将倒塌的墙上。看到它,人们就会远离危险。警示语应该足够地引人注目、足够醒目。

4.通俗易懂。这也是公示语至关重要特点。有些人在翻译的过程中喜欢用高难度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子,以求给别人留下学术渊博的印象。但这一点并不适用于公示语的翻译。公示语就是要直接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让人一眼看见就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在翻译公示语时使用晦涩的词汇或者复杂的句子,无疑是失败的。

(二)公示语的分类

公示语无处不在。关于公示语的分类,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北竹、单爱民将公示语分为静态公示语和动态公示语两类。他们认为,静态公示语具有指导和服务的功能。静态公示语作为一种提示语,告诉人们什么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被广泛地应用于景区、信息查询、文化和商业措施、外国组织和街道等处。吕和发、王颖从功能方面将公示语分为引导标志、以“请”开头的标语、以“不”开头的标语、注意当心、公共提示、行为举止、规则要求、告示通知、作息时间、景点解说10种。

根据Newmark(2001:45)的文本分类,朱琳将公示语分为标识公示语、提示公示语、标语公示语等三类。标识公示语指写在各种布告牌上的短语或简单的词语,专门为公众提供信息。提示公示语指放在特定场所的标语,通过提醒某些允许或禁止性的动作来限制和规范公众的行为,这种公示语常包括提示、限制和制止功能。标语公示语带有民族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在大的项目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它鼓舞和激励着观众,增强人们的自豪感和信心。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及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其《圣经》翻译中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旨在形成一种与原文本最对等的翻译。因此,功能对等更多地强调对目标读者负责,与其他的理论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大多数情况下,严格按照正规方式翻译往往会使读者感到难以理解。为了使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原文的风格就会有所改变。在某种程度上适当地改变形式是为了保证消息传递的准确性。根据公示语的特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公示语翻译的最佳理论原则。

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要以交流和信息传达为目的。当特定的文化内涵也需要传达时,完全的对等是不大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功能对等理论可作为翻译的指导原则。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更注重信息的传递功能以及读者的理解力,关注正确、惯用的意思的传达,人们需要理解公示语所表示的含义就需要忽略一些最初的语言版本。

三、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错误

在中国,公示语的翻译相当混乱,以至于一些误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一些常见的不同类型的误译充斥着各个角落。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可分为三种类型:语言错误、语用失误和文化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译者的语言能力及缺乏对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理解所造成的。

(一)语言错误的分析

公示语翻译中存在错误,在根源上是由于语言体系不同,英汉之间存在差异。事实上,语言错误是由于译者原语或目的语语言能力的不足导致的。在通常的情况下,当把源文本翻译成目标文本时,译者只是应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结构而忽视了目标语言的结构。尽管这些语言错误看起来有点儿荒谬,但却对标语的基本功能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语言错误主要包括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词汇错误等三种类型。

1.拼写错误。例如,超市的“蔬菜水果区”被译为“Vefetable and Fruits Zone”。很明显,单词“Vefetable”拼写错误,应改写成“Vegetable”。再如,“委员会”被译为“Committe”拼写错误,正确的形式应该是“committee”。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拼写错误的标语随处可见。这些错误是由译者或者打印者的疏忽造成的。这样的错误使公示语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语法错误。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在翻译过程中很重要。在公示语中出现语法错误,会使外国人对其原本的意思感到困惑。例如,公示语“饮用水”被译成“Drink Water”,听起来很奇怪。“drink”在这是一个动词。事实上,“Drink water”有命令的语气,但这里的“饮用水”主要是阐述饮用这里的水对身体没有任何的伤害,并没有强迫命令的意思。因此,可以采用“Drinking Water”或者“Water for Drinking”这两个版本。再如,“自助银行”被译成“Service oneself Bank”。很显然,它没有表达出原始标语的确切含义。“service one-self”通常与吃或者喝的“自助餐”相关联。由此,自助银行若译为“Self-service Bank”是人们可以接受的。

