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快时代的慢跑者

时间:2022-08-29 02:44:48

魅族:快时代的慢跑者

创新不是为了索取。商业成功、世界500强,各种欲望都是噪音。如果缺少创新,那是因为我们投入事情不纯粹。当你真正是为了梦想而全身心投入,每一个细节的改进都会让你欣喜若狂。

有没有感到过遗憾?白永祥见到黄章时,偶尔也忍不住问这个问题。

黄章的回答是:不急,是你的,迟早都是。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2009年2月18号,相信很多人还记得那些只在苹果iPhone上市时才能看到的盛况:魅族M8正式在全国发售的那天,几乎每家魅族专卖店的门口,一大旱都排起了购机的长队。曾经被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一位魅族爱好者转战了4个省,倒了3趟火车、1趟汽车,从安徽阜阳赶到山东临沂,就为了尽早买到3台魅族M8手机。

那时,魅族爱好者对M8的追捧与苹果爱好者对iPhone的追捧比起来,其狂热程度不相上下。排队等号的人太多,即便你提前半个月就到魅族专卖店交了押金,发货当天去晚了和可能也会拿不到M8的新机。

在2009年国产手机厂商几乎全线亏损的背景下,魅族M8逆市而起称得上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而也就是这款中国智能手机,让苹果CEO乔布斯亲自签下了“追杀令”。科技产品市场领域的竞争从来都是瞬息万变,到了2010年,新品一年之后的魅族也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其2007年开始克服重重困难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Mymobile,是基于Windows CE 6.0内核,而几年之后谷歌的Android系统正成为全球发展主流,Mymobile在软件上的劣势愈加凸显,随着其他更高配置的手机逐渐上市,魅族的M8在市场上已经不再具有之前的竞争力,搭载Android系统的新产品M9也迟迟未能上市——乔布斯的这道“追杀令”导致M8停产后,彻底引发了魅族的生存危机。

即便在这紧要的关头,“老大”黄章依然坚持让M9使用960*640分辨率的屏幕,为此,魅族付出的代价是让其上市再推迟了三个多月。

事后证明,黄章的这次坚持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说2011年初M9上市之时再度引起了抢购潮,更为重要的是,这让后来MX的屏幕在PPI上没有与同等级的手机落后。

有人说,相对领先和完美的产品、极富活跃度和忠实诚信的用户、具有媒体关注度的市场热度造就了M8、M9的成功,但令人遗憾的是,在M8元M9基本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竞争还不激烈的环境下,魅族市场策略过于保守,没有把品牌的知名度带上更高的台阶。

承载魅族由MP3市场向手机市场的转型之作M8,其上市比预定计划便推迟了整整一年,而M85和M9的上市时间,又间隔长达两年之久,算上2012年初推出的MX,魅族从2007年进军手机市场到2012年初近五年的时间,竟然一共只推出了3款手机——等到魅族MX上市时,多方力量早已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杀成了一片血腥红海。

从不做产品广告、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注重在媒体上的宣传,黄章和魅族似乎显得过于低调,违背了现代市场经营思维。在奉行“唯快不破”的商业时代,叛逆者魅族的“慢”在为其披上神秘色彩的时候,也另更多人惋惜其错过了最好的市场扩张时机。引用一位魅友的话:当你的系统不再具有绝对领先的优势,当你配置标注的数据不再绝对出类拔萃,当你的价格奔向3000的时候,你的缺点将被放大而所有的优点都被市场忽略。

成功并非所要

有没有感到过遗憾?在记者采访魅族CEO白永祥时,忍不住问到这个问题。

如果说完全没有,那就是虚伪。白永祥坦言。只不过,这种遗憾并不是来自于市场和商业的成功与否。

成功不是魅族的目标。多年来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的白永祥告诉记者。

曾经真诚地接近过和了解过魅族的话,你会发现魅族的确是一个很特别的企业。很多使用过魅族产品的人有类似的感受。

第一次走访魅族是今年的六月。在一周的时间里,记者来回奔走在深圳的各大国产手机厂商之间,期待着寻找到某些社会舆论之外新的发现。或许是无法适应沿海太过湿热的天气,心底浮躁的情绪挥之不去。去珠海的那天,正好下着大雨,在魅族大厦的一楼大厅里,其整体设计风格令人第一眼便体会到种不同于其它的简洁和安静。

这种简洁安静与魅族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多了自由,少了很多商业的噪音和束缚。

魅族追求的不是市场扩张、不是利润,而是一种自我成就感的实现;魅族的兴奋点是做自己喜欢的产品、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白永祥这样表示。

