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分工合作的实施

时间:2022-08-29 05:19:51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分工合作的实施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合作是具有明确分工基础上的合作

教师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目标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当堂检测问题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引导、启发及必要的点拨,还有对学生的合理分组,学案的制定及作业的布置等。

学生的任务是及时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前完成各自的学案并为课堂上的学习及小组合作做好准备。课中学生还要根据教师的安排对学案内容进行分工合作准备,以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另外,每个学习小组还要搞好配合,并在课中根据教师设计的学习过程配合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合作应是师师、生生及师生之间的合理分工基础上的合作

1.思想政治教学中既有明确的分工,也不可缺少合作,这种合作首先应是师与师的合作。师师合作从小范围来说主要指同级同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不同级不同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同级同科教师要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教学的进度,目标的制定,学案的设计制定及当堂检测题的设计,甚至对教学过程的实施的设计,教学后的小结都要讨论决定,拿出共同的最佳方案,制定出教学中的通案。在通案的制定中必要时还要分工合作。任课教师可以在通案的基础上对通案内容做出适当的增减修补以适应自己及所任课班级学生的特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与本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也应与相应科目的教师合作并为本科课堂教学的准备和实施汲取有用的成分。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生生合作”。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要进行分工合作。分工合作需要教师对学生依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每个小组内成员的性格、性别、智力的差异、学习态度、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的分组。注意克服随意性和自然性,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生生之间有组内的分工合作,也有组间的分工合作。小组内的合作依照教师分给每一组的任务,由小组长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特点,取长补短,分别分给小组的每个成员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在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的准备,在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中充分正确展示自己的任务成果,以完成小组任务满足教学的需求。生生分工合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确定组长。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主持整个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对教师安排的探究任务进行分工。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执行力的核心,更是分组教学成功的关键。

(2)确定执笔。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或组员轮流执笔。执笔的职责是集合小组的思想并形成文字,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3)确定发言。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或轮流发言。合作学习需要交流,尤其是组间交流更需要一个发言人,他是小组思想和合作成果的发言人,是小组与小组进行交流的喉舌和形象代表。组长保持学期或半学期的稳定,而执笔和发言人每次轮换,这样既能使小组教学保持稳定有效,又能让小组成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4)任务分配。在小组工作责任人确定后,对一个具体的合作学习课题进行任务分配,形成“事事有人做”。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组长可交给每个成员相同的任务,那就是每个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外合作学习中,如要合作一个较难的课题,需要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文献的,组长就要具体分配任务,各成员的任务可能不同。

(5)成果生成。小组成员在领到任务后,各自努力去实现完成小组分到的任务,形成“人人有事做”。笔者在指导课堂合作学习时,小组的成员依据组长分给自己的任务,一般是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观点。每个成员独立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先在预发的稿纸上写下来,然后由执笔把各自的观点汇总。如遇观点相同的两个同学都要求作出补充。

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当然离不开“师生合作”,师生合作中的师和生各自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这就像在足球比赛中的教练和每个不同位置的队员,角色分工明确,不可缺少,不能替代,但又相互依赖。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这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要当好“教练”组织引导,启发学生。学生要坚定执行“教练”的意旨,并在小组的分工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的师生合作,才会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的实现。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分工,在分工中合作,各司其职,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分工协作,才能顺利实施新课改下的教学进程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有效学习的几个特点 下一篇: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