3.词汇错误。公示语的词汇错误主要是字和词的多余。冗余是公示语翻译中的另一个失败之处,它违背了翻译的基本要求。一个成功的公示语应该从读者那里得到有效的反馈。任何多余的词汇都很可能导致意义的偏差和误解。例如,“问讯处”被译成“Information Desk”,这里的“desk”是多余的。再如,公示语“科技画廊”在美术馆里被翻译为“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inted Corridor”。这个翻译与源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根据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003),“corridor”是指“可以进入房间或隔室的狭长的通道”。因此,将“科技画廊”译为“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int-ed Corridor”,不能够准确地传递源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因为我们错误地使用了“painted”和“corridor”这两个词语。将“科技画廊”译为“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llery”,就更合适一些。

(二)语用失误的分析

语用翻译的错误是由语用翻译缺乏恰当的解决方法造成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包含所有的翻译错误。

1.表达不通顺。许多词语尽管它们表面上意思一样,但在中英文表述中却传递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于目标读者来说,一个恰当的、理想的翻译不仅可以传达公示语的意思,也传递源语言的文化。但在某种情况下,一些译者只是采用逐字逐句的翻译方法,而没有考虑英语语言的规律、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及文化背景,他们只采用了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在句子的结构措辞上就有了差异。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特色,译者理应掌握这些知识,否则会出现歧义和误解。例如,“无烟医院”被译成“Smoking is not allowed in this hospi-tal”。这一翻译并没有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并且读起来也不通顺。通顺的英语表达应该是“SmokeFree Hospital”。再如,“中药配方”被译成“Chi-nese Hospitalized Handles Formula”。这一翻译让人们感到很困惑。事实上,“中药”有它对应的英文表达“TCM”,也就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而“中药配方”应被译成“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2.意思的曲解。在某些情况下,公示语的翻译不能清楚地传达源信息的意思。例如,“小心碰头”被译成“carefully meet”,它曲解了源语言的意思,外国人看到时会很困惑,不能理解它所要表达的含义。事实上,这个公示语的含义是提醒人们不要碰到天花板,而不是要求人们小心谨慎地会面。恰当的英文版本应该是“Mind Your Head”或者“Low Ceiling”。再如,“游客止步”被译成“Pas-sengers,stop here!”此语在各景点较为常见。当看到这个标志时,外国游客会立刻在它面前停下来,因为他认为,这个标语的意思是所有的游客在这集合。此外,这种命令式的语气也很难被外国友人所接受。恰当的翻译是“No Admittance”或者“Closed to Visitors”。

(三)文化错误的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奈达认为,一个称职的译者应该掌握两种文化、两种语言。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来说,二元文化比双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文化中才有意义。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也涉及两种文化。学习一种外语并不只是学习它的词汇和语法,还有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公示语翻译的不可接受的原因,很多来自于译者对文化差异的无知或者疏忽。因此,弄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公示语的翻译。

1.中式英语。中式英语翻译通常是借助于词典翻译工具或翻译机器对源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这些错误主要存在于标牌和提醒类公示语。例如,“出租车候车区”被译为“Taxi-waitingHall”,这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正确的翻译应该是“Taxi Stand”。再如,“请勿践踏草坪”不能被译为“Please do not thread on the meadow”,正确的翻译版本应该为“Keep Off the Grass”。

2.措辞不当。根据奈达,当一个评论家对翻译作品进行评估时,不应该仅仅只是比较两个文本的问题,而是去比较目标读者与源语言读者的反应。如果他们的反应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翻译已经达到“功能对等”。公示语的翻译涉及文化,是很难达到对等效果的,因为东方和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措辞不当源于对文化的误解,它让外国人看不懂这种翻译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说让他们与中国读者做出相同的反应。例如,“休息室”被翻译成“Rest Room”。事实上,restroom在西方,是“厕所”的委婉语。这一歧义主要是中西方文化理解的差异而造成的,因为在西方“休息室”和“厕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休息室”正确的翻译文本应为“Lounge/Lobby”。再如,“警告:此处有恶犬”被翻译为“Warning:bad dogs!”此译不妥。正确的翻译版本应为“Warning:mad dogs!”

