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信用社生存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29 04:29:29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信用社生存问题研究

摘 要:农村信用社起源于农村,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首要目标也是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改革的方向是让信用社成为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但不能忽视的一个现象是,随着中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许多原先农村、城郊已经成为城市,农民已经变为市民,传统的种养殖业已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在大中城市周边和发达地区,农业、农村、农民的概念正在逐渐淡化,出现了“有农村无农业,有农业无农民,有农民无农活”的现象。与此同时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步入了在城市发展的时代,农村信用社在城市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农信社;城市化;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43-02

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本质

一般意义上讲的城市化,主要表现形式是农村变成了城市,深入分析是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即农民变成了市民。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进程是围绕土地进行的一轮改革,土地是稀缺资源,“土可生财,地能出金”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于是导致了某些地方财政成为“土地财政”,而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的地位不言而喻。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土地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背后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经济需求,对资金的需求是最为重要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在城市化、城镇化过程中,金融企业有着巨大的机会。近年来许多地方进行的新农村建设也逐渐演变成为一场新的“圈地运动”。所以笔者认为,城市化进程本质是将原本用于第一产业的土地转换用途,用于第二、三产业。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与此同时,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农民资产与收入大幅度提高,有些打破户籍限制,直接转变为市民。

二、城市化进程中农信社面临的挑战

(一)农信社与当地老百姓的关系逐渐疏远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范围的扩大,农民由零散的独家小院搬入高楼大厦,农信社的客户经理已不像原先一样对管辖范围内每家每户情况了如指掌,感情也渐渐淡薄。同时其他金融机构进入给了大家更多的选择机会,农信社也不再是大家唯一可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中发现一个村组改造完成之后,在新社区周边都会出现几家别的银行的营业网点,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网点甚至比农信社的网点规模大、地理位置好。在城市化过程中,原先村民的生活习惯等都逐渐消失,如串门的习惯没有了,大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了,人们之间的感情远不如从前了。如果农信社没有新的举措来维持和吸引客户,农信社与当地老百姓的关系会逐渐疏远。

(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资金、客户会流失

我们常说农村信用社有人缘、地缘优势,就是指农村信用社与当地老百姓、村干部关系良好,一般情况下,村组的账户都开在农信社。但当这里的土地被开发时,由于有大量的占地款等资金要进入村组账户,这些村组干部就成为其他银行的重点营销对象,在多种选择面前甚至利益的诱惑下,农信社不一定能够完全留住这些大额资金。在政府主导式的开发模式下,当地商业银行则成为农信社的最大竞争对手。开发过程中,当地老百姓都都富裕起来了,资金较为宽裕,以前可能是贷款建房,现在是拆房还款。现实中出现过某个地区在开发前村民集中贷款盖房,开发后集中还款现象,贷款快速下降。上文已分析,开发完成后,随着其他银行的进入,农信社客户会有流失,实际上不仅是存款客户,贷款客户也会流失。

(三)产品少,难以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农村土地开发完成后,大量的外来人员进入该地区。农民手中有了钱之后,不再满足于原先农信社提供的存取汇等简单服务,会有投资理财等更多需求。农信社改制晚,科技不发达,理财产品、网上银行等都是空白,无法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客户选择了用“钱”投票,将自己的资金放入了其他银行。产品少、利率高等因素是导致农信社贷款客户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

(四)影响力小,难以吸引客户

一方面,农信社的基层网点规模小、装修简单、人员少、大都没有大堂经理,吸引客户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农信社在城市影响力较小,知名度不高,加之宣传营销不到位,大家对农信社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知之较少,甚至有人不认为它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城市化进程中农信社的生存之道

农村信用社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生存呢?从城市化进程的本质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转换”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决定土地将由谁使用,这个阶段是农信社“揽存”的重要时机;第二个阶段决定这块土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个阶段是农信社留住、发展客户的关键时期。

(一)牢牢守住固有阵地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老百姓会短暂离开本地区,这个时期最容易成为其他银行的客户。所以这个时期农信社一定要千方百计保持与原先服务区域老百姓的联系,要尽量争取土地补偿款、安置费、过渡费等资金通过农信社兑付,不能失去与老百姓的联系。同时开发适合这些人群的信贷产品,满足他们的信贷需求。

无论是城中村改造还是新农村建设,一般都有集中安置区,原先的农民在开发完成后,会在这里聚居。所以农信社在集中安置区一定要建设网点,同时在村民返迁集中时期要组织一些营销活动,赠送一些小礼品。因为农民刚搬入新家,可以选择诸如开关罩、电视机罩、成套刀具等实用礼品,实践中发现这些礼品非常受欢迎。本质上就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农信社还在他们身边,把与老百姓短暂中断的感情重新联系起来。

伴随着开发过程,一些房地产企业、工厂都会来到这里,这些客户都是潜在客户,农信社要主动出击,不能坐门等客,在其他银行未进入之前,与这些客户建立联系,通过优质服务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客户。

(二)明确市场定位

县级联社是独立法人,规模、地域等客观因素决定了个人客户和中小微型企业是其天然的主要客户群。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大型企业进入我们区域,同时他们也是优质客户,但受规模限制,服务一个大客户可能会失去许多小客户。笔者认为,农信社服务大客户一定要优中选优,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迷失了方向,一味和其他银行争抢大客户,因为自身条件决定了农信社在服务大客户方面不如其他银行,大客户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农信社的主要客户群。相反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信社一方面要继续保持与原先服务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联系;另一方面在开发完成后,要积极寻找服务辖区范围内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这些客户才是农信社的主要客户群,他们才会成为农信社的忠实客户。

(三)加快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在城市化进程中,开发阶段农信社可能还处于有利地位,但在开发完成后,随着其他银行的进入,农信社的优势逐渐丧失,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加快改革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是农信社在城市地区生存的长久之计,就适应市场竞争方面来讲,完善薪酬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营销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十分重要。以前,农信社有天然的竞争优势,所以“大锅饭”现象严重,薪酬考核注重公平性,很难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城市化以后,竞争非常激烈,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一定要打破,要按劳动取酬,按贡献取酬。薪酬制度不仅要考虑公平性,更要注重差异性,要通过收入差距的拉大,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只有员工的竞争意识有了,营销意识有了,行为才会改变;只有员工适应竞争环境了,农信社才可能在城市生存下去。

(四)加大科技投入,丰富产品

需求多样性是城市地区金融需求的一大特性,我们可以看到其他银行的产品确实是琳琅满目,而农信社的产品非常单一,当然笔者不反对有学者提出的中国银行产品的同质性问题。就适应市场而言,农信社确实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和丰富,而金融产品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依靠科技创新。目前农信社的科技支持主要靠省级联社,所以笔者认为省级农信联社应加大科技投入,丰富产品,为县级联社特别是城市地区和城市化进程中地区的县级联社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为县级联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提供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 傅进.城区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理论探讨[J].金融纵横,2004,(11).

[2] 向思璇.论城郊结合部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和发展[J].时代金融,2008,(2).

[3] 李国英.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以吉林省发展为例[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4] 贾长峰.城区农信社经营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以大庆市市区联社为例[J].大庆社会科学,2012,(5).

[5] 陈明斌.城区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华合作时报,2012-05-18(C04).

上一篇:基于DEMATEL方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探析 下一篇: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