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时间:2022-08-29 04:06:04

生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摘 要: 当今的中国,关于教育的讨论空前热烈:学生在抱怨,抱怨负担太重,压力太大;老师、家长在忧愁,忧愁学生没有理想,不愿付出努力探寻知识的奥秘;社会在侧目,反问: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作者就从平时教育工作的实践出发谈谈对生本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 生本教育 班级管理 课堂教学

一、生本理念的自我理解

生,一是学生,二是生命。说学生,重在“学”,即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有学习的需求和必要;说生命,重在“命”,即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行动,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本,一是本人,二是本质。说本人,即学习知识的是学生本人;说本质,即学生的本质中具有探寻未知的冲动和需求。可以理解为:学生天生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心理要求,天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不能剥脱他们作为主人的地位;他们也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不缺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们感情丰富,情绪多变。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做“学习打印机”——输入什么材料打印出什么材料。我们要做的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积极性,让他们体味获取知识后的那种成功感觉,创设情境或其他教育机会让学生把喜怒哀乐都表现出来,感悟生命的酸甜苦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更好地学习。于是,就如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让学习提升生命质量,此质量不但是物质,更是精神。

二、生本理念在班级管理的应用

1.相信学生。

作为班主任,尤其是刚做班主任的新老师,往往忙得焦头烂额,忧愁烦恼;更不妙的是:学生不领情,管理效果不好。这些勤奋的老师,负责任的老师事后就想不通了:我如此付出,为何学生还不能达到我所要求的呢?问题就在于:老师是一个人在想办法,一个人在做事,完全做了学生的“教育保姆”,学生成了“侍候”对象,学生没成为他本应成为的主人,哪能体味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在工作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管理的事就交给学生管理,让学生参与的事绝不放过机会。比如,让全体学生一起编写出班规班训,还发动家长参与修改完成;学生自己制定违反班规校纪的处理措施,家长补充完成,从而,学生对于自己在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烂熟于胸,极大提高了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就因为班规是他们自己定的。再比如,把班级管理权交给全体学生,每人都可当班长也都要当班长,每人管理一天,那一天,能交给学生的大小事情都由他们处理决定,我只在其中提醒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管理一天下来,写出感想和体会及还没管好的方面,通过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这样,学生不但能具体参与班级管理,真正做主人,锻炼管理技巧,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在反思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即在学习中感悟人生。

2.当好参谋。

相信学生能做好很多事,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做,这是生本理念的具体运用,但学生毕竟经验不足,处理事情不够稳重,教育者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身边,当好学生的参谋。比如,管理中值日班长跟同学发生矛盾了,可以让班长说说当时的处理方法及态度,分析同学为什么不服管理,矛盾的根源在哪里?接下来怎么处理挽回局面,其实,很多时候,班主任不用出什么主意,在值日班长自己的分析中就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所要做的是:教会学生碰到问题了,学会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而这是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相反,如果事无巨细都是老师处理解决,学生就失去这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缺乏作为完整的人应该具备的能力。班主任不但在班级管理中当好值日干部的参谋,而且应当小组长的参谋。小组长怎样团结好小组成员使小组立于不败之地呢?班主任更要当好每一个学生处理师生矛盾、生生矛盾、亲生矛盾的参谋,在当参谋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思考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更进一步,思考怎样避免矛盾产生;如此,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处理问题的还是学生本人。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升了一个境界,作为自己的主宰在完善自己。

3.当好欣赏者。

放手学生管理班级,很多老师不敢也不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不相信学生,没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管理成果。学生管理班级肯定不像老师亲自管理那样井井有条,平静如水,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缺陷,出现此起彼伏的小波澜;然而,我们要做的是:放低眼光,抛弃苛求的心态,用欣赏者的眼光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一切将会变得如此自然: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管理的,管理的目的一是学习管理,二是在管理中暴露自己的缺点,给老师提供教育的契机。所以学生管理成功了,是成功了;管理出现问题了,也是成功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何愁有之?就让我们当好导演,当好军师,当好看客,让学生在我们的身旁,在眼前,在本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尽情表演。让我们做智慧的育人者,学生前程的“规划局长”,运筹帷幄的指路人,把一切锻炼才能的机会、感悟生命的时刻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各项技能的强者,精神生命的强者。

三、生本理念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试验场。绝大部分的教育火花都在课堂中产生、迸发。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只使用了课堂传授知识技能的基本功能,却忽视了更重要的育人功能。按照郭思乐教授的理念: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的不但是知识,更是成长为一个完整人格的人的各种“养分”。学生就像森林中的一棵树苗,他们要长成参天大树,不但需要肥料,更需要阳光,雨露;风,雪,雷,电;甚至害虫,猛兽,更至: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养分”万万千,他们各司其职,给学生以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锻炼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资源的发现与利用是我们今天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所在。尽可能发挥和利用学生资源的教育,是教育的新的境界”。[1]我们应该怎样创设教育学生的机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二是授学生以渔,三是成立互助互学学习模式,四是引导学生总结、思考、感悟。

1.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2]求知的欲望是人的本质愿望,人人具备。作为站得更高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发现每位学生的禀赋特长,激发学生内心中那把待燃的星星之火,使之燃烧,并达到燎原之势。血气方刚的少年充满着朝气,心中滚荡着不服输的澎湃的血液,寥寥数语便可煽动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在平时教学课堂中,我或抒发爱国情怀,或树立班级优秀目标榜样,或畅谈自己求学中如何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在具体讲课解题时我坚持孔子教育名言:不愤不启,在学生山穷水尽之时简单点拨,使之豁然开朗,感悟思考的魅力,知识的诱惑,激发学生内心无穷的求知欲望。如此,学生便会在求学之路上像永动机一样,充满动力,从此不愁学生整天浑浑噩噩,无所追求。

上一篇:浅论技工学校口语交际教学 下一篇:谈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