3.语气不恰当。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一个成功的翻译是指从语义到问题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上的,其次就是风格”,至少“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者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

一篇文章的基调是其交流效果的关键,它由译者所决定。在中国,公示语中有许多命令语气的词汇,如“严禁”、“禁止”、“勿”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标识语是随处可见的。然而,将这些应用到英语翻译中是不正确的。例如,“请勿践踏花草”被译为“Don’t thread flower!”“Don’t threadflower!”在语法和句子结构上是正确的,但其命令式的语气会让外国游客感到不舒服,公示语的目标读者在看到这些公示语时会感到不自在。外国游客乐于接受的翻译应该是“Keep off the flowers,please”或者“Take care of the flowers,please”。

(四)解决错误的方法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一个成功的翻译是指从语义到问题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上的,其次就是风格”。只要尊崇这个原则,公示语翻译问题不难解决。

1.功能优先原则。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是指“读者接受和理解源语言的意思”。译者应该将功能对等作为翻译的原则,翻译错误的最基本的解决方案就是功能优先原则。也就是说,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首先明确原公示语的功能,然后再尝试在不改变其功能的情况下进行翻译。只有这样,译文读者才能与原文读者的反应一致。

根据奈达的观点,判断一个翻译是否可行,是“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者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因此,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之后,译者应该对比翻译前后的公示语,看译文读者是否与原文读者做出的反应一致,并且是否达到功能对等。“新北京新奥运”是一个简短但带有深远意义的标语。由于两个重复的“新”字有着不重复的意思,因此,在英文翻译过程中这两个字就应有一些变化:“新”可以被译成“new”和“great”。将“新北京新奥运”译为“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似乎更符合西方人的写作习惯,避免了重复使用。如果我们将“新奥运”译成“New Olympics”,可能会导致一些外国人误解奥运会的组织模式改变了。而将标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译为“One World OneDream”,不但在意义上成功地传达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而且在形式上也符合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

2.简洁原则。简洁,是公示语翻译的文体风格之一,指有意义且简单的翻译。“勿动展品”和“暂停收款”等标语应简洁,在实际应用中就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如果将这两个公示语译成“Please don’t touch the exhibits”以及“Stop Cash-ier”就显得冗长,如果翻译为“Don’t touch!”,“Closed”就好得多了。可见,对于具有相同意义的公示语,若中外有不同的反应,那么,就违反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因此,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时,把公示语中的内涵和内容以一种清晰的、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遵循简洁原则是关键。

3.遵循国际标准。中外公示语的功能都是相同的。因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国际标准做出恰当准确的翻译。例如,一个词语的公示语,其首字母要大写,“exit”、“open”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应该是“Exit”、“Open”;再如,冠词、介词不应该应用于常规的表达;此外,经常使用祈使语气的句子和短语。

4.借用。借用是指译者从原文本中借用过来的未加修改的单词或者是表达,包括借用英语单词的发音、词语、成语等。借用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可接受的解决公示语中出现的文化错误的方案。借用英语的谚语和习语,可以使信息的本意更易于理解。例如,“吸烟有害健康”,一个香烟的广告语是“To smoke or not to smoke,that is a question”。明显地,这个标语借用了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这样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总之,对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诸多错误,我们应该尽力予以解决。上面提及的这些方法远非详尽,有时它们可以一并使用。一般来说,要实现其信息丰富的功能,公示语的翻译应该优先对公众提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译者也应该采取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省略、重组等。

上一篇:新时期企业员工思想工作探讨 下一篇:云南省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