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算消费者看不到、市场看不到,自己内心亦能体会到。

一直以来,魅族并不像其它厂商那样在市场推广上投入巨额费用,而是几乎把所有的利润都重新投入产品研发上:每次只做一款产品,投入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功后再把利润投入下一款产品的研发之中。因而,即使对手有更庞大的体系、团队和资源,魅族的产品依然保持着不错的竞争水平和吸引力。

这是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同时必然会要求摒弃外界资本的进入。风险投资往往追求的是短期效应,这与魅族产品定位相悖——黄章偏执的认为,风司都是投机份子,没有什么好谈的。

前几年,由于拥有非常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丰富的制造经验,许多本土企业都曾找魅族代工产品,一些跨国公司还希望魅族帮它们贴牌生产,但黄章都以“魅族是个小公司,只能把资源集中起来做一件事,做这些事情会让我们分心”为由拒绝。

没有资本的火箭助推器,也就没有资本的炸弹绑在身后,这让魅族得以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和方式成长,无需计较出货量、业绩增长。在M8上市之前,其设计就被了四次,有几次已经可以量产和使用,仅仅因为“自己不满意”而搁浅。

当社会舆论有与之相关的争议话题出现时,魅族也基本是沉默以对;网上出现魅族的负面新闻时,魅族也不会去主动澄清。黄章甚至严厉禁止粉丝在魅族社区讨论竞争对手,对于敏感话题自己也从不公开参与。这个神秘、低调、不愿在媒体露面却喜欢泡魅族论坛的客家人更像是一个简单的消费电子超级玩家,而非企业老总。

在魅族人眼中,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并不重要,与竞争对手的是是非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做出自己想要的产品。工匠精神

两年前,黄章搬出了魅族大厦,把日常工作交给CEO白永祥负责,自己则常住在了海湾半山腰里的家,白永祥笑称其一个月出门一次或只为理发。黄章现在每天的工作,是听音乐,泡论坛,无休止的钻研MX的硬件和UI设计。记者在闲聊中发现魅族很多新来的员工都还没见过黄章——不出国,甚至也从未到过北京、上海,在日新月异发展的高科技领域,足不出户的黄章,十足是另类。

魅族是一个产品导向的公司,这毋庸置疑,黄章的绝大部分生活也都被研究产品所充斥,黄章坚信,一群玩家打造的产品才是最好的产品。白永祥告诉记者,身为CEO的他现在最享受的事就是在电梯口碰见产品部同事一起讨论会儿产品细节。事实上,这一专注产品的策略让魅族在MP3、MP4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但让其成为国产厂商中的王者,也造就了“魅友”一族。如今,魅族的论坛上至少有超过240万注册用户,同时在线Ip可以超过17万。

因此,把魅族理解为一群数码电子玩家组织起来的团队,比把它看作一家企业更加到位。

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魅族上下对于成功的定义自然变得简单纯粹: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产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

有人把其称之为“工匠精神”,一种形而上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的时候,他们的精神已经在享受。

比如,很多人曾疑惑,魅族为什么非要花费那么大精力用双料注塑工艺来改变传统的外壳?原因很简单,白永祥对记者表示,双料注塑能让外壳看上去通透、给人晶莹剔透的感觉,显得性感不是那么呆板。从MP3时代到手机时代,魅族的产品团队一直钟情于这种工艺,只是条件受限一直没能成功采用,并因此耿耿于怀。到了MX,魅族再次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最终如愿以偿,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当然,手机到了用户手中后,这种改变从功能上并无法直接感受到。

如果你曾经去仔细观察宝马或奥迪的某一个线条,你有没有想过它到底是要干什么?这种设计在功能上无法找到答案,只能在情感上心里面去体会。

在魅族MX后盖上就有这样一条线,从某个角度看去,它会使得MX的外观更立体美观,而且这条线是悄悄隐藏在透明层的后面,用户拿在手里还不会很咯手——事实上,垂直的手机棱角拿在手中一般都会有这个小问题。为了达到美观和舒适的效果,魅族不得不耗费了更多投入来对磨具进行充分的处理。

其实,这些也就是所谓的专注于细节——在自永祥看来现在已经开始被用滥的一个词,而这点,也是白永祥认为苹果胜出三星的方面。以手机的Micro-USB接口为例,Galaxy上该接口的梯形形状和手机整体形状是反向的,并不协调一致。这是由于其采用Micro-USB标准所限,只能在手机底部做一个草率的处理来牺牲外在的美观。而苹果在工业设计上,是不能容忍这种矛盾和牺牲存在的。到了最新的iPhone 5,用户在使用数据线时更无需辨别方向、无论正反都能插入Micro-USB接口。白永祥觉得,这就是苹果的过人之处。

