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分析

时间:2022-08-29 02:48:30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分析

[摘 要] 为应对不必要的企业损失,企业常常会设立符合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但这些往往是从企业内部财务数据或自身状况出发,不考虑外在环境。本文将绩效评价的3E原则,即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加入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当中去,对预警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双方结合发展理念。

[关键词]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3E原则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15- 02

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必然需要承担的一项企业风险。2008年随着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塌,金融危机逐步席卷全球,不少大型企业遭受重大损失,部分企业纷纷倒闭,一大原因是企业没有很好地设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或者该体系本身不起作用。时至今日,我国经济逐步进入缓冲期,信贷的紧缩让企业不得不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1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特征

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解释。宏观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事项中,因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各项难以预计和难以防范的预期财务收益与实际财务收益之间的偏差,它短期内会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损失,长期中形成阻碍企业正常发展的制约因子。微观上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举债等事项对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它的形式不仅限于借债,还可以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流动风险、借债风险、现金管理风险等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规定,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企业财务管理遵循有效性、客观性等原则,这就使得企业在评价自身财务风险的时候会尽可能广泛地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都加入到财务风险中。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范围是广泛的,其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1)企业财务风险全面且广泛。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运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只要存在资金活动,都会与财务工作具有一定的联系,工资、存货、投资、筹资等。而有财务事项,必然有发生资金风险的可能性,所以企业财务部门往往视各项财务工作都具有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由此而变得广泛且全面。

(2)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性、主观性的结合。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会计工作必须具有客观性,当然,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客观性,非企业内部财务引起的风险不能列其为财务风险。但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财务工作者都是具有一定主观评判能力的个体,在面对不确定的时候,为了尽忠职守,保证企业利益必然小心谨慎。

(3)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既然是风险,当然具有不确定性,而企业财务风险是建立在财务管理体系上的不确定性,主要指的各项财务活动涉及到资金方面的不确定性,会给企业财务造成一定影响的可能性。这些不确定性,不仅仅会使得财务工作发生困难,也会导致企业整体发生损失。

2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建立在充分理解企业财务风险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目前,一般性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方式是企业财务部门通过财务资料、计算公式、资金状况对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那么,就相当于自我深思、自我审查、自我反省的预警方式。当然,这并不是企业财务人员信手拈来、随意构建的风险预警体系,而是通过大量的企业财务数据指标及计算方法测算得出的。

企业财务风险指标大体上可以分成4类:①财务状况指标,比如流动资金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资产比率、主营业务利润、所有者权益增长率等直接涉及到财务资金状况的指标。②企业经营性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运行和经营的状况,从收入层面来分析财务风险程度,比如坏账率、资产周转率、投入产出比、不良资产、主营业务净收入比等等。③财务结构设置合理性指标,它关系到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是否合理,整体上是否出现偏差,如流动资产率、资产负债率等。④管理层面指标,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程度、管理层决策效率指标,衡量企业的管理风险等,它可能会成为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须提早警惕。

几乎所有较为成熟企业都会拥有评价自身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从企业自身出发作出适当的评价。只是由于企业规模大小不同,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管理层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的不同,或由于企业设立财务预警体系的必要性不一致,各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完善程度有所不同。

3 3E绩效评价体系的阐述与运用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即使企业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自身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但只是依据了企业自身的财务数据,通过财务工作人员的分析来对风险进行控制,这属于内部化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想要做到更为全面、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需结合外部因素综合分析。

新型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企业内部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大致感性认识,也需要外部专职机构、财务专家通过调查、阶段分析等方式来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对已经构建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指标进行评价和筛选,运用数理方法、统计方法、建立结构模型,量化分析预警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并对整个财务风险做出综合性评价。政府部门绩效评价最为常用的就是3E评价体系,这对评价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借鉴方向。

3E绩效评价体系,是绩效评价最为基本的方法,一般用于评价政府部门的项目实施情况、对资金的利用情况,也可以评价政府部门职能是否得到合理的发挥。目前绩效评价已经广泛用于机关事业单位、高校财务、银行、证券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运用3E评价体系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利用3E原则分析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3E绩效评价体系,分为3个方向的大指标,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有效性(Effectiveness)指标。三大指标的作用方向显然与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一致,可以说,政府项目的绩效评价正是来源于企业式管理原则。顾名思义,经济性指标是评价项目设置是否可以带来经济性利益,效率性指标是评价项目实施的效率程度,有效性指标是评价项目结果是否有效。对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评价,3E原则当然适用,而且可以弥补企业财务设置中的不足,发挥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在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这3个目标性指标下,企业需要分别设置一系列与之对应的结构性指标,也就是具体的指标评价树,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状况、运行状况、项目实施状况、外部环境、财务优劣势等来具体设置评价指标。例如,在经济性指标下,就可以设置“本期项目实施情况——完成比率”、“主营业务收益——成本比”、“发生财务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数额”等结构性指标;在效率性指标下,可以设置“资金回收率”、“成本回收时间”、“项目开发时间与进度”等结构性指标;在有效性指标下,可以设置“项目实施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执行程度”、“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率”等结构性指标。在设置指标树的时候,不需要考虑获得有关数据,而是要将更为全面的信息加入到指标树中,使其“枝繁叶茂”,评价更为全面。三大原则性指标是整个绩效评价的主线和支撑,而结构性指标的设置才是关键环节,企业一方面可以结合企业自身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各项指标,另一方面需要加入企业外部因素指标、行业指标,这些需要利用专家或者专职机构的协助。

在建立评价体系之后,需要对各个结构性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这也是需要财务专家、学者、机构等凭借经验设定的。特别是权重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最终分数的多少,这是要企业与被雇佣者双方共同协商确定。通过计算得出最后的分值,再与标准分数进行比较,或者与前几期评价分值进行比较,最后定量地分析企业在设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一定需要运用3E评价体系,它可以完全由企业本身财务人员进行构建,而3E评价体系的加入,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取长补短,使其发挥更理想的风险预警作用,保障企业财务安全。

5 结 语

政府在管理国家事物过程中,对财务支出收入、项目投资收益的绩效评价是必须进行的,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虽然企业比政府更具有逐利性,它本身追求的就是利益最大化,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未免会出现“妄自尊大”、看不清事实的情况,即使是自身建立的风险预警体系也可能不起作用。把3E绩效评价体系加入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来客观地评价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一种政企机制结合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杜明靖.影响企业员工绩效的激励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13(5):83-85.

[2]韩建明.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9(21):215-217.

[3]陶晓峰.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J].商业时代,2012(2):101-102.

上一篇:生得惊为天人算什么 下一篇:探幽峡谷深处的独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