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年级词语教学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08-29 02:44:36

浅谈三年级词语教学的几种方法

H109.4-4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的作用。理解生词的意义。”可见,词语教学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词语教学首先是识记。识记包括音和形。词是由字组成,识记词语就等于识记生字,识记字形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猜字谜等方法。教会运用这些方法识字是低年级段的主要任务,三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这里不再赘述。如何理解词语,理解词语有哪些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在平时课堂教学的做法,谈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运用工具书

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三年级学生已学会查字典,如何查字典来理解词意,这要老师引导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最后一自然段中“景人”这个词语时,告诉学生:我在预习课文时,遇到这个词语的意思不理解,而这个词语中“诱”这个字最难理解,于是我就查了字典。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出示课件):1、劝导,教导;2、引诱,使用手段引人;3、引发、吸引。我把每种解释带到“景人”中去,结果发现有一种意思最恰当。这时让学生选择,学生很容易选出是第三种解释,进而学生轻松说出了“景人”这个词的意思。通过@样的“现身说法”,学生便学会了如何运用查字典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词语意思。

当然,不可能每个词用这样的方法,因为查字典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词就查字典,会消减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联系上下文

有些词不需要知道其准确的意思,只要了解其大概意思就可以了,有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这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无疑是最有时效性的方法。

我在理解《花钟》一文的“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在被灼伤的危险。”一句的“娇嫩”一词时,引导学生思考:花瓣被太阳晒一下就有可能被灼伤,你觉得它怎样?学生就领悟到花瓣太弱了或者太柔了。这样就理解了“娇嫩”的意思了。进而引导学生以后阅读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三、结合图片理解

有些词只要提供给具体可感的图片,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葱葱茏茏”时,白板祟一棵茂盛的大树的图片,告诉学生这棵树就长得葱葱茏茏的,学生很快就领悟出“葱葱茏茏”就是树木长得很茂盛。理解“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也是运用这种方法。当然,如果不出示图片,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用上这些词,就是另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

四、换一换,比一比

有些词语要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就需要运用换词语,再作比较的方法来体会理解。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的“抽出”一词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不难理解是“长出”的意思。再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读中领悟“抽出”的准确性。

五、做动作

有些表示动作的词可以直接做动作来感悟。

上例中,当我问学生:为什么“抽出”就比“长出”好呢?好在哪里?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在学生沉默时,又让学生观察我从粉笔盒中抽出粉笔的动作,学生立刻会意:抽出写出了树木在春天快速生长的样子。这样就化难为易了。

六、结合近反义词理解

我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中“清闲”一词时,白板出示“清闲”的反义词是“忙碌”,再问“清闲”是什么意思,学生都兴奋地举起了小手。

当然,有些词语我们也不用费任何工夫,就直接告诉学生词语意思。如我在教学《花钟》中的“憧憬”一词时,就是运用直接告知的方法。

上述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使用的,有些词需要运用多种方法配合才能让学生理解词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会使用这些方法,并养成习惯,还需要我们多次引导和提醒,扎扎实实地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会运用应该是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我常使用这些方法来落实。

造句。这种在低年级段经常使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最有用的方法。如“适应、干燥、苏醒”等词学生都会造句。

选词填空。在教学《花钟》“陆续”一词时,我出示了几句话让学生从“陆续、继续、连续、持续”中选词填空,从而让学生区别这四个词的意思。

这两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还有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还有待于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多探索、多积累。

上一篇:高职院校实训课程项目化改革 下一篇:情感教学策略在高职英语课中的应用