和乔布斯一样固执的黄章,显然也无法忍受这种美感上的牺牲。魅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花了38万美元重新去定制相关模具,即便,很少有人会真的在意这个小的Micro-USB插口在外观上是否和谐——甚者,魅族的这种完美主义似乎还有过之无不及,MX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设计:屏幕下方功能区域的“Back”和“Menu”虚拟按键,三个LED灯亮的时候可用,显示一个灯的时候是提醒用户现在这个按键没用,有趣的是,当手机横屏的时候灯还会跟着旋转。白永祥向记者表示,这个无数次试验才完成的旋转设计并不是做给用户看的,只是自己觉得很好,就做了。

那么,这种对细节无比专注的逻辑在哪?白永祥认为,如果产品是为了商业、为了别人而做,那么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不会那么重视;如果产品是为了自己而做,则会纠结和着迷于每一个细节的改进。

黄章说,产品第一,其他都是第二。完全以产品为导向的魅族,也颠覆了设计产品和定义产品的流程。产品制造业传统的流程是,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都会参与到产品的评估,而经过多方利益权衡之后,最终的结果往往不是产品人想要的结果。

魅族的做法是:让产品人定一个目标,然后告诉大家去完成。这听上去似乎很冒险很荒唐,白永祥表示,但所幸的是,最后工程师们做了很多他们原本认为做不了的事。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MX的窄边框设计。MX的边框到底有多窄?在魅族大厦五楼黄章的办公室里,白永祥亲自为记者算了一遍:2012年初上市的Mx,机身宽度为63.3mm,屏幕可视宽度为55,7mm,每侧黑边只有7.6/2=3.8mm,而且指的是真正的有效显示区域。这个3.8mm直到一年后的今天依然保持着行业领先水平,魅族工程师当时所克服的技术难题无需赘言。

没有谁比谁聪明

黄章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Mx的打磨,毕竟这开始于他的梦想。不过,对于黄章而言,现在最让他着迷的地方,是Flyme的UI设计。在这里,被称为“技术狂人”的黄章也展现出浪漫的一面:Flyme中闹钟的分布计时功能,便是黄章送给他夫人的生日礼物;而谷歌地图的图标则是魅族在珠海的实际地理位置。

无可否认,手机硬件设计的想像空间,并没有操作系统这种人与科技交互领域的空间大。后者意味着更多人文、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思考,复杂度更高。黄章在MX的UI设计上开始倾注了更多的情感。和精力。Flyme的本意,即意为梦想随着我飞——黄章的意图很明显,构建出魅族自己的软硬件平台,为打造一个走高端路线的手机品牌奠定基础。

魅族在MX上倾注的心血,也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黄章和白永祥们是真正想做一款自己的手机,而魅族的努力,也正在打破越来越多人对于国产手机固有的“山寨”、“缺乏创新”等印象。

说到创新,白永祥认为,这和资本、智商、人多人少没太大关系。白永祥回忆说,当年掌管OMS的负责人来魅族考察,一通PK后,撂下一句话,你以为谁比谁聪明?

没错,没有谁比谁更聪明,偏执和梦想,才是创新最根本的动力。

梦想,决定了我们投入事情是否纯粹,商业成功、世界500强、各种欲望都是噪音,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有梦想才会真正热爱做的工作,不想着去索取什么。不论商业起伏,追求不变,沿着自己内心,顺着梦想牵引,做喜欢做的事。柴静说,自由是脑子里没有障碍,而创新,其实也是脑子里没有障碍。在此前提下,投入时间越长,内心铸就的高度将会让人敬畏。白永祥觉得,内心没有高度,如何造出来好的东西?

而偏执,就如同MX外观设计的灵感来源,黑白分明没有模棱两可,内心的追求从一而终。创新的本质,是一种自己的体验。非要你全身心倾注于一件事,才会产生很多对已有现实的不满并产生新的想法,才会体会到什么是细节,并朝思暮想寻找解决方案。

正因为这样,很多人会认为,MX虽不完美,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手机,不是那些用零件、配置、参数堆凑起来的冰冷的IT产品。即便现在的购机导向更多还是被配置和硬件驱动、很少关注魅族一直执着追求的东西,但当所有浮华褪去,沉淀下来能让用户永远看清的,或许是那一份诚意和用心。

上一篇:改变的,不止是模式 下一篇:酒仙网:垂直类电商的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